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親人
熱心網友
集合理財非親非故 是敵人
熱心網友
集合理財:親人,朋友,還是敵人? 【2005。03。22 09:15】參考消息/馬彥軍 -------------------------------------------------------------------------------- 正值銀行在個人理財市場殺得酣暢淋漓之際,券商手握"獨門武器"也殺將進來。據稱,券商的'獨門武器"拼以低風險、高收益的優勢,橫掃理財市場,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占據了屬于自己的領地。來自光大證 券和廣發證券的消息稱,發售當天''光大"北京地區發售1 000萬元, ''廣發"在全國發售3.3億元。經了解,券商的武器叫做券商集合理財,正式名稱是'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實質上屬于'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是券商接受投資者委托,將資金投于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一種理財服務。這種產品與人民幣理財有些神似,但不是一回事。那么集合理財與人民幣理財是一種什么關系?是親人;朋友,還是敵人? 非親人 按照傳統思維,一種新生事物出現后,人們習慣地從它的出身來源去探究認識它。券商集合理財也不例外。人們發現,現在正在發售的"光大陽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廣發理財2號"與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B計劃"和廣東發展銀行的"薪加薪"理財增值計劃"有幾分相似,比如都有陽光、廣發等字樣,都叫理財產品。光大銀行與光大證券同屬光大集團,而廣發銀行與廣發證券同屬廣發集團,集合理財與人民幣理財有血緣關系無可厚非。但如果單從產品本身分析,人們會發現,集合理財與人民幣理財兩者早巳是出了五服的"親戚"。 其一,本質不同。雖然金融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但銀行的產品必定有銀行的痕跡,而券商的產品必定有券商的影子。人民幣理財作為銀行開發出的理財產品,它一方面為投資者提供了高于存款利率的投資渠道,另一方面為銀行吸納了大量存款。它是銀行設計的具有一石二鳥功效的"利刃"。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實質上屬于"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是券商接受投資者委托,將投資者的資金投資于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一種理財服務。 其二,投資范圍不同。人民幣理財產品在集聚資金后,把錢投入幾乎無風險的國債、央行票據等國家級信用債券市場,而集合理財除了可以配置貨幣市場基金、剩余年限小于2年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央行票據等固定收益類品種之外。還可以配置各類基金產品,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票等獲取收益。 其三,風險控制方式不同。銀行操作人民幣理財產品時,主要從投資目標的選擇上控制風險,債券、央行票據的國家級信用是其安全基礎。而集合理財的風險控制主要體現在操作上,如光大證券作為管理人在產品運作中投入最高2億元現金,用真金白銀保證與客戶利益一致.同時專業的理財隊伍吸收了基金的一些做法,引入托管銀行,全程托管,每日凈值公告,定期進行信息披露,每季披露投資組合,每年進行單項審計等等。 其四,流動性不同。人民幣理財產品經過大半年的市場磨合后.流動性大大加強,一些銀行在產品設計中使客戶享有提前贖回權。而集合理財的流動性相對較弱,以光大陽光為例,該產品的目標規模是20億元.達到20億元就進入封閉期。封閉期內,凈值增長率達到6%才進人開放期。在封閉期內產品不能被贖回,只有到開放期客戶才可自由申購贖回。 非朋友 在《現代漢語詞典》里,朋友指有交情的人。那么人民幣理財與集合理財有交情嗎?集合理財是2004年lO月中國證監會出臺《關于證券公司開展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后》才開始試點,并于今年3月初才開始正式發售的。兩者關聯不大.算不上是朋友。 據理財專家介紹,為了從人民幣理財產品那里爭得更多的份額。集合理財還用了一些手腕如可觀的收益。光大陽光在出世之初就將收益率定在3%之上,并承諾客戶在封閉期內可優先獲得3%的凈值增長率,如果封閉期內凈值增長率沒有達到3%,管理人將用自己的投入資金補足低于部分。為了給投資者最大限度的收益,集合理財的投資對象不限于央行票據、國債等產品上,而廣泛地涉獵于短期債券、逆回購以及其它法規和政策允許的投資品種。"光大陽光"和"廣發理財2號"都參與了新發行股票的機構配售,讓投資者有機會享有新股詢價申購資格;同時,"光大陽光"在封閉期內不收管理費,申購費、贖回費均不超過O。5%,持有滿兩年可全免,而"廣發理財2號"申購、購回時不收取任何費用。 非敵人 集合理財不是人民幣理財的親人和朋友,但也不是敵人。理財專家認為,兩者取長補短、互有高低,豐富了個人理財市場,對百姓實現資金增值和拉動金融業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據了解,目前各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起始認購價大多在1萬元,只有少數銀行在5萬元,在追加投資時大多以千元為單位累加。而集合理財的起點則高一些, "光大陽光"的認購起點為10萬元,而"廣發理財2號"認購起點為5萬元。并在這個基礎上以萬元為單位累加投資。所以,兩個產品在目標群體明顯不同,人民幣理財在普通百姓,而集合理財要高端些。 與此同時,專家認為,集合理財的起點高、資產配置靈活,更適用于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主要有保險公司、基金、財務公司、上市公司和其它企業。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目前股指正處于歷史底部區域. "光大陽光"和"廣發理財2號"的發行可以說正當其時,風險相對較低,而一旦股市出現轉折,相比于只能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的限定性集合理財產品,該理財計劃的機構投資人將獲得更高的收益。(參考消息) 。
熱心網友
集合理財:親人
熱心網友
正值銀行在個人理財市場殺得酣暢淋漓之際,券商手握"獨門武器"也殺將進來。據稱,券商的\'獨門武器"拼以低風險、高收益的優勢,橫掃理財市場,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占據了屬于自己的領地。來自光大證券和廣發證券的消息稱,發售當天\'\'光大"北京地區發售1 000萬元, \'\'廣發"在全國發售3.3億元。經了解,券商的武器叫做券商集合理財,正式名稱是\'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實質上屬于\'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是券商接受投資者委托,將資金投于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一種理財服務。這種產品與人民幣理財有些神似,但不是一回事。那么集合理財與人民幣理財是一種什么關系?是親人;朋友,還是敵人? 非親人 按照傳統思維,一種新生事物出現后,人們習慣地從它的出身來源去探究認識它。券商集合理財也不例外。人們發現,現在正在發售的"光大陽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廣發理財2號"與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B計劃"和廣東發展銀行的"薪加薪"理財增值計劃"有幾分相似,比如都有陽光、廣發等字樣,都叫理財產品。光大銀行與光大證券同屬光大集團,而廣發銀行與廣發證券同屬廣發集團,集合理財與人民幣理財有血緣關系無可厚非。但如果單從產品本身分析,人們會發現,集合理財與人民幣理財兩者早巳是出了五服的"親戚"。 其一,本質不同。雖然金融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但銀行的產品必定有銀行的痕跡,而券商的產品必定有券商的影子。人民幣理財作為銀行開發出的理財產品,它一方面為投資者提供了高于存款利率的投資渠道,另一方面為銀行吸納了大量存款。它是銀行設計的具有一石二鳥功效的"利刃"。而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實質上屬于"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是券商接受投資者委托,將投資者的資金投資于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一種理財服務。 其二,投資范圍不同。人民幣理財產品在集聚資金后,把錢投入幾乎無風險的國債、央行票據等國家級信用債券市場,而集合理財除了可以配置貨幣市場基金、剩余年限小于2年的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央行票據等固定收益類品種之外。還可以配置各類基金產品,在二級市場上買賣股票等獲取收益。 其三,風險控制方式不同。銀行操作人民幣理財產品時,主要從投資目標的選擇上控制風險,債券、央行票據的國家級信用是其安全基礎。而集合理財的風險控制主要體現在操作上,如光大證券作為管理人在產品運作中投入最高2億元現金,用真金白銀保證與客戶利益一致.同時專業的理財隊伍吸收了基金的一些做法,引入托管銀行,全程托管,每日凈值公告,定期進行信息披露,每季披露投資組合,每年進行單項審計等等。 其四,流動性不同。人民幣理財產品經過大半年的市場磨合后.流動性大大加強,一些銀行在產品設計中使客戶享有提前贖回權。而集合理財的流動性相對較弱,以光大陽光為例,該產品的目標規模是20億元.達到20億元就進入封閉期。封閉期內,凈值增長率達到6%才進人開放期。在封閉期內產品不能被贖回,只有到開放期客戶才可自由申購贖回。 非朋友 在《現代漢語詞典》里,朋友指有交情的人。那么人民幣理財與集合理財有交情嗎?集合理財是2004年lO月中國證監會出臺《關于證券公司開展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后》才開始試點,并于今年3月初才開始正式發售的。兩者關聯不大.算不上是朋友。 據理財專家介紹,為了從人民幣理財產品那里爭得更多的份額。集合理財還用了一些手腕如可觀的收益。光大陽光在出世之初就將收益率定在3%之上,并承諾客戶在封閉期內可優先獲得3%的凈值增長率,如果封閉期內凈值增長率沒有達到3%,管理人將用自己的投入資金補足低于部分。為了給投資者最大限度的收益,集合理財的投資對象不限于央行票據、國債等產品上,而廣泛地涉獵于短期債券、逆回購以及其它法規和政策允許的投資品種。"光大陽光"和"廣發理財2號"都參與了新發行股票的機構配售,讓投資者有機會享有新股詢價申購資格;同時,"光大陽光"在封閉期內不收管理費,申購費、贖回費均不超過O。5%,持有滿兩年可全免,而"廣發理財2號"申購、購回時不收取任何費用。 非敵人 集合理財不是人民幣理財的親人和朋友,但也不是敵人。理財專家認為,兩者取長補短、互有高低,豐富了個人理財市場,對百姓實現資金增值和拉動金融業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據了解,目前各銀行推出的人民幣理財產品起始認購價大多在1萬元,只有少數銀行在5萬元,在追加投資時大多以千元為單位累加。而集合理財的起點則高一些, "光大陽光"的認購起點為10萬元,而"廣發理財2號"認購起點為5萬元。并在這個基礎上以萬元為單位累加投資。所以,兩個產品在目標群體明顯不同,人民幣理財在普通百姓,而集合理財要高端些。 與此同時,專家認為,集合理財的起點高、資產配置靈活,更適用于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主要有保險公司、基金、財務公司、上市公司和其它企業。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目前股指正處于歷史底部區域. "光大陽光"和"廣發理財2號"的發行可以說正當其時,風險相對較低,而一旦股市出現轉折,相比于只能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的限定性集合理財產品,該理財計劃的機構投資人將獲得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