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人民幣貶值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 1、短期后果 中國的人民幣匯率若貶值,將會引發新一輪為增強競爭力的貨幣貶值,不僅使亞洲經濟復蘇遙遙無期,甚至可能再度引發金融危機。亞洲其他國家的貨幣貶值是被迫的,是危機的產物。從貨幣貶值后的形勢來看,貨幣貶值似乎并未給各國帶來多少好處。東盟四國出口的進口依存度很高。如印尼出口的進口依存度為60%,泰國出口的進口依存度也達42%,即由于貶值帶來的出口擴大因為進口成本的上升被抵消。另外,韓國與臺灣的出口產品一般來說有較高的技術與資本含量,因此韓元與臺幣的貶值對中國的出口影響不大。因此,中國出口增長可能下降的原因不是亞洲國家貨幣的貶值,而是占中國出口比例較大的亞洲各國經濟不景氣使其市場需求收縮,對中國的出口吸納能力降低。而一旦中國的人民幣貶值,則會明顯提升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加大亞洲各國經濟復蘇的壓力。另外從國際輿論上講會對中國不利。中國人民幣不貶值,國際普遍認為這是中國對亞洲作出的貢獻,阻止了危機的進一步蔓延。而一旦人民幣貶值,輿論將是另一個調子,認為中國的貶值是主動的有意的行為,旨在搞以鄰為壑的匯率政策,加劇亞洲各國的惡性競爭并極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貨幣貶值,加深災難。 2、中期后果 人民幣貶值將會給中美經濟與政治關系蒙上一層陰影。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接近日本對美貿易順差,這使得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如果人民幣貶值,將使中國對美出口形勢更加有利。目前因為亞洲各國的貨幣貶值,已經使本幣堅挺的美國出口困難加大,美國國內對此頗有贅言。如果中國的貨幣再貶值,則中美貿易摩擦會進一步加劇,這不僅不利于中美關系的改善,更使中國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關鍵國家美國對中國的阻力加大。 3、人民幣貶值會造成信心的崩潰 許多專家認為這次亞洲金融危機的實質是“信心危機”。而中國的人民幣穩定使西方國家對亞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的信心。至少中國不發生危機,以中國偌大的內需市場,能夠吸納危機國家一定的出口,有助于其經濟走出困境。而人民幣一旦貶值,不僅亞洲人心恐慌,美國也可能出現信心恐慌。因為人民幣沒有貶值,亞洲危機的沖擊在中國的邊境線上被止住了。若中國放棄人民幣穩定的政策,則止住危機的責任將主要由美國承擔。如果美國不來承擔這個責任,則亞洲危機可能蔓延世界。因此人民幣穩定與否,實質上是這樣一個關鍵問題,即亞洲金融危機在1998年是被中國所消化,就此告一段落,還是轉移出去,發展成為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另外對亞洲的信心主要取決于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主要是由美國操縱。在人民幣不貶值的情況下,美國希望在中國經濟的帶動下,亞洲經濟有望走出低谷。而一旦人民幣貶值,亞洲潰不成軍,美國對亞洲經濟最后的信心也會動搖,這對吸引外資幫助亞洲經濟復蘇毫無益處。 4、人民幣貶值會加劇對港幣的壓力 港幣的聯系匯率制度因亞洲其他國家的金融危機傳染的影響而受到襲擊,短期利率急劇上升,股市、地產慘跌。人民幣的貶值將會在市場心理上進一步孤立港幣,對于維系港幣匯率制度、保持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金融穩定與經濟穩定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熱心網友
在原監會主席周小川接下中國央行行長一職後,華爾街和日本財經界皆認為,他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來自國外要求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二○○三年一開始,人民幣匯率制度就處在微妙的變革時期,中國加入WTO之後,金融開放使原本強硬的外匯管理體系開始出現松動,外國財經官員公開要求提升匯率,人民幣升值問題逐漸成為先進國家財經界的主要議題。 雖然周小川在上任時曾表示,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二○○二年十二月初,日本鹽川財相在一次日本國會會議上,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指出人民幣的幣值目前被嚴重低估,公開要求中國政府提高人民幣匯率。同時他表示,日本將在G7會議上,把人民幣匯率問題作為一項議題,要求其他國家通過類似於一九八五年針對日圓的「廣場協議」(Plaza Agreement),逼迫人民幣升值。 這一期間,美國的新聞媒體也援引美國一些專家有關「中國正在輸出通貨緊縮」的觀點,要求人民幣升值。再早些時候,二○○二年九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曾呼中國應考慮采用更具彈性的匯率機制。 面對連續十年的經濟困境,日本的歷屆政府已經施展出了渾身解數,日本現在能采用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其他國家貨幣的升值來達到日元的相對貶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何帆表示,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中國在出口貿易方面將享有長期順差,未來廿年間,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仍不可動搖;二是資本項目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 事實上,美國、日本與亞洲其他生產國目前最反感的是人民幣與美元之間比價的相對穩定,它使得人民幣與美元實際形成了「同升同貶」的態勢。而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美元呈現貶值趨勢時,這種實際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匯率,使中國避開了因美元貶值而給中國出口帶來的壓力,相反甚至促進了中國的出口。 何帆指出,中國加入WTO之後,金融開放使中國原本強硬的外匯管理體系開始出現了松動。隨著人民幣在國際上作用的增強,中國政府應該首先對於目前的匯率制度進行改革,即匯率制度的「非政治化」─強調市場對匯率的決定作用。根據高盛(亞洲)經濟研究部人士的預期,按目前市場遠期合約溢價反映,人民幣有七八成機會升值約一%。 。
熱心網友
壞處就是購買進口產品要付更多的錢了
熱心網友
人民幣升值的負面影響 1、人民幣在資本帳戶下是不能自由兌換的,也就是說決定匯率的機制不是市場,改變沒有意義 2、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 3、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4、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極大的傷害 5、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 6、財政赤字將由于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熱心網友
在原監會主席周小川接下中國央行行長一職後,華爾街和日本財經界皆認為,他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來自國外要求人民幣的升值壓力。 二○○三年一開始,人民幣匯率制度就處在微妙的變革時期,中國加入WTO之後,金融開放使原本強硬的外匯管理體系開始出現松動,外國財經官員公開要求提升匯率,人民幣升值問題逐漸成為先進國家財經界的主要議題。 雖然周小川在上任時曾表示,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二○○二年十二月初,日本鹽川財相在一次日本國會會議上,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指出人民幣的幣值目前被嚴重低估,公開要求中國政府提高人民幣匯率。同時他表示,日本將在G7會議上,把人民幣匯率問題作為一項議題,要求其他國家通過類似於一九八五年針對日圓的「廣場協議」(Plaza Agreement),逼迫人民幣升值。 這一期間,美國的新聞媒體也援引美國一些專家有關「中國正在輸出通貨緊縮」的觀點,要求人民幣升值。再早些時候,二○○二年九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曾呼中國應考慮采用更具彈性的匯率機制。 面對連續十年的經濟困境,日本的歷屆政府已經施展出了渾身解數,日本現在能采用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其他國家貨幣的升值來達到日元的相對貶值。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何帆表示,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中國在出口貿易方面將享有長期順差,未來廿年間,中國的勞動力優勢仍不可動搖;二是資本項目方面,中國已成為全球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 事實上,美國、日本與亞洲其他生產國目前最反感的是人民幣與美元之間比價的相對穩定,它使得人民幣與美元實際形成了「同升同貶」的態勢。而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美元呈現貶值趨勢時,這種實際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匯率,使中國避開了因美元貶值而給中國出口帶來的壓力,相反甚至促進了中國的出口。 何帆指出,中國加入WTO之後,金融開放使中國原本強硬的外匯管理體系開始出現了松動。隨著人民幣在國際上作用的增強,中國政府應該首先對於目前的匯率制度進行改革,即匯率制度的「非政治化」─強調市場對匯率的決定作用。根據高盛(亞洲)經濟研究部人士的預期,按目前市場遠期合約溢價反映,人民幣有七八成機會升值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