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哪座山?
熱心網友
天山,祁連山,位于甘肅省西北部。匈奴語呼天為“祁連”,故祁連山亦稱天山。附:-- 李白《關山月》賞析關山月①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②。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③。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⑤。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⑥。① 關山月,屬樂府“鼓角橫吹”曲,多寫離別的哀傷。唐玄宗開元后期和天寶年間,唐王朝與外族不斷爆發戰爭。李白借 此樂府舊題,寫遠離家鄉的戍邊將士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帶給廣大民眾的痛苦。② 天山,祁連山,位于甘肅省西北部。匈奴語呼天為“祁連”,故祁連山亦稱天山。③ 玉門關,為古時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北。此處泛指西北邊地。④ 下,出兵。白登,山名,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東。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漢高祖劉邦曾在白登山附近與匈奴作戰, 被圍困七日。窺,窺伺,侵擾。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東北部,唐軍在此曾多次與吐蕃交戰。⑤ 戍客,指戍邊將士。⑥ 高樓,戍邊將士妻室的居所。此詩描寫的是征人思婦之怨。通過邊關將士望月懷鄉,思念家人,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首四句以明月起興,描寫西北邊地寥廓高遠的景色,暗含兩地相思之情。一輪明月從東方升起,戍守在天山之西的征人回首東望,只見明月從天山背后涌出,在蒼茫渾厚的云海中浮動著。在戍邊將士看來,這輪明月應是被浩浩長風從幾萬里遠的中原吹到玉門關外來的吧!詩人僅用二十字,便展現出一幅包含關、山、月在內的萬里邊塞月夜圖。月亮本是團圓和美滿的象征。在如此闊大的空間背景襯托下,詩人著意刻畫邊關將士望月的情景,其中所蘊含的兩地相思之情便顯得格外深沉凝重。 中間四句敘述古今戰事,揭示出征人思婦離別之苦的根由所在。早在西漢,漢高祖劉邦出兵與匈奴作戰,就曾在白登山附近被被圍困七日;而今的青海湖邊,也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這種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古往今來的出征將士幾乎沒有能生還故鄉的。詩人放眼歷代的邊境民族沖突,揭示出人類為此所付出的慘重代價,在深沉的歷史反思中,流露出對戍邊將士及其親人的不幸命運的深切同情,眼界開闊,胸懷博大。在結構上,此四句承上啟下,描寫對象由邊塞景色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人。結尾四句,從征人的角度直抒兩地月夜相思之情。出征將士們凝望著邊地的景色,思鄉之情不可遏制,臉上堆滿愁苦的表情;他們推想自家閨樓上的妻子,在這個寧靜的月夜也應是輾轉難眠,不住地嘆息。“望邊色”三字,將前面所描繪的萬里邊塞圖與“戍客”緊密地聯系起來,兩地相思,共瞻明月,征人們推想家中的妻子在思念自己,正襯托出自己對家人的思念之深。詩人采用對面落筆的手法,抒情含蓄凄婉,感情深摯纏綿。 全詩境界闊大雄渾,富于磅礴的氣勢。四句寫景,四句敘事,四句抒情,情、景、事相融匯,整飭中不乏章法的變化。詩人繼承了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優良傳統,借古題寫當代戰事,將征人思婦的相思之情置于深遠壯闊的時空背景之下,不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而且其風格也是以往同類題材中所少有的。尤其是首四句,詩人將高懸的明月與雄偉磅礴的天山、浩渺蒼茫的云海融為一體,在高遠中寓有飛動之勢,境界蒼莽雄壯,顯示出他人難以企及的筆力和氣魄。。
熱心網友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一首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明月從天山升起。天山雖不靠海,卻有橫亙在天山上的云海。詩人將人們印象中似乎只是在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云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奇而壯觀 。接下去“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氣勢比前兩句更為廣闊。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構成一幅萬里邊塞圖。這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卻是征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顯而易見了。
熱心網友
關山,享有“小天山”之美譽。
熱心網友
指的是天山
熱心網友
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