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di是南宋人還是東晉人?
熱心網友
祖逖(266-321年),東晉名將,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祖逖少年失怙,家境貧寒,十四五歲尚未開蒙啟智,只是好俠尚義,慷慨有氣節。后來博覽群書,貫通古今。他與西晉將領、著名詩人劉琨同為司州主簿時,兩人意氣相投,共被同寢,夜半聽到雞鳴之聲,祖逖就催醒劉琨道:“此非惡聲,能喚醒世夢”。于是兩人便披衣而起,舞劍練功,奮發立志,準備報效國家。后人因以“聞雞起舞”為有志者及時奮發的典故。 后來,祖逖升遷太子舍人,又調任濟陰太守。恰逢母親去世,離職守喪。及中原大亂,兵禍連結,祖逖率親黨數百家,衣冠南渡,避居淮泗。與族人衣食同濟,患難與共,深得人心,公推為盟主。時鎮守南京的瑯邪王司馬睿(后為東晉元帝)聞其名,便征召祖逖為軍咨祭酒,派他守衛京口。祖逖常懷匡復之志,聯絡各路英雄志士,常備不懈。當他得知司馬睿兩得詔書北伐,仍猶豫不決時,便毅然進言道:“國家喪亂,并非由上昏下叛,實因藩王爭權,自相殘殺,遂令外敵乘虛而入,涂炭中原。今百姓遭難,人人思奮,欲掃強胡,大王若決發威命,使如逖等志士作為統率,料想郡國豪杰必望風歸向,百姓亦共慶來蘇;中原可復,國恥可雪,愿大王勿失時機!” 司馬睿見他義正詞嚴,忠勇可賈,便任命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他千人糧、三千匹布,卻不發一兵一卒,讓他自己去招募。祖逖也不申請,當即辭歸,便率部曲百余家,乘船渡江北上,駛至江心,祖逖中流擊揖而發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后因以“中流擊揖”比喻收復失地義無反顧的決心。語至此,神采煥發,慷慨激昂,眾皆感奮。及抵江陰,冶鐵鑄械,一路招兵買馬,募得數千人,向北進軍。后遂以“祖逖之誓”稱揚報效家國的激烈壯懷和慷慨志節。 且說劉琨時拜大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長期堅守太原,招撫流亡將士,與劉聰、石勒等胡將相對抗。當他聞知祖逖被起用并起兵渡江北伐的消息,感奮不已,慨然語人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我著鞭。今祖鞭已著,收復中原指日可待矣!”心有靈犀,南北遙相呼應,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后人以“枕戈待旦”形容時刻準備殺敵立功;以“祖生之鞭”比喻奮勉爭先或先占一著之意。 再說祖逖所部北伐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一路攻城略地,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進屯雍丘(今河南杞縣),收復黃河以南地區。其時匈奴劉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有利,但司馬睿在南方建立政權后,不思進取。東晉王朝內部爭權奪利,糾紛迭起。北伐軍隊無后援,祖逖終于憂憤病死。而劉琨孤軍作戰,后與鮮卑貴族匹相結,為石勒所逼,亦被殺害,其所作詩歌,今存《扶風歌》、《答盧諶》、《重贈盧諶》三首,慷慨激昂,抒寫壯志未酬的悲憤感情。正是:中流擊揖誓澄清,待旦枕戈掃不平。畢竟祖鞭先一著,聞雞起舞震威名。□。
熱心網友
我不需要答了
熱心網友
應該是東晉人
熱心網友
祖逖(ti):為東晉時期的流民帥。公元266——321年。晉范陽遒縣人。字士稚。少孤,輕財好俠,慷慨有節操,博覽古今書記。累遷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從事中郎。時晉室大亂,逖率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元帝時為豫州刺史,自募軍,收復黃河以南為晉土。死時,豫州士女如喪父母。《晉書》有傳。(引自《辭源》)
熱心網友
聞雞起舞,晉人,英雄
熱心網友
祖荻,東漢人.聞雞起舞者.
熱心網友
東晉人。
熱心網友
祖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