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微軟做到了副總裁啊,又是世界首富最欣賞的員工之一,給中國人爭了氣,干嗎要放棄這樣一份他熟悉又豐厚的工作呢?害得自己還被微軟告。

熱心網友

2005年7月19日,正在帶薪休假的44歲的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閃電跳槽,火線加盟,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從老牌軟件巨頭微軟高管到互聯網新霸主Google領軍人物的跨越。 李開復為什么要離開微軟? 李開復離開微軟加盟Google是為了得到權力 在李開復的官方網站里,提到他離開微軟加盟Google的理由:想為中國做一些事情,其實,李開復離開微軟的真實原因遠不止這么簡單。一個事實是,原本在中國呼風喚雨的李開復博士,在2000年被提升為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后反而有些落寞。雖然李開復在微軟的職位不低,但他一直沒有進入核心業務領導層。其自然交互服務部門,多少是一個基礎性研究部門,而不是應用部門,這顯然不是李開復的追求。 在微軟有100位全球副總裁,其中擁有決策權的大概也就20位,剩下的80來位其實是一種“部門經理”的角色,李開復的地位屬于后者。而且對于微軟中國的運營和研發,李開復是一無經費,二無職員,更沒有決策權。李開復在美國法院作證時甚至說,自己在這方面只是一個光桿司令。 在微軟中并沒有多少權力的李開復,他離開微軟是遲早的事,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微軟商業機器中已淪為一個“齒輪”,他對微軟中國生意提出的建議多數被束之高閣——最慘重的傷害來自于李開復與比爾·蓋茨的一次爭吵,當時蓋茨也許無意中還動用了類似“FUCK”這樣的美國國罵,他說“那是我職業生涯的最低點”。 所以當李開復回應被任命Google中國負責人的消息時說,他現在非常期望返回中國,開始新的工作生涯。中國,顯然成為李開復心目中權力的施展之地。 權力失衡已成了微軟的軟肋 一本名為《公司權力》的書,前不久擺上了書店貨架,這是一本具有揭密公司權力內幕性質的圖書,對國內著名的國企和民企如中海油、聯想、華為、TCL、娃哈哈等權力之爭進行了揭披,許多事件鮮為人知,書中對微軟(中國)的高管們的“走馬燈”是這樣剖析的: 外企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文化的特殊性決定了外企的權力分配更加復雜微軟,在高群耀時代,大中華區與中國區的矛盾就已經非常激化——高群耀引以為豪的“上海政府采購項目”,在向總部匯報的過程中,被大中華區貪功而去。到了唐駿時代,完全籠罩在唐駿的光芒下。正是因為唐駿的強勢,使得大中華區與中國區的矛盾更加尖銳。 杜家濱離開微軟后,吳士宏升任微軟中國第二任總裁,吳曾極力主張微軟的本地化策略,并希望將這種聲音傳遞到總部。但是,她首先要通過大中華區總裁羅邁克,由羅邁克再將她的想法匯報給當時的亞太區總裁,之后亞太區總裁再反映給主管市場和銷售的微軟副總裁,經過中間幾個層面,吳士宏的聲音幾乎被淹沒,而總部也得不到最真實的來自中國市場的意見。于是僅僅上任15個月,吳士宏草草掛冠而去。 唐駿的上任就被稱為微軟中國有史以來最強勢的總裁,微軟中國形象大大改善,但是微軟很快就派來了一位更強勢的“大中華區老總”——陳永正,這次的官銜是“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CEO)”。唐駿的一些權力也被削弱,對此,唐駿很有些無奈,“如果想在微軟中國有所作為,就必須要有絕對的控制權。這是工作的需要。陳總是全球副總裁,而且是大中華區CEO。他擁有這種‘切蛋糕’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唐駿不得不“正式辭職”。 這些派系之間勢力彼消此長,各具優劣,誰也無法一統江湖。權力的失衡讓微軟在中國一直“水土不服”,難以進入狀態,權力失衡成為了微軟的軟肋。微軟一方面想在中國做大,另一方面又不想給高管們過多的權力,以防權力過大難以控制。  《公司權力》中有一段關于公司權力之爭的話非常經典:請保姆的目的本來是為了讓太太輕松一點,是為了把家務料理好一點,但是如果這個保姆當了三天保姆之后也想當太太,那么,原來的太太還不如自己辛苦一點,就不要請保姆了,免得出事——這正是微軟對待中國高管們的心態。。

熱心網友

其實在好的公司并不一定就能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因為在那種公司里最容易把自己的想法隱藏掉,人員流動很正常,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所以,李開復離開微軟是對的。

熱心網友

中國人的特點,“到一定的時候,就想自己當老板。” 我認識的國外中餐館的中國打工者,干一段時間,就自己出去當老板了。 1年之內,換了三批中國打工者的中餐館老板無奈,聘請了菲籍打工者,用了5年,現在還在餐館死心塌地的打工。

熱心網友

GOOGLE只給10萬美元的年薪李開復還去嗎?

熱心網友

尋找新的機會.

熱心網友

google給出的年薪是1000萬美元,歷史上薪水最高的人力管理人員.至于想為中國做一些事情,恐怕是想立牌坊的吧!

熱心網友

別聽這丫說的冠冕堂皇,其實就因為Google給的銀子更多而已

熱心網友

一個微軟一個Inter,一怎么著就告人。。。

熱心網友

翅膀硬了就要飛啊,誰不想當老大啊!

熱心網友

下面是他作客《新聞會客廳》與主持人的對話,看完或許就有答案了。會客廳:您好觀眾朋友,歡迎走進《新聞會客廳》。調動工作在過去的年代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到了今天調動工作已經被稱作跳槽,好像經常發生,但是如果你準備離開的公司和準備要去的公司在世界范圍內都有影響力,而你在這兩家公司都可以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恐怕這件事情就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兒了,今天我們節目請到的來賓剛剛走過一段跳槽風波。   這是微軟公司2003年的一張工作合影,這位就是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左邊的就是該公司的高層領導、美籍華裔李開復,照片上兩人笑容可掬,關系友好,可正是這樣一對好朋友,工作上的好搭檔,如今卻針鋒相對。   2005年7月,李開復突然跳槽到Google公司,Google、yahoo、微軟是目前全球搜索服務市場最強的三巨頭。正當微軟繼續將新的搜索服務延伸到更多的市場中,并企圖在中國占領一定的市場份額時,Google奪走了他們的關鍵人物李開復。而李開復正是微軟對付搜索巨頭Google計劃的主要制定者和執行者,掌握著微軟核心的技術機密。李開復的離開必然會影響微軟在搜索領域的市場分額,也會影響中國IT人才的流向,這讓正處于激烈競爭中的微軟措手不及,于是微軟把李開復告上法庭,理由是李開復違反了與微軟簽定的競業禁止協議。該協議規定在他離開公司一年內,不能受雇于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   比爾·蓋茨曾對李開復工作贊揚說他太出色了,創建了世界上最好的研究院。如今已經成為微軟七大高層人物之一的李開復卻要和他的老板-世界首富對簿公堂,處于糾紛漩渦中的李開復,他為什么要炒世界首富的魷魚,李開復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   會客廳:今天請到的是來自Google公司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先生,您好。一直以來,您身上微軟的標簽太強烈了,所以好多人可能一下都改不過口來,您適應了嗎?   李開復:我非常適應,我覺得新的公司帶給我一種生氣,讓我像年輕了十歲一樣。   會客廳:您曾經說,經歷了剛剛過去的兩個月是最驚訝、最困難,也最艱苦的一個時期,驚訝我們怎么理解呢?   李開復:驚訝是很簡單的一個換工作的過程,我在微軟服務了七年,也做了不少貢獻,微軟也曾經是一個我熱愛的公司,付出的公司,居然為了一個簡單的換工作的過程,要跟我曾經熱愛的公司對簿公堂,對我來說很驚訝。   會客廳:你低估了這個事件的影響嗎?   李開復:當我考慮Google工作的時候,我并沒有想到會對簿公堂,我發現這個可能的存在,但是最終做決定的時候,我知道將要有這個訴訟,但還是值得的。   會客廳:這是在你意料之外的,是不是因為你的離開傷了微軟的心,所以他們會有這樣一個反應,就像兩個戀人分手,被甩掉的總是不太平衡?   李開復:我不能預測微軟是怎么想的。   會客廳:微軟中國研究院是您一手創辦起來的,雖然離開微軟之前您已經不在中國研究院工作了,但是離開微軟還意味著要跟這個研究院告別,您會留戀嗎?   李開復:其實我已經離開研究院超過五年了,那批人都是我欣賞的,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對我們在一起曾經的工作也感到深深自豪,直到今天也是我最自豪的一件創業的工作,我希望在Google能夠有更讓我留戀、自豪和輝煌的創業工作。   會客廳:我們常常說中國人容易念舊,或者說不太愿意改變,您在這個公司工作七年的時間也有成績,當你覺得不如意的時候,有沒有試圖溝通,而不是選擇離開呢?   李開復:當然有,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把話悶在心里,直截了當溝通是我提倡的,在我寫的第一封信里就這么幫助中國學生,我自己一定會把任何想法或不滿意的情況,或者我的建議,非常直截了當建設性地提出來的。   會客廳:但是結果并不是令您滿意的。   李開復:更重要的是我看到Google的環境,它確實讓我能夠有一次創業,和中國學生近距離接觸,能夠親自培養一批員工,能回到中國工作。   會客廳:以前提到比爾·蓋茨,您經常會用到“敬仰”這個詞,仰慕,現在還是一樣的嗎?   李開復:對。比爾·蓋茨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他有一個慈善家的慈善心腸,他有很好的自信和能力,雖然他是一個非常有聰明才智的人,而且他對世界的貢獻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當青年學生把他當做偶像的時候,他確實有很多值得當做偶像學習的,但是我們要理解每個人都會犯錯,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當作完美的偶像來崇拜,這樣是不適當的。   會客廳:你們今后還會是朋友嗎?還會有聯絡嗎?   李開復:我們最近沒有聯絡,因為官司的關系,但是如果他愿意和我聊天,或者打打橋牌,我非常愿意接受。   全球最大的IT企業擁有五萬多的員工,可是微軟公司卻為了一個員工的離去鬧得沸沸揚揚,可見李開復在IT行業的份量。   李開復11歲的時候就離開臺灣遠赴美國求學,他曾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1988年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同年,他也因為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而初有名氣。1998年,李開復加入微軟并創建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研究院規模迅速壯大,之后被升格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為微軟全球范圍主要核心研發機構之一,他所培養的一批IT人才,很多都成為該領域最優秀的幾十個人之一。2000年,李開復被調往總部任微軟全球區副總裁,負責承載微軟未來命運的。net用戶界面的創建。2005年9月,李開復加盟Google公司,擔任中國區總裁。   會客廳:您的職業生涯應該說比較輝煌,都是頂尖的好的公司,一直走到今天,您個人評價自己,走到今天是成功的嗎?   李開復:其實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我對我的事業很滿意,主要的因素是因為我積極選擇,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我過去曾經面臨很多選擇,大學的時候換專業,讀博士的時候反對老師給我的題目。我覺得一個人很容易會有一種惰性,覺得已經進了好大學了,把專業讀完,老師告訴我做這個,我就乖乖地聽話,或者進入了一個很好的公司就安安穩穩工作,但是我覺得人生在世是有限的時間,是學習的時間,追隨自己的心是最重要的。   會客廳:您剛才提到積極地選擇,什么是積極的選擇?   李開復:積極的選擇就是不要守株待兔等著機會掉到你懷里,而是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很多人說是Google花了錢讓獵頭公司來找我的,沒有這回事,是我自己找Google的。因為我想回中國,我聽說很多朋友到了Google都非常快樂,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結合,一方面我可以有更快樂的環境,一方面我可以回到中國,我可以幫助中國的學生,所以是我先發出的電子郵件。   會客廳:你沒有想過以你的職業履歷和聲譽度,主動提出這樣一個申請,別人會怎么看你?   李開復:他們高興壞了。   會客廳:Google當然是高興了,其他方面的人呢,外界呢,如果知道您是主動想離職,有一個轉換,會怎么想?   李開復:我倒不是想離職,微軟是一個很好的公司,我在微軟工作挺快樂的,但是一個人如果總是滿于現狀,不愿意放棄自己所擁有的,他就不會得到更多。   會客廳:但是在IT界,大家都覺得微軟已經是頂尖的公司了,而且您在那兒已經做到了高層。   李開復:這是一種世俗的觀念,人要到一個可以學習的環境,我在微軟學了很多,我認為我到Google可以學到更多,因為我看到它的每一個產品都是令人驚訝的好,我看到的每一個員工都非常快樂。我過去認識一些老科學家,他們的憔悴進入了Google就消失了,有一個平等的環境,大家都在一起創新,而且是一個很好的文化,是我很認可的價值觀。   會客廳:您講積極選擇,在選擇的同時就要有放棄,也是積極放棄,一路走來,什么是您可以放棄的東西?   李開復:我覺得有些事情是不能放棄的,一個人的價值觀,對誠信的執著,熱愛自己的人,家庭、朋友,這些我認為是不可以放棄的,其它的我覺得都是可以去追求或改變的。   正如李開復所說,家庭是他不能放棄的部分。結婚20多年來,妻子謝先玲一直在家做全職太太,支持他的工作。他們育有兩個女兒,定居在美國,因為雙方父母都在臺灣,每年他們也會赴臺灣探望他們。   會客廳:這次的改變工作,對您個人是一個影響,對您的家庭影響大嗎?   李開復:影響很大。對我太太,我感到她真的是一個很堅強,甚至很偉大的女性。過去我們感情一直很好,生活一切都很順、平穩,沒有碰到這么大的挫折,在這個過程,我感覺到她知道我的艱難,她把整個家的擔負扛下來,每天只有四個小時的睡眠,后來都生病了,身上出了疹子,但是當她看到我很苦惱的時候,依然很堅強地支持我,這可能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收獲。另外,孩子對我也很支持,當我試著和他們解釋一些新聞的誤導的時候,她們都說不需要,她們信任我、愛我。還有母親,我感到對她帶來很大的影響,母親常打電話給我,她告訴我希望我快樂,但是40多歲了,還帶給她擔心,我覺得很不孝順。   會客廳:您母親最開始的時候是怎么知道這個消息的。   李開復:我直接告訴她,我這樣做的決定,她也很支持我的決定,但是我也沒有料到會發生這件事情,她已經85歲了。   會客廳:她最擔心你的是什么?你的情緒嗎?心情。   李開復:她擔心的是我能夠繼續快快樂樂地,沒有別的,她現在許愿每個月吃素,為了這個官司能夠過去。   (跟家人連線)   會客廳:李太太您好。我們正在跟您先生聊天,講到這次工作的變化,您對他的支持,他非常激動,這次的事情對你的影響大嗎?   李太太:當然大,這個事情影響我們全家,有很大的變動。   會客廳:在這當中你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是幫他出出主意,還是說只要是你的決定我都支持你?   李太太:我們結婚這20多年來,他做出的決定我都會支持。   會客廳:但是他這個決定對家庭的影響也挺大的,要搬家,要從西雅圖搬到加州,還可能會回到中國,這種影響對家庭也很大,擔子直接落到你身上了,這些你想過嗎?   李太太:想過了,既然我支持他,這些后果我都想過,所以我都愿意承擔。如果再發生這件事情,我還會同樣做。   會客廳:您的女兒也在旁邊是嗎?   李太太:是的。   會客廳:你好,你是老大還是老二?   二女兒:老二。   會客廳:現在你爸爸就在我們旁邊,你想跟他說點什么嗎?   二女兒:很想爸爸。   會客廳:如果爸爸工作變動,你可能就要離開現在生活的地方,要到中國來,到北京來,你愿意嗎?   二女兒:我愿意。   會客廳:你有沒有跟爸爸提什么條件,其實我不太愿意走,但是你只要滿足我什么條件我就跟你一起去了。   二女兒:沒有。   李太太:我當初答應她,如果搬回北京,我就讓她養狗。   會客廳:祝你們今后的日子順利,謝謝你。   被比爾·蓋茨告上法庭的李開復,在經歷了兩個月最陰暗的日子后終于見到光明。2005年9月14日,美國華盛頓州法官史蒂夫·岡薩雷斯對李開復案件做出一審裁決,裁決判定李開復可以立即為Google工作,允許李開復參與在中國的招聘活動,但禁止李開復從事搜索或語音等方面的技術性工作。另外李開復也不能參與制訂Google在中國的預算、員工工資,以及有關Google在中國的研究方向的決策。   會客廳:您到Google之后重要的工作是要創建Google的中國研究院,當時創建微軟研究院的時候,第一步就是招人才,現在您的工作已經開展了嗎,似乎我們聽到的并不是很多。   李開復:開展了,我一個多星期以來,在網上發布了許多招聘的新聞,開始和高校有一些聯系,在這個消息發布的五個小時之內就收到了一千份申請書,我們感覺還是很踴躍的。   會客廳:您覺得這一千份申請書是沖著Google來的,還是沖著李開復來的?   李開復:這無法分清楚,希望兩者都是正面的吧。   會客廳:Google真正吸引您的究竟是什么,您剛才提到團隊的年輕,能夠到中國來工作,還有什么呢?   李開復:還有就是平等的風氣,在公司里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一個大學畢業生可能會發現,坐在隔壁的那位白發老先生居然是我在大學時候崇拜的一個科學家,他就坐在我旁邊和我共用午餐,晚上跟我打臺球,甚至成為好朋友,享有平等的待遇,每一個人都能創新,沒有從上到下的官僚制度。   會客廳:能不能到中國來工作好像也是您職業選擇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   李開復:有很多原因,我希望能夠近距離幫助中國的學生,我辦了網站,寫了五封信,最近寫了一本書,但是我總覺得能夠面對面地,無論是講座或是交談,很多學生也常常表達他們希望我能夠面對面和他們接觸。   會客廳:在美國也有年輕人,年輕的學生希望你去幫助他,幫助他們也會帶給你一定的滿足感,這有什么不同嗎?   李開復:一方面,我的身體里流的是炎黃子孫的血液,我希望能夠貢獻給中國的學生。另一方面,中國的學生更愿意聽我的幫助,所以我覺得在這里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做最好的自己”,這是李開復最近剛出版的一本新書的名字,經歷了兩個多月的跳槽風波,李開復在書中始終以“我追隨自己的心”來證明自己的選擇,這也許是他對此次跳槽做出的最好的詮釋。   會客廳:這是一個怎么樣的追隨呢?   李開復:這可能是一種從小的價值觀,我的父親也是一直秉著這樣的態度度過了他的一生,他曾經從軍、從政,爸爸媽媽覺得政壇不是能忍受的,或者真正發揮他的影響力的時候,他就改變了職業,在他70歲的時候改變了職業,成為一個教授,影響了幾十位學生,他這么做應該是說放棄得比我更多,比我更勇敢,也是我學習一個很好的模范。   會客廳:其實這種追隨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的。   李開復:是。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不敢做想要做的事情,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奧惱,只有后悔,當然追隨我心必須是要在負責、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這個前提之下,如果我冒了一些風險依然是值得的。如果我冒了風險,我可能會度過一段比較困難的時間,但是如果我不去做這件事情,我十年、二十年以后可能會后悔終生。   會客廳:常常當一個人成熟之后,特別是成家立業之后,可能會更希望穩定多于變化。   李開復:穩定是好的,但是如果穩定是一種枯燥,是一種不能夠讓自己再推進自己,沒有在學習,沒有在進步,變成在原地踏步,那還不如冒一些風險。當然冒風險也必須要算好風險的概率,能不能承擔最壞的可能。   會客廳:這次有沒有失算的時候,算得低了一點,把這個風險的數值。   李開復:當我和Google開始談的時候,我沒想到有任何的風險,但是當我辭職的那一天,我是百分之百地知道會被告,因為我還沒有離開微軟就已經開始訴訟了,我也知道了這件事情,在那幾天之內,被告的可能從5%突然變成100%,那是很大的一個震撼。但是什么事是對的,只要你沒有做錯事情,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必擔心風險的高和低,正義終于會得到伸張。   會客廳:這種敢于改變是從父親那里繼承來的。   李開復:可以說是這樣,他并沒有用說教的方法告訴我,但是當我看到他做事的執著和他變為教授的那種欣慰感,讓我覺得我也應該這么做。   會客廳:這次遵循了心的選擇,在情感上、精力上都付出很大的代價,今后你還會依然隨著心去選擇嗎?會不會多考慮一層?   李開復:不會的,這次讓我更確信追隨心的抉擇是正確的,首先現在我已經可以開展我的工作了,終于得到了于情、于理、于法我應該得到的。另外,我雖然付出了很多代價,但是我得到的更多,看到了我的家人對我的真情,看到了學生對我的信任,我得到的遠遠比失去的更多。做任何事情并不止是最終的結果,而是一個旅途是你最終的收獲,這次的旅途雖然走得很坎坷,但是讓我的收獲也很多。   會客廳:您經常會給年輕學生一些人生的建議,你通過這次自己的經驗,會告訴他們什么呢?   李開復:我會告訴他們的就是,人生的每一個經驗都是學習的過程,人生的旅途并不止是最終點,是最重要的,而是你怎么走,這個旅途是你的收獲,你的旅途的過程每一個收獲是你學到的東西,而每一個你失去的,每一個走錯的路也都應該是你能夠學習的教訓,所以不要把任何的挫折當做懲罰,而應該把它當做一堂課,一個學習的過程。我覺得這是人之常情。在最困難的時候我這樣想過,如果不是我家人的支持,肯定會有更多這樣的想法。   會客廳:有家人的支持,挺過去,就不再有這樣的想法了。你自己呢,除了家人支持之外,還要靠自己去想很多事情,然后想明白它。   李開復:對,當然在面對很多困難的時候,想明白是不容易的,但是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價值觀,要以不違背這個原則和價值觀作為前提,你應該對自己有信任,碰到了挫折,你心里應該很清楚自己有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我沒有,所以我從來沒有放棄對自己的信任,當然我要做最壞的打算,但是應該把它分開來,對最壞打算的擔心或者擔憂,或者是準備和自己對自己的信任,和自己對正義的一種把持,這個是絕對不可以放棄的。   會客廳:在這個整個過程中,你從沒有懷疑過,我的決定到底對不對,是不是做錯了?   李開復:我沒有懷疑過,有人問過我,就像你現在問的一樣,我覺得這個決定是對的,因為它是追隨我心的抉擇,而且它于情、于理、于法都沒有任何錯誤。 。

熱心網友

自悲?

熱心網友

首先,我不認為在google做就比在microsoft做低級,相反,google是一個更新更有活力的公司,李開復選擇google沒有什么不對的.李開復為什么要選擇做過于熟悉的事情?那樣會很單調.到了google有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對于一個有事業心的人是很好的選擇.最后google給出的年薪是1000萬美元,歷史上薪水最高的人力管理人員.BTW,至于給中國人爭氣這點有點牽強.李開復很早就是美國公民了,而且在google難道不爭氣么?

熱心網友

李開復是個不斷有追求自己想做事的人.

熱心網友

其實在他們哪個高度的人應該是有很多事情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的,比我們要多的拉,況且我還是個學生的。

熱心網友

骨子里是一個具有獨立性、挑戰性強的事業型人士,終究是不愿意受雇于人的,那怕雇主給出多么誘人條件。

熱心網友

估計工作不順心,自己的一些構想,BILL不支持.根GOOGLE老板談的來,待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