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沒有帕金森病是發生在中年以上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大腦的黑質和紋狀體。目前發病原因仍不明確。病理生理改變為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這種神經元變性后導致腦部多巴胺缺乏,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其中丘腦底核和蒼白球內側部過度興奮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特征。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神經外科醫生就通過切除腦運動區皮層、大腦腳、脊髓運動傳導路等方法治療帕金森病,但這些方法是用病...
熱心網友
沒有帕金森病是發生在中年以上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大腦的黑質和紋狀體。目前發病原因仍不明確。病理生理改變為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這種神經元變性后導致腦部多巴胺缺乏,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其中丘腦底核和蒼白球內側部過度興奮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特征。早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神經外科醫生就通過切除腦運動區皮層、大腦腳、脊髓運動傳導路等方法治療帕金森病,但這些方法是用病人的肢體癱瘓換來震顫控制。在發現帕金森病發病機制后,1947年Cooper等開展了立體定向蒼白球毀損術。1954年Hassler等開展丘腦腹外側核毀損術。1960年Svennil等就報道了蒼白球腹后部毀損術,即把以前的蒼白球毀損術靶點往后方和腹側移,但遺憾的是此篇報道并未引起重視。1968年發明了左旋多巴并應用于臨床治療帕金森病,取得明顯效果,當時甚至認為已找到帕金森病的根治方法,外科手術很少被采用。但70年代后期人們發現多巴胺治療有明顯時效性,即隨著病程延長,療效越來越低,并且存在嚴重副作用,如表現舞蹈樣動作的異動癥,“開-關”現象等,手術治療開始“復興”。1982年首例自體腎上腺腦內移植成功,標志臨床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開始,但目前移植治療長期效果仍然不理想。1992年Laitinen等報道了蒼白球腹后部毀損術(PVP)能顯著改善PD病人所有癥狀。由于該文章的發表和微電極記錄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國內外又掀起了帕金森病毀損術治療熱潮,我國西安、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了數以百計的手術,在再次證實毀損術療效的同時,也發現了毀損術固有的弊端,因此熱潮僅持續7年,目前已被腦起搏器(醫學上叫“腦深部刺激術,即deep brainstimulation,縮寫為DBS)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