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基本很難 孟子·梁惠王下第一章,可以作為一篇對話體的議論文來作 文章由敘人議,先通過莊暴和孟子的問答引出話題:“好樂何如”,然后敘述孟子如何就這個話題因勢利導地勸說齊王要“與民同樂”。全篇圍繞著“音樂”這一話題,闡明不“與民同樂”就會失去民心,而“與民同樂”就會得到民心、統一天下的“王道”思想。可對孟子的哲學思想和政治主張先作一些了解。這樣比較容易熟悉人物還有幾點 齊王聽到孟子談到“好樂”一事,為什么會“變乎色”? 齊王有慍怒之色,認為莊暴不該把他“好樂”的事告訴給孟子。文中第一次寫莊暴和孟子的對話,實際上是全文的引子,起開篇的作用,故略寫。莊暴對齊王“好樂”的話題無言以對,一方面表明這個話題有難度,另一個方面反襯了下文孟子談話技巧的高明。第二次對話是孟子和齊王的對話。這一段對話表明了孟子的政治觀點,體現了孟子善于借題發揮,因勢利導,牢牢掌握談話的主動權,一步一步地將齊王引入自己預先設想中的話題,從而達到宣講自己政治主張的目的。這次對話是全篇的重點。希望可以給你帶來一點點幫助 注意刻畫任務心理 不要只用語言去表達很容易變成相聲 j_k_sky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