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中醫應該怎樣發展。

熱心網友

想成為名醫,不論是中西醫,第一條是要講醫德。醫生要想出名,首先要獲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試想,如果醫生的言行為患者所不齒,怎么會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來治呢,患者是醫生的衣食父母,沒有患者的支持也就沒有醫生的前途。第二條是要精醫術,想成為一個名醫,從上醫學院起就要培養成為一個好醫生所必備的各種知識和技能,下苦功夫學習。醫學生是比較苦的,要背的東西很多。即使當了醫生以后,由于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仍需要不斷...

熱心網友

想成為名醫,不論是中西醫,第一條是要講醫德。醫生要想出名,首先要獲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試想,如果醫生的言行為患者所不齒,怎么會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來治呢,患者是醫生的衣食父母,沒有患者的支持也就沒有醫生的前途。第二條是要精醫術,想成為一個名醫,從上醫學院起就要培養成為一個好醫生所必備的各種知識和技能,下苦功夫學習。醫學生是比較苦的,要背的東西很多。即使當了醫生以后,由于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仍需要不斷學習。中醫是一門實踐醫學,許多知識技能完全要靠老中醫傳幫帶,手把手地教,這就更要注意虛心向他們求教,先當學生,才能當先生。第三,現代中國一定要有學歷,雖然這不是衡量一個醫生好壞的唯一標準,但有時在評職稱時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第四,要多寫,注意總結經驗,尤其是中醫,每次看完有特點的病人,做些記錄,包括癥狀、檢查、藥方、療效,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如果能升華成有實際指導作用的理論的東西,你就離成為專家不遠了,要多發表學術論文,請專家幫助審閱,爭取多發表。第五,雖然許多人不齒,但你卻要注意搞好各方面的關系,在中國,關系是至關重要的。第六,如果有機會,爭取擔任行政職務,比如科主任,直至院長等,這會給你創造更多的機會。一點體會,僅供參考。

熱心網友

有志者事竟成!你有這種想法,并去努力做就會成功!

熱心網友

癡心尋訪民間老中醫 晚報記者 蘇瑜   2004年12月31日上午,一位青年男子像往常一樣走進河南中醫學院圖書館,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帶來了件兒寶貝,這便是河南中醫藏書最多的圖書館正需要的中醫論著《傷寒恒論》,作者是被四川醫界尊為“火神派”之鼻祖的鄭欽安。近兩年來,中醫界掀起了溫習經典的熱潮,許多學生都在找這本《傷寒恒論》,鄭欽安的著作具有言簡意賅,首重陰陽,陽為主導,理法詳明,力挽苦寒...

熱心網友

癡心尋訪民間老中醫 晚報記者 蘇瑜   2004年12月31日上午,一位青年男子像往常一樣走進河南中醫學院圖書館,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帶來了件兒寶貝,這便是河南中醫藏書最多的圖書館正需要的中醫論著《傷寒恒論》,作者是被四川醫界尊為“火神派”之鼻祖的鄭欽安。近兩年來,中醫界掀起了溫習經典的熱潮,許多學生都在找這本《傷寒恒論》,鄭欽安的著作具有言簡意賅,首重陰陽,陽為主導,理法詳明,力挽苦寒流弊等特點,在中醫藥發展史上所罕見。   這名男子叫向天清,是鄭欽安醫書的忠實讀者和認同者。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尋訪民間老中醫。他的名片也與眾不同,正反面都有一首詩,背面是天清致友人:“沒有生命的硬度,哪有生命的閃光,沒有生命的健康,哪有生命的質量......人在征途,要經歷多少雨雪風霜?細細品味我的牽掛,每一字都是我獻上的衷腸。”正面則寫道:“中醫文化根植于華夏,中國民間傳統的精華,炎黃子孫的體質,最需要她。民間的老中醫,未曾重視的領域,如今的許多疑難雜疾,最需要他來醫......”   不是單純的感慨,向天清是有深刻體會的,1998年春他患了風濕病,發作時,腿疼得走不成路,連著幾晚上睡不著覺,有時候疼得在床上打滾兒。針炙、草藥、藥酒......四個多月的時間,他到多家醫院求診,所有的方法都試過了,花了好幾千元,可腿依然疼。轉眼到了夏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了曾在某藥店坐診的民間老中醫趙如恒老先生,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了他,沒想到,僅僅18副藥,藥費不到100元,他的腿竟奇跡般地好了!   向天清被深深地震撼了。向是河南南陽人,家族中素來有人在民間行醫,雖然他學的農學專業,但喜歡讀書的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是熱愛,尤其是1994年讀過白話版的《黃帝內經》后,他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文中那句話“言其不治者,未得其術也”引起他的深思。此后,雖然他一邊工作,但業余時間卻一心撲在自己的中醫和傳統文化的愛好上。向天清不吸煙不喝酒不打牌,他所有錢全部用來買書。北京的潘家園,四川杜甫草堂及“送仙橋”,四川大學附近的“九眼橋”......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流連于當地的古玩市場、舊書市場,還有大大小小的地攤更是他經常的去處。幾年下來,他收集的書竟然沒處可放了,從一室一廳到如今的兩室一廳,他的家被各種各樣的中國傳統文化書及中醫書籍填滿。去年搬家整理時,向天清趁機量了捆好的書的寬度,一共一百多米!   除了震撼,向天清更感到痛心,中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學問的傳承上有著豐富的經驗,有些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的,這個經驗卻要師徒相授,而趙老先生的家人沒人跟其學醫,秉承家傳的老先生又無文字和理論上的記錄,那么,這些祖傳的家學精華便只有終止了。這使他萌發了要把民間中醫的"根'給留住的念頭。   在此之前,向天清就曾接觸到一位姓馬的民間老中醫,馬老早年曾是黃埔軍校的學員,自學成醫.隨著頻繁的與一位位都在八十歲以上的老中醫接觸,親歷了老中醫們對中醫的自信和臨診大癥時的剛毅,讓他在對民間中醫尊崇的同時,也產生了深深的憂慮:一旦這些各懷絕技的老中醫逝去,再去尋找將比尋寶更難.另一方面,為什么人們只有在病入膏盲四處亂求治的時候才能想起老中醫呢?關鍵是多數人難以見到真正有本領的老中醫。因為在平常人眼里,中醫是治療慢性病的,或者說西醫治標,中醫治本。總覺得西醫幫助渡過了急、危、重等諸道難關,然后讓中醫來收尾,讓中醫來調養。因此,說到底是人們對中醫產生了誤解;另一方面因為民間中醫傳承太難,大多只有“方”“藥”,沒有“理”“法”,難登“研究”之堂。“中醫火神派”則不然,雖一直在民間傳承,但理法方藥齊備,尤對疑難重癥的療效著稱。   1999年秋,向天清有幸結識了有“唐火神”之稱的四川民間老中醫唐步祺,兩人越聊越投機,后來,唐老便正式收向天清為徒。跟隨師父一起生活一同臨診,再加上飯前飯后和閑暇時不斷地討論學問,向天清漸漸找到了概括中醫的這個“至理”。隨后,在老師的影響下對'火神學派"有了深入了解,投入到近乎“瘋狂”的研究中。搜集和整理了"中醫火神派"系列傳人的一些珍貴資料.對深入研究這一年輕的中醫流派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本書上工整地寫著:向天清代師父唐步祺老先生捐贈。   當今中醫界的元老鄧鐵濤教授把“信心”作為中醫入門的一個標志。他認為:"學人不管是學士、碩士還是博士,對中醫有一個牢固的信心,才算入門。學人一旦具備了這個信心,其他的一切都好辦了,而反過來,幾十年的現代中醫教育培養的這么些中醫人才,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改弦易轍?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半途而廢?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身為中醫卻在完完全全地行持西醫之道?實在地說就是因為缺乏信心。沒有這個信心,一個潮流、一個風浪就把你打趴下了"。   向天清有的已不僅僅是信心,他說,只要還有一口飯吃,他就不會放棄中醫去做別的事情。

熱心網友

學中醫者切忌浮躁,要靜。首先是人體的各個穴位是基礎知識,一定要爛熟與胸,其次是各種中藥的藥理.藥性和特征。

熱心網友

能看好的看好,不能看好的盡量延長他們的生命

熱心網友

自學中醫,重視實踐

熱心網友

找一位名師拜師學藝很重要,中醫的發展就靠社會的重視和名醫的大力鼎拄了。

熱心網友

請讀孫思邈的《大醫精誠》!

熱心網友

由博才能返約,所以應多讀多背,多臨床。

熱心網友

有自己的秘方,可以治療疑難雜癥!比方說,現在醫學界對于愛滋病束手無策,如果誰能治療此病估計醫學諾貝爾獎都得了!當然,良好的醫德也是當個名醫的關鍵,口碑好才能眾所周知啊,眾所周知才能出名啊!

熱心網友

第一.你應當有野心;第二.應當有鉆研精神;第三.注意服務到家,耐心細致。

熱心網友

我是比較講求效率的人!我想,對中醫有重大發展便會成為名醫!古代的很多名醫或是為世人留下了傳世藥典,或是留下良方現代,要成為名醫,除了依賴一些重要病例,重要病人之外,我想,能夠幫助推進中醫,推進世界醫學界對中醫的認識和理解非常重要!中醫在中國韓國等國家盛行,其4醫理在中國連常人都能說出一些什么東西上火,什么東西溫補之類的,但在由西方醫學界把持的世界醫學界里確并不被認定為科學!能推...

熱心網友

我是比較講求效率的人!我想,對中醫有重大發展便會成為名醫!古代的很多名醫或是為世人留下了傳世藥典,或是留下良方現代,要成為名醫,除了依賴一些重要病例,重要病人之外,我想,能夠幫助推進中醫,推進世界醫學界對中醫的認識和理解非常重要!中醫在中國韓國等國家盛行,其4醫理在中國連常人都能說出一些什么東西上火,什么東西溫補之類的,但在由西方醫學界把持的世界醫學界里確并不被認定為科學!能推進中醫世界化進程的中醫醫師必然成為流芳百世的名醫!

熱心網友

醫者--以德居之!客觀認識自己,不斷超越,視病人為己親---終將成名!中醫并非朝夕之工可全窺之,大凡成名的中醫亦非神醫,日積月累方成老中醫。中醫的技術在而今社會跟收入是不成正比的,中醫者必將終生都在學習實驗中度過,再成名的醫生如果憑感覺開藥,效果是難理想的。中醫主要看慢性病多的,如果有可能的話盡可以把辨證搞清楚,多看成方名方再開藥,開出后最好每味藥再以藥典校好,自己確實滿意才給病人,要...

熱心網友

醫者--以德居之!客觀認識自己,不斷超越,視病人為己親---終將成名!中醫并非朝夕之工可全窺之,大凡成名的中醫亦非神醫,日積月累方成老中醫。中醫的技術在而今社會跟收入是不成正比的,中醫者必將終生都在學習實驗中度過,再成名的醫生如果憑感覺開藥,效果是難理想的。中醫主要看慢性病多的,如果有可能的話盡可以把辨證搞清楚,多看成方名方再開藥,開出后最好每味藥再以藥典校好,自己確實滿意才給病人,要不古人先賢怎么都藏書很多呢?中醫必定要經過生-長-化-收-藏的,20歲進門-生,飽讀10書才有所長進--長,40歲能應用自如者有多少呢?急功近利者難學成中醫也!我愛中醫--她博大而精深!

熱心網友

先去籌資金進行廣告轟炸,最起碼得讓更多人認識你

熱心網友

刻苦鉆研專業知識,外加實踐經驗。

熱心網友

中醫的路為什么越走越窄?四川省梓潼縣中醫院 蒲志孝我出生于一個中醫世家,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多個春秋,受我的父親蒲輔周的影響,對中醫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目前中醫面臨的問題使我憂心忡忡,后繼乏人乏術的形勢實在不容樂觀。  我的家鄉梓潼縣,號稱“中醫之鄉”,但是在縣以下,現在幾乎找不到純操中醫業務的了,醫生治病多用西藥,兼用一點中藥,這些人對中醫理論和西醫理論都不甚了了。在縣級中醫院...

熱心網友

中醫的路為什么越走越窄?四川省梓潼縣中醫院 蒲志孝我出生于一個中醫世家,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多個春秋,受我的父親蒲輔周的影響,對中醫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目前中醫面臨的問題使我憂心忡忡,后繼乏人乏術的形勢實在不容樂觀。  我的家鄉梓潼縣,號稱“中醫之鄉”,但是在縣以下,現在幾乎找不到純操中醫業務的了,醫生治病多用西藥,兼用一點中藥,這些人對中醫理論和西醫理論都不甚了了。在縣級中醫院,能以中醫理論指導臨床者也是鳳毛麟角,大多數是開個中藥方又另開一個西藥方。比如對一個感冒發燒病人,中藥方開個麻杏石甘湯或銀翹散加減之類,另外開個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類藥或注射或輸液。為什么這么做?一是對中醫學術不自信,運用中醫手段治病沒有把握,為了保險,二是為了增加收入——中藥處方最多不過幾十元錢,難以維持生計。  一位縣人民醫院院長曾對我說:“我們西醫比你們中醫強,我們不要什么政策扶持,而你們中醫要靠政策來扶持。”的確,中醫政策是黨和政府對中醫的關懷,但中醫為什么仍每況愈下?這里面有多種因素。  2000年以來我多次赴京,與中國中醫研究院的青年中醫有些接觸。這些青年都非常熱愛中醫事業,但是都感到搞中醫前途渺茫,有的打算改行掙了錢,有了經濟基礎再來學習中醫、發展中醫。  近幾年,接觸北京的青年中醫,看到基層的中醫狀況,感到中醫的路越走越窄,中醫力量在萎縮,真正技術過硬、能挑重擔的中醫越來越少。  問題的癥結在哪里 這些年來,政府為振興中醫也做了不少工作,可是為什么會有如此結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導致中醫隊伍離心、萎縮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一個簡單答案是:搞中醫掙不到錢。  在市場經濟社會,沒有錢什么事情都辦不成。我記得2003年健康報曾登過一篇名為《土雞蛋為何賣不出好價錢?》的文章。這篇文章引起了廣大中醫人員的強烈共鳴,抓住了要害。可是,后面就沒有下文了。目前的情況是藥貴、醫賤,西醫靠設備、靠新技術和藥品的不斷更新,雖然醫療收費偏低,但化驗費、檢查費和西藥的價格高,可以堤內損失堤外補。中醫則不一樣,中醫一直定位于簡便驗廉,很多流傳下來的成藥療效可靠,配方固定,且價格常年穩定。而一個好中醫并不需要很多額外的檢查,主要依靠望、聞、問、切來診斷。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不能大量為科室、為醫院創造效益,造成中醫科室的萎縮。從事傳統中醫的人員收入遠低于同等水平西醫,也遠低于中西醫結合的醫生。開中藥處方是既費力又不討好,于是很多人轉頭多開些成藥和檢查以提高收入。  有些人把中醫今天的困難局面歸結為中醫教育的失敗,我個人認為中醫教育的問題相當嚴重,但根本的原因卻不在教育。由于教育是為社會需求服務,按市場經濟的規律就是“以銷定產”,而不是“以產定銷”,經濟是基礎,在現行政策下,中醫不能創造很多的經濟效益,在這里經濟杠桿就起到無形的調節作用,由于市場——醫院對中醫人才的需求已經轉向更多的需求中西醫結合——實質上是西醫為主,因此決定了教育的方向轉為以西醫為主。對于現代人,中醫理論難以理解,學好中醫不比學好西醫省力,而且學成后難以見到經濟效益,造成學習中醫的學生轉而重視學習西醫基礎,從而變成一個開中藥的西醫,造成中醫從業人員素質的下降以致流失。  必須按照中醫自身的規律發展中醫 醫療技術賣不上價,醫療價值與價格嚴重背離。這樣的政策嚴重影響了臨床中醫的積極性,并且危及到中醫的生存。在收費中體現臨床醫生的勞動價值,對中醫顯得更為重要。以前流行這樣一句話:“不知道是草,用得好是寶。”沒有了好的中醫,再好的中藥也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發展中藥產業而不注重真正的中醫的培養,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廢醫存藥,久而久之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中醫的經驗最后體現就是一張處方,一個醫生也許要用三年、五年、十年甚至畢生的精力才能真正研究出療效較好的處方,用于臨床可以收到很大的社會效益。可是個人得到的卻微乎其微,這極大地挫傷了真正潛心研究中醫者的積極性,造成急功近利、粗制濫造的東西大行其道。認定有真才實學的醫生,給予相應的社會承認及適當的經濟上的鼓勵,這樣才能有助于中醫人才的培養以及學術進步,而惟學歷論、惟科研論,忽視中醫臨床能力的評價,只能多出一些紙上談兵的趙括而已。這種導向無疑對中醫隊伍的損害是巨大的。中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臨床醫生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把臨床醫生的點滴經驗集中起來,再在有條件的院校加以整理、提高、升華,再用于指導實踐,這樣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這些年來,為了促進中醫事業的發展,國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投入與產出是不相應的,這與某種程度上違背中醫發展規律有很大的關系,中醫不同于其他現代科學,很難用發展其他學科的方法來發展中醫。有人形容現在用西醫的規矩來管理中醫,就像讓神甫來管和尚一樣。中醫來源于民間,是個體診療,應當在具備執業資格的情況下鼓勵用純中醫的方法個體開業,讓他們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有利于在實踐中發展中醫。  中醫的生命力在于臨床療效,一切有利于中醫保持臨床療效的行為均應得到鼓勵,如師徒傳承制與現代高等教育相結合培養中醫人才,在臨床安全有效的基礎上,允許中醫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制藥,而不是簡單地一刀切等等。  如何發展中醫理論 中醫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了,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無數實踐證明中醫是科學的。然而中醫發展卻十分緩慢,癥結在哪里呢?我個人認為,中醫側重于個人的經驗積累,理論比較宏觀,學派之間交流不夠,是一種小生產的形式。中醫發展中應當打破學派間的門戶之見,加強交流,并與現代科學相結合。辨證論治是中醫最根本又是最直接的認證方法,但是在臨床中遇到無證可辨時,適當參考現代醫學的檢驗數據可以幫助認病,提高療效。如果還是一味強調純、傳統,再在故紙堆里找老祖宗的只言片語,將會被遠遠地甩在后面。不是說不遵經,相反要重視經典。應當以學習經典的原則精神為主,更要與臨床實踐結合。即一切的理論學習、發展必須以能夠為臨床服務、提高臨床療效為惟一的目的。  內經之所以能夠成為中醫經典,是因為吸收了當時的哲學、天文、地理、歷法、物候……各個學科最先進的理論,從而奠定了中醫理論基礎,從《內經》、《傷寒》到民國,中醫的理論都在不斷地充實、發展。有些醫家如葉天士、吳鞠通不是曾經也被指責背離了《內經》、《傷寒》,而今的結論如何?如今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中醫也應當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發展。控制中醫,普及現代醫學常識作者:原是流民  我在一家三甲醫院工作,從事急救工作。畢業于第一軍醫大學(現在的南方醫科大學),這也是在四所軍醫大學中唯一有中醫系的。不過要承認,我對中醫所學不多。  但在我的工作經歷中,我很大的感觸是:  在我國,現代三醫問題這么嚴重,全民醫療水平這么低下,醫患關系這么復雜,很大的程度是大眾對醫學常識的缺乏,當然還有一些制度上的問題,但這是我們這些醫學工作者力所不能及的,我們力所能及的是:最大的工作應是普及醫學的常識。與國外相比,我國民眾對醫學常識的認知遠低于國外發達國家,這與教育與民眾素質水平有關,但我國中醫的存在也很大程度阻礙了這種常識的普及。  我國的民眾對中醫(中國的傳統醫學)有著很好的感情,而且相當多的醫療工作者(絕大多是中醫從業員)很愿意激發中醫與現代醫學的對立,常常用打擊現代醫學的方式來為中醫辯護。我極不贊成分中醫與西醫,只有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主流醫學與輔助醫學之分。對于現代醫學,我國的醫學工作人員做了很大的貢獻,也有一部分很杰出的醫學大家為全世界的人民作出的很大的貢獻,當然現代醫學是在西方成長起來,我國在這方面所做的貢獻不多,我國的中醫又在近代幾近停滯不前,我們的民旋感情有點受損,但平心而論現代醫學對現代中國人民的健康做出極大的貢獻,這是中醫遠不能比擬的。  在急救中心每天接觸到很多的患者,我也在感嘆現代醫學的力量,我們能用很短的時間明確診斷,我們能開顱搶救腦疝,開胸、開腹、處理復雜的骨折,呼吸機維持呼吸,輸血補液搞休克,抗炎治療敗血癥,我們的搶救成功率不知要比100年前高多少倍。我們在癌癥方面,就如我自已的親人在手術切除腫癌后存活至今沒有復發,我們在白血病等一些腫瘤的治療(運用現代醫學枝術)已取得很大的成績。  同時我接觸到多少聽信中醫藥能治愈糖尿病而不遵醫囑的酮癥酸中毒患者,我接觸到多少不遵醫囑而改服中藥的病情加重的腎炎患者,我醫院門口有多少站著分發中華靈芝寶小廣告的小童,我在腫瘤科有多少去服用中醫藥而失去手術時機的患者。  平心而論,中醫在一些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中醫本身在一些理論上是有效的,但是正規的中醫從業人員太少,經過嚴格臨床驗證證實有明確療效的中藥太少,騙子太多,中醫從業人員浮燥心理太多,能靜下心好好去做這方面工作的人太少!  我讀大學時,乙型肝炎這一課是由駱抗先教授(從事傳染病工作人員應知道這位教授吧,我希望大家也能記住這位可敬的教授)親自給我們上的。  這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家上課的第一句話“我從事乙肝治療工作幾十年了,我承認我很失敗”。  就是這位可敬的老人30年如一日每日清晨5點起床上班,從未休息過一個周末,一生靜靜地從事乙型肝炎的研究,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而我又見了多少自稱能戰勝乙肝的中醫醫師,我又見了多少號稱能戰勝乙肝的中藥呢,廣告滿天飛,這個號稱神醫,那個號稱專家。想想這位可敬的老人,這些人應該羞愧!  再談及現代的看不起病,醫藥費居高不下的情況,其實就診的大多數疾患者,運用很便宜的藥物,是可能治愈或緩解的,但醫保藥物中那么多不知是否有療效的中藥占據了多少醫藥費(這些醫商也真是能通天),現在變成一種情況,醫師在給患者的處方中會有能起治療作用的西藥,同時也會加入不菲的中藥輔助(這絕大多數療效連醫師自已也不知道,但可以收入不菲的回扣,這種現象在心血管科最為多見),一個現象,如果我帶我的親戚去看病,跟他交待一下這是我的親人,他是不會開出有中藥的處方的,因為他開出中醫處方他會覺得對不起我,那是創收用的,不是治療用的!  講了這么多的中醫的壞話,并不是我愿意否定中醫,我相信中醫有好的中醫師能治病,而且有好的效果,中醫有一些理論是經過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對全世界的醫學也有貢獻,傳統醫學應鼓勵它去發展、支持它,并希望它能對中國人民、對全世界有貢獻。但這只能由中醫從業人員去從事,去發展,對于民眾我們更多的是要普及現代醫學常識,普及生命科學,而不是普及中醫理論。  同時對于中醫,要支持它,但也要嚴格控制,要把一些打著中醫旗號的人員清理出去,對中醫從業人員的資歷要有更嚴格的要求,對中藥產品要有更嚴格的把關,要求更嚴格的臨床對照試驗,要求更嚴格的毒理分析。  真正中醫要發展,一方面是要政府給予扶植,但更關健是要中醫從事人員自已努力,少一些浮燥,少一些與現代醫學的對立,少一些吵鬧,努力從現代技術的飛快發展中吸取有用的技術發展自已!  對于所有的醫務人員,普及現代醫學知識應是一項職責,現代醫學還在發展,它不能解決現在的所有問題,中醫也要發展,但它更不能把現代醫學還未解決的問題說是現代醫學的缺點,更不能把自已裝扮成解決這些問題的救星,這是極不科學的宣傳,而且有點無恥!  全世界有太多如駱抗先教授這樣偉大的醫學大家正在努力,為現代醫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而在我國,很多的醫療工作者心態相當浮燥,這當中有一部分中醫工作人員,請你們靜下心,好好為中國的醫藥進步做工作,而不是夜郎自大。那么多偉大的科學家在嚴謹的為現代醫學發展做工作,就你從古書挖了又挖,看好了幾個所謂在大醫院治不好的病,天天在叫現代醫學走入末路,這是無知,這是無恥!!!  嚴格控制中醫當中的一些虛假人員,虛假藥品,盡力普及現代醫學常識,這是我們的職責!中醫院校學生的出路在哪里?zhych 實在忍不住不得不說,我們--中醫學生的出路在哪里? 當年,一個18歲的中學畢業生,對職業,前途渾噩無所知的情況下進入中醫院校學習,從此進入了被主導潮流拋棄的狀態,開始一次次與別人也與自己爭論中醫學習的意義和前途,一次次被否認和懷疑,是否有必要繼續堅持走這條道路?應該如何把握下一步的方向? 本科畢業,進三甲醫院的中醫科,只有門診沒有病房,完全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科室,連院長都說,如果不是三甲醫院必須有中醫科,早就把它撤了。科里的工作沒有院方支持,掛著牌子內外婦兒樣樣都看,其實樣樣也無法深入,什么病人也不來,最后只能是個方便門診,工作雖然輕松卻毫無創意和成就,時光虛度。狠下心來把職稱,孩子全都拋開去考研究生,努力干臨床干課題,可研究生畢業又面臨就業問題,好的眼科醫院全是手術為主,領導告訴你你是中醫,不能手術--這概念從哪里來不得而知--總之你不適合進來。一般醫院和中醫單位又沒有投資眼科設備無法開展工作,進去是不是又回到了上研究生以前的狀態?考博士吧,可中醫博士畢業情況不會改變,西醫的博導卻壓根不想招你--誰讓你是學中醫的呢?即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爭取到導師同意你與別人平等競爭,而你又拼卻老命考上了,幾年苦干之后會不會再次碰到別人說--你是中醫出身,根不紅苗不正,又年紀一大把,缺乏臨床經驗,不適合來我們這兒--又是高不成低不就,哭都來不及! 學中醫的,出路在哪里?真想問問教育部的領導,開設中醫院校,招收這么多學生,然后讓這些迷途的羔羊往哪里走?如果僅僅是為了保住“國粹”,完全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而不是讓這么多的年輕人前赴后繼地拿一生去貢獻;如果真的認為中醫有必要發揚,該有的政策總得有,至少不要讓我們學手術專業的做手術成了違法,學臨床的卻見不到病人!

熱心網友

用心替病人著想。

熱心網友

回答者:飛虎上坡 中醫是中國傳統醫術,要成為名中醫,中國古名中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要反復研究,上面介紹的幾千種中草藥要背熟,記熟,認熟,然后對這些中草藥的藥用效果也要背熟,由這些中草藥搭配詒某種病的<湯頭歌>也要背熟,其次就是據你背熟的<湯頭歌>深入到實踐中了解病原,病理,病態(中醫要會觀察病人的氣色和脈相,涇路),做到藥到病除。其次,學中醫要能寫手好毛筆正楷體字,開中藥方時,名醫一...

熱心網友

回答者:飛虎上坡 中醫是中國傳統醫術,要成為名中醫,中國古名中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要反復研究,上面介紹的幾千種中草藥要背熟,記熟,認熟,然后對這些中草藥的藥用效果也要背熟,由這些中草藥搭配詒某種病的<湯頭歌>也要背熟,其次就是據你背熟的<湯頭歌>深入到實踐中了解病原,病理,病態(中醫要會觀察病人的氣色和脈相,涇路),做到藥到病除。其次,學中醫要能寫手好毛筆正楷體字,開中藥方時,名醫一般用毛筆寫,當然現在用鋼筆和打字都可以,但絕對不能寫錯_個字或使他人錯認一個字,否則中藥名弄錯了,就會怡誤病愈。做到了這些就基本可以成為名中醫。

熱心網友

你學醫的嗎,想要成為名醫,當然要刻苦學習醫術,多看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