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關系史上最親密的時候不是古代,而是上世紀80年代。為什么?年紀大點的人估計會對那時候的赴日熱,日貨熱,有深刻的印象。那時候的中日人,很多都參加過那次戰爭,沒有參加的人也是父輩有過參加,為什么那時候的中日關系能長足的發展?他們為什么能認罪和原諒?現在的中日人,很多人都沒有參加過了 ,他們卻互相為了這個問題爭論不休!又為什么?日本的年輕人火爆的否認,中國年輕人火暴的反否認?為什么當事人很多在當時不計較了~非當事人在現在卻?
熱心網友
很大程度上都是政府主流媒體的輿論導向 也就是政府的導向上個世紀80年代 中國剛剛改革開放 鄧小平主政 當時中國的主要敵人是蘇聯 雙方甚至在珍寶島大打出手 所以那個時候對美國和日本都比較友好 例如當時中國就支持日本收回北方四島 允許美國在新疆設立觀測站偵察蘇聯的軍事動態 總之當時中國主要是對付蘇聯 而且中國當時進行改革開放 美國和日本都支持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客觀上說 中國也確實需要美日的資金和技術 所以當時鄧小平對日比較友好
熱心網友
宣傳帶有傾向性,導致認識、理解有誤。現在的日本年輕人,決大多數是不關心政治的,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小日子。盡管如此,很多人還是有負罪感,特別是那些父輩受到中國人禮遇的人(如戰爭遺孤的后代)。人性是向善的,和中國一樣,大多數日本人也是善良的,衣食足則知禮遇。只有少數日本人作惡。百聞不如一見。
熱心網友
難道現在小鬼子所做的一切你不感覺到氣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