熱心網友
“玉豬龍”又稱“玉獸形,最早發現在遼寧建平縣。學術界為取名曾有爭論,有人認為是豬,有人認為是龍,在沒有結論的情況下才定名為玉獸形,“玉豬龍”是俗稱,還有叫豬母龍的,叫龍胎的,不一而足。有人說它不像豬不像龍卻像熊。這一說法既新鮮又不無道理。現將熊說理由整理如下。 一、紅山古玉中有“丫形器”,有人認為是玉獸形的一種變體,其模樣是兩耳聳立,看上去確實很像熊。豬的耳朵雖大卻耷拉下垂的。而熊則形神兼備,耳朵聳立有神韻,不僅會站立而且會行走。與器形相比較,熊直立時似“丫形器”,蹲下時似玉獸形。 二、紅山文化地域博大,除東北地區外,還包含內蒙古。特別是在東北地區,歷史上確有熊崇拜的風俗。鄂溫克族薩滿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種晚期形式,把圖騰上的熊尊為祖先熊,為該教的守護神。此外,在祭禮儀式中,還有隆重的祭熊和風葬儀式。鄂倫春族也是一個熊崇拜的民族,他們稱公熊為“合克”(祖父),稱母熊為“惡我”(祖母),獵熊時假托別人所為,把殺死熊的刀說成沒有刃口的鈍刀,把熊的死說成睡覺,吃熊肉時學烏鴉叫,送葬時還需哭泣致哀,并再三禱告熊的保佑。 三、在東北地區民間傳說中,有許多與熊崇拜相關的故事。如一母熊將幼熊一撕為二,一爿依然是熊,另一爿則成為鄂倫春人的祖先。又如,一獵人打殺了一只熊,后來居然發現是失蹤多年的妻子,以證熊就是人的化身。 綜上所述,在發現玉獸形的地方有熊崇拜的風俗,又曾有熊圖騰。玉獸形究為何物,唯有讓考古新發現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