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小嬰兒”朋友的答案尚不完全,我來作補充! 兩軍交戰,勝者勝在謀略!而非兵力等方面。若敵人向我施展連環計,其首計必是一個誘餌。讓你覺得仿佛占了一個天大的便宜,理應毫不猶豫照單接受。如此必中計矣!天下并無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無緣無故的掉下來一個粘豆包!敵人的誘餌肯定經過反復篩選,是為你量身定作的!然人有自知之明。如果能夠認清自身的缺點、弱點,了解當時所處的形勢,控制自己的欲望,連環計則不攻自破。以靜制動,靜觀其變,然后相機而動,是破此計的要點。你有千條計,我有一定規。不為敵方所動,是關鍵。并非只有“將計就計”一條路可行。而且,必須要有貫徹我方作戰計劃的決心。猶豫不決,是兵家大忌。首計雖僥幸不中,但必為敵方其他計策所中。 我以三國演義中的故事為例,來說明問題。(1)王允欲除掉董卓,可又沒有實力,于是訂下連環計。將貂禪獻于董卓,是第一計----美人計。王允深知董卓無謀好色,必為貂禪所動。其義子呂布也是有勇無謀好色之輩,于是又將貂禪獻給呂布,第二次使用美人計----此為第二計。然后,再使第三計----離間計。使董與呂反目,最終使呂殺死董。王允的計策成功了。但不能說此計必勝。董卓若按我的方法,不立刻接受貂禪(貂禪的身份和背景完全出自王允一人之口,非常可疑。可董卓并沒有作必要的調查就欣然接受了,找死!)或將貂禪直接送給呂布(二人依然是好父子而呂布也會死心塌地的效忠董卓);或按“小嬰兒”的方法,將貂禪大度地送給呂布(將計就計,作個人情,此舉必可提高呂布的忠誠度。雖然割愛,但可皆大歡喜),其結果可想而知----王允不死也得逃跑。(2)關羽初降曹操,曹操也向關羽施過連環計。首先,給關羽高官后祿、美人財寶,以瓦解他的意志(一計);然后,封鎖劉備的消息,將關羽托付的代其尋找劉備的任務也是久拖不辦,使關羽誤以為劉備已死(二計);然后,利用關羽的勇猛替自己鏟除其他勢力(征討袁紹時,斬顏良、誅文丑)(三計);最終,離間劉備與關羽的兄弟感情,使關羽死心塌地的效忠自己(四計)。太陰險了! 但關羽從一開始就識破了曹操的計謀,不為其計謀所動,一心一意的尋找和打探劉備的下落,最終千里走單騎投奔劉備去了,曹操以失敗而告終。 當否,請指正!!!。

熱心網友

連環計在使用時是一環緊扣一環,如果一環出了差錯就滿盤皆輸,中了連環計的人,往往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這也是使用此計的人的最終目的,想破連環計很難,除非中計的人也是個行家,并且是個極其敏感的軍事人才,能夠在第一環中有所感覺,接著就會想出另一個計來破解,那就是兵書中所說的將計就計,能使用將計就計的人絕非是泛泛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