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陸地生物群落——熱帶雨林熱帶雨林有狹義和廣義的不同理解,狹義的熱帶雨林指分布于氣候終年溫暖潮濕的赤道低地上的茂盛森林,這些森林中各種熱帶雨林的特征都十分顯著。廣義則包括了熱帶山地上氣候雖然濕潤但較涼爽的熱帶山地上出現的“山地雨林”和生長與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濕潤但雨量分布不均勻而有一明顯干季的“熱帶季節雨林”。還有些深入了亞熱帶范圍但是卻具有比較多的熱帶雨林特征的森林有時也被劃入“熱帶雨林”的范疇,或者單稱為“亞熱帶雨林”,與“山地雨林”類似。我國的熱帶雨林多屬于廣義范疇。廣義的熱帶雨林與狹義的熱帶雨林同樣是最繁盛的生態系統,也具備一定的熱帶雨林的特征,但其熱帶雨林的各項特征比典型的熱帶雨林要多少打一些折扣。山地雨林實際上從溫度條件上說不屬于熱帶的森林類型,由于分布在海拔較高處,其溫度已經是相當于亞熱帶和溫帶而不同于山下的熱帶地區。山地雨林從森林的整體外貌上就與典型的熱帶雨林有所不同,其林冠比較平整,缺少突出林冠的高大樹木;森林內部的附生植物以苔蘚植物為主,而高等附生植物較少;林下出現較多的樹蕨和竹類;隨著海拔的增高,大型木質藤本、莖花板根等熱帶雨林典型的特征則逐漸減少,森林也逐漸變矮,到山頂上甚至出現矮化的“山頂矮林”。山地雨林本身也有不同的定義,有時特指低山上熱帶雨林特征比較顯著的類型,而將中山以上熱帶雨林各種特征已經很少的森林劃分入常綠闊葉林的行列。中山雨林的分布區處于山地云霧帶中,常年被云霧繚繞,又有“云林”之稱。山地雨林有很多珍貴的物種,東非山地特有的山地大猩猩是所有大猿中數量最稀少的。我國的海南和云南都有很多山地雨林,是海南黑長臂猿等珍貴動物的棲息地。熱帶季節雨林是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之間的過渡類型。熱帶季節雨林與熱帶半常綠季雨林有些相似,其上層樹木有一定的旱季落葉的現象,樹葉葉片的面積比典型的熱帶雨林小,熱帶雨林的各種特征也都不如狹義的熱帶雨林典型。然而熱帶季節雨林落葉樹和小型葉的比例都比熱帶季雨林更小,落葉樹的落葉期也很短暫,往往是換葉而不是真正的落葉,落葉的同時就長出新葉。熱帶季節雨林不僅森林整體上是終年常綠的,熱帶雨林的各種特征也比熱帶季雨林要發達。我國的云南特別是西雙版納的很多熱帶雨林都是這種熱帶季節雨林,這是我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生物群落。 世界上共有三個熱帶雨林的分布地區,它們是美洲熱帶雨林區、非洲雨林區和印度—馬來亞雨林區。 一提起典型的熱帶雨林,人們就會想起亞馬孫,這里是世界上最大、最典型的一片的熱帶雨林,主要分布于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亞馬孫盆地,從亞馬孫河口一直延伸到安地斯山山麓,并向北延續到部分圭亞那高原。亞馬孫地區的熱帶雨林又稱作希列亞群落,可依其生活的環境進一步分為三個類型:首先是高地熱帶雨林,又稱埃特群落,位于排水良好的地區,是面積最大,最典型的熱帶雨林,集中了南美洲大多數的物種;其次是著名的水淹森林,又稱伊加泊群落,在亞馬孫河的洪水期地面被水淹沒,樹木較低矮稀疏,是麝雉、亞馬孫河豚等珍貴動物和很多熱帶魚的產地;紅樹林群落,分布于沿海地區,以后的文章中單有紅樹林群落的介紹。美洲還有另外兩片較小的熱帶雨林,一片分布于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濕潤地區,從墨西哥的南部一直分布到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的太平洋沿岸,由高大的安地斯山將其與亞馬孫的熱帶雨林分開。中美洲有很多山地,分布有山地雨林,這里云霧繚繞,又稱云林,云林是危地馬拉的國鳥—格查爾鳥(鳳尾綠咬鵑)的產地。另一片熱帶雨林分布于巴西東南部的大西洋沿岸,與亞馬孫的熱帶雨林隔著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和干燥的疏林,這里是巴西人口密集的地區,森林中的許多物種都成了瀕危物種。巴西東南部熱帶雨林中最著名的珍稀物種有金獅狨和絨毛蜘蛛猴,二者都處于滅絕的邊緣,金獅狨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猴子之一。美洲的熱帶雨林中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極其發達,其總重量甚至超過森林中樹木的重量,使森林內部格外錯綜復雜。美洲遼闊而茂盛的熱帶雨林養育了種類極為豐富的動物。美洲熱帶雨林中的動物樹棲的類型占絕大多數,而且很多種樹棲動物都長有會纏繞的尾巴。美洲的很多種猴子都以擅長使用尾巴而著稱,蜘蛛猴更是將尾巴當作“第五肢”使用。有袋目的負鼠、食肉目的蜜熊、嚙齒目的樹豪豬和貧齒目的食蟻獸等也都有會纏繞的尾巴。美洲熱帶雨林中的鳥類和昆蟲更加豐富,蝴蝶的種類超過世界上其它地區的總和。亞馬孫河中的淡水魚也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包括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淡水魚。相比之下,美洲熱帶雨林中的大型地棲獸類比其它地區的更加稀少,最大的動物就是中美貘,體型比亞洲和非洲的象和野牛等動物要小得多。世界上第二大的一片熱帶雨林以中非的剛果盆地為中心,向東到達維多利亞湖,向西北經加蓬延續到喀麥隆沿海,再向西沿幾內亞灣形成了一條狹長的西非熱帶雨林帶,從尼日利亞直到幾內亞,其中在尼日利亞和科特迪瓦之間有一干燥區域將其隔成兩片。維多利亞湖以東的非洲大陸缺少典型的熱帶雨林,但在東非的濕潤山麓生長有山地雨林,此外,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部另有一片熱帶雨林。在剛果盆地的核心地帶,有與亞馬孫水淹森林相似的沼澤森林,森林處于季節性或全年性積水狀態,樹木低矮而稀疏。非洲熱帶雨林中的生物種類在三大熱帶雨林區中相對來說是最少的,但仍不失豐富多彩的特色,擁有很多著名的珍稀物種。在非洲的熱帶雨林中,大型的哺乳動物遠比美洲熱帶雨林豐富,但比起非洲的熱帶稀樹草原則要少得多。熱帶雨林中的非洲象體型比熱帶稀樹草原的要小,熱帶雨林中的剛果野牛也比熱帶稀樹草原中的開普野牛小一些,它們的數量更比在熱帶稀樹草原上的類型少得多。在西非熱帶雨林中另有一種獨特的矮河馬,體型只豬的大小,與熱帶稀樹草原中的河馬相比,就象是沒長大的幼獸。非洲的熱帶雨林中還有兩種神秘而珍貴的物種-霍加狓和紫羚羊,霍加狓是非洲熱帶稀樹草原中的巨獸-長頸鹿在雨林中的近親,紫羚羊則是為數不多的產于熱帶雨林中的大型羚羊中最著名的一種,它們都非常善于隱蔽自己,在熱帶雨林中很難被發現。非洲的熱帶雨林是高等靈長類的故鄉,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都是非洲熱帶雨林的特產,中非的熱帶雨林中還有山魈和鬼狒這兩種大型的猴子。馬達加斯加島的動植物與非洲大陸的有所不同,馬達加斯加島熱帶雨林中的植物有些與印度-馬來亞雨林區相似的科屬,但種則絕大部分是特產,動物也有大量是特產,包括很多種原始靈長類、馬島靈貓、馬島猬、很多種鳥類和避役等。馬達加斯加島的原始熱帶雨林保存下來的已經很少,有不少是次生植被。印度-馬來亞雨林區與其它兩個熱帶雨林區有所不同,其核心地區不在大陸上,而是分布在世界上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以及馬來半島上。印度-馬來亞雨林區沒有形成亞馬孫盆地和剛果盆地那樣整片大面積的熱帶雨林,但印度-馬來亞雨林區熱帶雨林面積的總和要大于非洲熱帶雨林面積的總和,僅小于美洲的熱帶雨林。印度-馬來亞雨林區跨越從蘇門達臘島到新幾內亞島的整個馬來群島和北緯10。5°以南的馬來半島。熱帶雨林從馬來半島向北伸入到中南半島的熱帶季雨林區中,與季雨林交錯分布,直到印度的阿薩姆地區、東喜馬拉雅山的山腳下和我國的云南和廣西南部;從馬來群島向東北經菲律賓群島到達我國的臺灣南部;從新幾內亞島向南到達澳大利亞東北部并與澳大利亞的常綠闊葉林相連,向東到達太平洋諸島。在印度西南西高止山和斯里蘭卡西南部也有熱帶雨林分布。 <極樂鳥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鳥,這種紅羽極樂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種,出現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國旗上 印度—馬來亞雨林區東部和西部的動植物種類有所不同,這里有世界上第二大島—新幾內亞島和第三大島—加里曼丹島,擁有印度—馬來亞雨林區最大的兩片熱帶雨林,也分別是馬來亞雨林區東部(又稱東馬來西亞)和西部(又稱西馬來西亞)的代表。加里曼丹島和附近的蘇門達臘島(世界第六大島)及馬來半島的熱帶雨林是世界上最古老和繁盛的森林,這里單位面積里能找到的植物種類比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都多,超過了非洲和美洲的熱帶雨林,森林中的樹木也比非洲和美洲的熱帶雨林更加高大。這里的熱帶雨林以龍腦香科植物為特征,其中最高的龍腦香科植物可以高達80米,是最高大的熱帶雨林植物,我國的望天樹也是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科植物在世界上有將近400種,其中加里曼丹島種類最多,超過100種。西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中同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花朵(蘇門達臘島的大花草)和花序(蘇門達臘島的巨魔芋)。這里也同非洲一樣是高等靈長類的故鄉,加里曼丹島和蘇門達臘島猩猩是世界上最大的食果動物和樹棲動物,各種長臂猿則是樹上最敏捷的運動健將。以新幾內亞島為代表的東馬來西亞的動植物種類比西馬來西亞要少得多,但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種類。新幾內亞島以極樂鳥的故鄉而著稱,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各種極樂鳥。新幾內亞島還擁有很多美麗的翠鳥和鳩鴿等,不會飛的鶴鴕(食火雞)是森林中最大型的動物,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這里的哺乳動物以原始而著稱,有世界上最原始的哺乳動物—原針鼴,還有原始的袋貂和樹袋鼠。新幾內亞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的產地。澳大利亞的熱帶雨林以在東北部的凱恩斯到湯斯威爾一帶最典型,其動物種類與新幾內亞島有些相似,也有樹袋鼠、袋貂、鶴鴕和極樂鳥,但極樂鳥的種類比新幾內亞島要少很多。在湯斯威爾以南的常綠森林有時也被劃入熱帶雨林,這些森林擁有不少熱帶雨林的特征,但是冬季氣溫較低,熱帶雨林的特征也不是很典型。這些森林通常被稱為亞熱帶雨林,被認為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范疇。在加里曼丹島和新幾內亞島之間的蘇拉威西島和馬魯古群島是兩大地區的過渡地帶。蘇拉威西島同時擁有原始的有袋類的袋貂和先進的靈長類的幾種獼猴。蘇拉威西島更出名的珍貴物種有長著奇特獠牙的鹿豚和個體十分矮小的倭水牛。美洲雨林區的樹棲動物中有纏繞性尾巴的種類非常多,而印度—馬來亞雨林區的樹棲動物中會滑翔的動物卻特別多。這里有世界上種類最多的鼯鼠,有獨特的鼯猴(貓猴),還有飛蜥、飛壁虎、飛蛇和飛蛙等,它們可以輕松地從一棵樹轉移到另一棵樹。熱帶雨林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生態系統,但卻又是非常脆弱的生態系統。熱帶雨林的眾多物種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一旦被破壞,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熱帶雨林物種豐富而個體稀少的特征使面積不大的熱帶雨林遭到破壞也能導致眾多物種的滅絕。然而,人類的活動正在使熱帶雨林這種世界上最完善的生態系統處于空前的危機中,而這種最完善的生態系統遭到大規模破壞之后,人類自己也會同樣處于生存的危機中。下圖綠色部分是熱帶雨林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