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 是什么啊請問?名詞解釋一下啊?

熱心網友

黃疽指鞏膜、粘膜或皮膚呈現黃色,多為肝膽疾病所致。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要表現的病癥。凡色澤鮮明,如橘子色的為陽黃。色澤晦暗的稱陰黃;陽黃者多因濕熱蘊蒸所致,臨床表現以邪實為主;而陰黃多因寒濕阻遏所引起。臨床上常用的治療黃疸的偏方、驗方主要如下。 [方一] 綿茵陳3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先將茵陳洗凈,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陳藥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適量的...

熱心網友

黃疽指鞏膜、粘膜或皮膚呈現黃色,多為肝膽疾病所致。以目黃、身黃、小便黃為主要表現的病癥。凡色澤鮮明,如橘子色的為陽黃。色澤晦暗的稱陰黃;陽黃者多因濕熱蘊蒸所致,臨床表現以邪實為主;而陰黃多因寒濕阻遏所引起。臨床上常用的治療黃疸的偏方、驗方主要如下。 [方一] 綿茵陳3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先將茵陳洗凈,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陳藥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適量的白糖煮1--2沸即成。每日分2--3次服食,連服7—10天。 本方清肝膽、利濕熱,適用于陽黃。 [方二] 茵陳15克,干姜、桂枝各10克,粳米50克。 將茵陳、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藥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本方溫通肝膽,適用于陰黃證。 [方三] 梔子仁30克,粳米100克。將梔子仁研為末,分為4份,以淘洗凈的粳米加適量清水煮粥,待粥汁稠粘時,加入梔子末1分,攪勻后服食。喜食甜者可加白糖服食。 本方出自《壽親養老新書》,功能清熱、瀉火,適用于黃疽。 [方四]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仁100克。先將赤小豆浸泡半天,與薏米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爛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許,每日數次,隨意服食。 本方健脾祛濕,適用于黃疽。 [方五] 土大黃9克,茵陳15克。水煎服,1次服用。 本方出自《嶺南草藥志》,適用于黃疸。 [方六] 赤小豆、苦丁香、麻雀各3克。共碚干,研為末,用鼻子聞味。 本方適用于黃疽。 [方七] 田螺10個。水漂去泥,搗爛,露一宿,五更取清汁服。 本方適用于陽黃病后,身面俱黃,吐血,諸藥不致者。如黃不退,照前服。 [方八] 積雪草、冰糖各30克。水煎服,1日1劑。 本方適用于濕熱黃疽。 [方九] 梅花草15克,小白蒿、秦艽、黃柏、紅花各6克,五靈、脂、廣木香各3克。共研細末,每服3叫.5克,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 本方適用于黃疸型肝炎。 [方十] 鮮車前草10株,天青地白草、馥漿草、綿茵陳、白花蛇舌草、大青葉、板藍根、郁金各20克。水煎,日1劑,分3次服。 本方為貴陽中醫學院教授季昌源方,功能清熱解毒,退黃除濕,適用于黃疽癥之陽黃。 [方十一] 茵陳30克,梔子9克,黃柏15克,大黃9克,大青葉30克,川金錢草60克。水煎,日1劑,早晚服。 本方為邱會河老中醫經驗方,適用于陽黃初起,大便干燥者,退黃效果甚好。 [方十二] 茵陳30克,茯苓15克,豬苓、白術各9克,澤瀉15克,川金錢草60克,藿香9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本方利濕退黃,適用于身面俱黃,但濕邪較重者。 [方十三] 茵陳30克,干姜6克,熟附片、白術各9克,茯苓、澤瀉各11克,焦三仙各9克,熟 苡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完。 本方溫化寒濕,適用于皮膚黃染晦暗,如煙熏或如塵土,即寒濕陰黃證。 [方十四] 柴胡、當歸各9克,赤芍15克,白術、茯苓各9克,茵陳30克,郁金9克,薄荷3克。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 本方疏肝理血,適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黃疸證。 [方十五] 生首烏、連翹、丹皮、大青葉、板藍根、半枝蓮、茜草、丹參各15克,柴胡12克,茵陳、白茅根各30克,甘草6克。前者冷水浸泡連煎2次,加水高出藥面1--2寸。用砂鍋煎煮沸后約30分鐘,濾出藥液再加水煮。兩次藥液加在一起,1日分3次服完。每日1劑,連服50--60劑。 本方為河南著名中醫翟明義驗方,功能清熱解毒,清肝利膽,除濕熱、退黃疸。 主治:濕熱蘊結型黃疽(陽黃)。對急性乙型黃疽型肝炎乙肝血清標志物抗原三項陽性及轉氨酶、總膽紅質、黃疽指數升高者有效。以發熱或不發熱、身黃、目黃、尿黃三大主癥為特征。 加減運用:大便干加大黃10克;關節痛加忍冬藤30克;皮膚瘙癢加荊芥15克;陰黃去連翹、大青葉、板藍根、半枝蓮,加黃芪30克、仙靈脾15克、焦白術10克,生首烏改為蒸首烏,丹參加至30克;熱重者加黃連10克;濕重者加蒼術、佩蘭各15克。 本方對濕熱蘊結患者,特別是黃疽、轉氨酶升高、乙肝標志物陽性患者療效較好。據50例患者統計HBsAg、抗HBc、HBeAg三陽轉陰者30例;轉氨酶、黃疽轉正常者47例。但本方對慢性遷延性乙肝抗原三項陽性者療效欠佳。 [方十六] 水發香菇60克、豆腐皮3張、冬筍、荸薺各150克,面粉、蘇打粉各10克,花生油300克,五香粉0.3克,嫩姜10克,味精、醬油、芫荽各適量。將香菇去蒂、洗凈,切成條;冬筍剝殼,也切成條,面粉置碗中,加水150克,醬油、味精、蘇打粉適量攪勻成面糊。用花生油炒香菇,片刻再加人冬筍、荸薺,炒透加醬油、五香粉、味精。將豆腐皮切成適當大小的皮,放上香菇、冬筍、荸薺、嫩姜條卷起,用面粉糊粘合,再將整個卷子放人面粉糊中蘸勻。將若干個卷子,放在燒熱的花生油中炸至酥脆,取出配香菜即成。 本方清熱、化痰、消積。適用于溫病口渴、黃疽、熱淋、痞積。

熱心網友

黃疸jaundice貴陽市華烽醫院主治醫師 張少武 血中膽紅素增多引起的皮膚、粘膜及鞏膜黃染。多見于肝、膽、胰系統疾病。正常狀態下,膽紅素進入與離開血液循環的速度保持動態平衡,當血清膽紅素超過2.0毫克/100毫升時,臨床上便可發現黃疸。若血清膽紅素已有所增高,而臨床上尚未出現黃疸者,稱為隱性黃疸。黃疸根據發病機理不同可區分為溶血性、肝細胞性與阻塞性3種。新生兒在出生后第一周可出...

熱心網友

黃疸jaundice貴陽市華烽醫院主治醫師 張少武 血中膽紅素增多引起的皮膚、粘膜及鞏膜黃染。多見于肝、膽、胰系統疾病。正常狀態下,膽紅素進入與離開血液循環的速度保持動態平衡,當血清膽紅素超過2.0毫克/100毫升時,臨床上便可發現黃疸。若血清膽紅素已有所增高,而臨床上尚未出現黃疸者,稱為隱性黃疸。黃疸根據發病機理不同可區分為溶血性、肝細胞性與阻塞性3種。新生兒在出生后第一周可出現生理性黃疸。黃疸既是癥狀也是體征,不同疾病所引起的黃疸,都具有相應的伴隨癥狀。多數黃疸患者依據病史、體格檢查及化驗室檢查即可確診,部分患者尚需依靠B型超聲檢查、CT、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肝穿刺活組織檢查等幫助診斷。

熱心網友

黃疸是因為膽管受阻而誘發鞏膜發黃,身體皮膚粘膜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