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赤壁之戰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當時曹操消滅了袁術、袁紹、呂布、張繡等軍事勢力,北方基本平定后,趁勢揮師南下,企圖一舉統一中國。這時,劉表新亡,劉琮投降,曹操在當陽長坂坡擊敗劉備,乘腔追擊,進兵江陵。南方軍事力量中能與曹操對抗的,只有東吳的孫權了。在這種危急的境況中,孫權、劉備為挽救危局決定聯合抗曹。由于孫、劉聯軍在戰前對曹操一方進行了周密的分析,不失戰機,以已之長,攻敵之短,終于在長江的南岸大破曹軍。從此,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曹軍只有18萬軍隊,號稱80萬而已,孫劉聯軍5萬余人.
熱心網友
主要作戰地點: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嘉魚東北)一帶次要作戰地點:江北烏林(今湖北洪湖縣境)一帶 華容道(今湖北潛江南)曹軍總兵力:20余萬(號稱80萬)戰船:1000N 后方基地: 宛(今河南南陽) 新野(今屬河南) 樊城(今屬湖北)指揮部: 江陵(今屬湖北)水陸軍總基地:烏林(今湖北洪湖縣境)三軍統帥: 曹操直接參戰將帥:張熹 文聘參與制定計劃:賈詡 孔融 任俊(可能)劉備軍 孫權軍總兵力:2萬(水軍占一半) 總兵力:3萬(幾乎全是水軍。后來又增戰船100N 加了不少) 總基地: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水陸軍總基地:赤壁三軍統帥:劉備 三軍統帥:孫權水軍統帥:關羽 總司令:周瑜參戰將帥:張飛(可能) 副總司令:程普 趙云(可能) 總參謀長:魯肅參與制定計劃:諸葛亮 參戰將帥:黃蓋 甘寧。
熱心網友
發生在赤壁,雙方共有約30萬人參加!由于人太多名字記不住,畢竟是30萬人啊!
熱心網友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次重要戰役。當時,在東漢中央朝廷,漢獻帝由于年幼登基,致使朝廷權力旁落到有關大臣手中。到了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以其在剿滅黃巾軍中所積聚的威望和實際勢力為依托,迎漢獻帝至許昌定都,然而由其操持大部分實際權力,以朝廷名義號令天下——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并據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至建安四年發生的官渡之戰,曹操擊破當時中國北方最大勢力的袁紹后逐步統一了中國北方。至建安13年,曹操官至臣相,遂親率18萬大軍(號稱80萬——中國人一貫喜歡夸大,現在就更不用說了)南下(一說20余萬)),準備擊敗以當時在南方勢力最大的東吳郡守孫權為領頭人的南方勢力大聯合。草草率軍至赤壁(即現在的湖北省武昌縣西面的赤磯山),遭到孫權部將大都督鄒瑜率領的孫權和劉備的聯軍的抗拒。鄒瑜利用其熟悉南方氣候的特點,先在一次較小的戰役中擊敗曹操的軍隊,雙方遂隔江對峙。鄒瑜利用曹軍遠來疲憊、疾疫流行、不習水戰、后方又不穩定的弱點,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使用火攻的技巧擊敗曹操的水師,孫劉聯軍遂水陸并進,大破曹操的軍隊。此戰后,曹操在短時期內無力再集中大的力量進擊南方,孫權的地位就更鞏固了,劉備也占據了荊州(現在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區),進而還取得了益州(現在的四川及云南、貴州的部分地區),至此,曹操以中央(朝廷)的名義占據了北方、孫權占據了東南、劉備占據了西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漢末魏初之間的三國時代。----小說《三國演義》就是根據這一段時期的有關歷史人物和事件創作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小說和實際的歷史并不是一回事。
熱心網友
赤壁之戰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指揮者是:魏方:曹操:蜀方和吳方:諸葛亮和周瑜。曹軍只有18萬軍隊,號稱80萬而已,孫劉聯軍5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