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居然和去年~~~~~~~~
熱心網友
我覺得首先要說輪胎!普利斯通今年的步伐明顯趕不上米其林,無論是低溫的表現還是高溫的耐久性,全都不行,至于究竟為什么?我就說不上來了,畢竟是秘密! 其次,那就是法拉利了,托得的話說的好:"今年我們除了車手和引擎以外,輪胎和車身都有問題!"我想問題明了了,既然F1最關鍵的輪胎和次為關鍵的車身都有問題,那成績不佳也就不是問題了。 為什么會這樣?輪胎上面說了,那車身呢?眾所周知,法拉利在過去的五年中占盡優勢,五度輝煌,尤其是02年和去年04年,好象就是大人在哄孩子,在這種團隊工作的員工有著不可一世(不是貶義)的自豪感,但可是,可但是,他們身為優秀的員工,渴望的不僅僅是勝利,更渴望帶領車隊取得更大的進步,法拉利已經不需要有什么進步了,他們是最好的,所以在法拉利工作已經沒有挑戰性,部分人決定離開,但是新人的加盟在短期內與老員工的磨合不會很好,這導致了配合不利,成績下滑。加上也許會有老員工不思進取,這更加劇了成績下滑,所以法拉利在今年一年苦苦支撐,弄不好要在最后被豐田超越!多么悲慘,看慣了法拉利車頭的1,2號,明年沒準是5,6號,乃至7,8號了,真是難受!不過這樣一來,法拉利就有進取的理由了,明年要換V8引擎,聽聞法拉利已經很早著手開發了,這樣很好,我們期待王者法拉利的歸來!!!。
熱心網友
本身的毛病
熱心網友
法拉利今年的賽車F2004和去年的F2003GA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你去看這幾項參數:長:4545MM;寬:1796MM;高:959MM;前翼寬:1470MM;尾翼寬:1405MM;F2003和F2004是完全一樣的。特別是高度,由于車輛增高1毫米,賽車的整個迎風效應都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法拉利已經有好幾年沒長個兒了。那么,F2004到底和F2003有什么不同呢?! 答案是兩個字:軸距。 F2003GA是3100MM;而F2004是3050MM,比F2003GA短了整整50MM!這到底意味著什么呢?從目前的官方或非官方的資源中,你看不到任何解釋和評論。(事實上,如果你和我一樣多是的話,可以把F2003GA新車發表會時法拉利的新聞稿,F2004的新車發布會新聞稿比較一下。你會發現,簡直就想八股文一樣,是從一個模子里倒出來的一樣!) 首先,讓我們看看軸距變化會帶來什么影響:F2002賽車的軸距是3010MM。而在F2003GA的設計上,法拉利將軸距加長到3100MM。他們的做法是將前輪向前伸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散熱器進氣口和前輪之間的距離加長。我們知道,輪胎的高速旋轉會產生亂流,除了它的正后方氣流不穩定之外,對輪胎內側和車體之間的氣流也會產生印象。而前翼為產生下壓力而向上傾斜。因此,它后方的氣流也需要整合才能順暢地接近散熱器進口。F1規定:出于安全考量,懸掛系統不能產生下壓力,再加上本身結構的限制,都會擾亂氣流。因此,你可以發現,F1賽車在前輪懸掛系統之后到散熱器進口之間設計了許多垂直方向的葉片。F2003GA和F2002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就是在散熱器前加裝了兩塊破風板(BARGEBOARDS,其實更準確一點的話,筆者認為應該將其翻譯成“(散熱器)前導風翼)破風板的目的有兩個:1。整合進入散熱器的氣流,提升散熱效率。2。將順暢氣流導入車底,產生地面效應。 同時,F2003GA還將駕駛艙和引擎向后移動,并且將散熱艙設計成尾端更窄的流線型。(感覺上,有些借鑒現代戰斗機的進氣口) 在實際使用中,F2003GA碰到的問題是:由于軸距加長,在轉向時不入F2002靈活,速度無法提升。散熱空間更窄,引擎工作溫度更高。散熱成了一大難題。(對于散熱,在上一個賽季,法拉利的做法有些好笑,他們在散熱器尾部開了幾個散熱槽,很像電腦風扇的散熱槽,正有些急就章式的味道)。其實,雖然他們最后還是拿到了總冠軍,但F2003GA的根本問題并沒有被解決。 F2004在設計上,終于還是在軸距上做出了讓步,在不改變破風板基本設計概念的前提下,縮小了50MM。這一做法,在澳洲大獎賽上,賽車彎內的靈活,高速已經得到了印證。而瘦腰身的散熱器在尾端保持了F2003GA散熱口和發動機尾噴口套裝的設計,不過,位置則更加靠近賽車中線。這樣,一方面保持了散熱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賽車兩邊的氣動性能。 在法拉利的新車發布會新聞稿中提到幾個方面的改進:車輛中心更低。(這應該歸功于引擎的新材料運用)車體也是用了新材料。(這是騙人的鬼話。已經要相當長一段時間,賽車材料都是使用碳纖維蜂巢結構多層復合材料,最多只是在成分方面有一些小變化而已。因為這牽扯到一個材料強度問題,改動空間并不大)所有氣動部件經過從新設計。(我想應該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的改進)。 個人認為,對法拉利影響最大的就是由于軸距的改變而引起的相關氣動設計上的調整。。
熱心網友
1;法拉利本身的毛病2:其他車隊發展太快,勢力慢慢起來,各方面都強了。
熱心網友
我們的賽車除了車手和引擎沒問題剩下都是問題! 這是很經典的一句話了。
熱心網友
今年特別的爛
熱心網友
輪胎的質量問題突出
熱心網友
各方面都差很多的啊
熱心網友
還是那句說了不知多少遍的老話"我們的賽車除了車手和引擎沒問題剩下都是問題!"
熱心網友
法拉利今年的賽車F2004和去年的F2003GA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你去看這幾項參數:長:4545MM;寬:1796MM;高:959MM;前翼寬:1470MM;尾翼寬:1405MM;F2003和F2004是完全一樣的。特別是高度,由于車輛增高1毫米,賽車的整個迎風效應都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法拉利已經有好幾年沒長個兒了。那么,F2004到底和F2003有什么不同呢?! 答案是兩個字:軸距。 F2003GA是3100MM;而F2004是3050MM,比F2003GA短了整整50MM!這到底意味著什么呢?從目前的官方或非官方的資源中,你看不到任何解釋和評論。(事實上,如果你和我一樣多是的話,可以把F2003GA新車發表會時法拉利的新聞稿,F2004的新車發布會新聞稿比較一下。你會發現,簡直就想八股文一樣,是從一個模子里倒出來的一樣!) 首先,讓我們看看軸距變化會帶來什么影響:F2002賽車的軸距是3010MM。而在F2003GA的設計上,法拉利將軸距加長到3100MM。他們的做法是將前輪向前伸出。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散熱器進氣口和前輪之間的距離加長。我們知道,輪胎的高速旋轉會產生亂流,除了它的正后方氣流不穩定之外,對輪胎內側和車體之間的氣流也會產生印象。而前翼為產生下壓力而向上傾斜。因此,它后方的氣流也需要整合才能順暢地接近散熱器進口。F1規定:出于安全考量,懸掛系統不能產生下壓力,再加上本身結構的限制,都會擾亂氣流。因此,你可以發現,F1賽車在前輪懸掛系統之后到散熱器進口之間設計了許多垂直方向的葉片。F2003GA和F2002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就是在散熱器前加裝了兩塊破風板(BARGEBOARDS,其實更準確一點的話,筆者認為應該將其翻譯成“(散熱器)前導風翼)破風板的目的有兩個:1。整合進入散熱器的氣流,提升散熱效率。2。將順暢氣流導入車底,產生地面效應。 同時,F2003GA還將駕駛艙和引擎向后移動,并且將散熱艙設計成尾端更窄的流線型。(感覺上,有些借鑒現代戰斗機的進氣口) 在實際使用中,F2003GA碰到的問題是:由于軸距加長,在轉向時不入F2002靈活,速度無法提升。散熱空間更窄,引擎工作溫度更高。散熱成了一大難題。(對于散熱,在上一個賽季,法拉利的做法有些好笑,他們在散熱器尾部開了幾個散熱槽,很像電腦風扇的散熱槽,正有些急就章式的味道)。其實,雖然他們最后還是拿到了總冠軍,但F2003GA的根本問題并沒有被解決。 F2004在設計上,終于還是在軸距上做出了讓步,在不改變破風板基本設計概念的前提下,縮小了50MM。這一做法,在澳洲大獎賽上,賽車彎內的靈活,高速已經得到了印證。而瘦腰身的散熱器在尾端保持了F2003GA散熱口和發動機尾噴口套裝的設計,不過,位置則更加靠近賽車中線。這樣,一方面保持了散熱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賽車兩邊的氣動性能。 在法拉利的新車發布會新聞稿中提到幾個方面的改進:車輛中心更低。(這應該歸功于引擎的新材料運用)車體也是用了新材料。(這是騙人的鬼話。已經要相當長一段時間,賽車材料都是使用碳纖維蜂巢結構多層復合材料,最多只是在成分方面有一些小變化而已。因為這牽扯到一個材料強度問題,改動空間并不大)所有氣動部件經過從新設計。(我想應該是在原有的基礎上的改進)。 個人認為,對法拉利影響最大的就是由于軸距的改變而引起的相關氣動設計上的調整。來源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