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國的殲-10,殲-11(自行組裝的),蘇-27,蘇-30戰(zhàn)機的雷達都是火控雷達,據我所知:美國的F-22戰(zhàn)機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1平方米(一般的戰(zhàn)機反射截面積是20平方米),如果F-22關閉雷達處于隱身狀態(tài),那么我國戰(zhàn)機不就是發(fā)現不了F-22了嗎?而F-22可以在預警機的引導下對我們的戰(zhàn)機進行攻擊,后面我就不敢想象了..............
熱心網友
有預警機的引導是不錯。但問題是,如果F-22要開火的話它必定要打開自身的火控雷達來鎖定目標。而不光是J-10還是J-11,每種戰(zhàn)機上都有‘雷達告警器’,被對方鎖定的話就會發(fā)出警報。這個時候你雖然沒發(fā)現對方戰(zhàn)機(F-22),但也可以根據‘雷達告警器’的警報來作出規(guī)避動作來擺托對方的鎖定。只是這樣你只能處在被動挨打的境地,但是否會被擊落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再說預警機,出動預警機的前提是已有制空權或具有一定的空中優(yōu)勢(而且地面不能有地空導彈的存在)。而且預警機只能更遠的發(fā)現目標、識別目標,以此來指揮和引導戰(zhàn)斗機的攻擊次序。并不能替代戰(zhàn)斗機上的火控雷達去引導導彈的發(fā)射。再說了,預警機不可能永遠都跟著F-22吧?總不會每次出動F-22就要派架預警機跟在后面吧?相信F-22更多時候是單打獨斗。至于F-22究竟會厲害到怎樣的程度,還待實戰(zhàn)的檢驗。這答案別說我們不知道,恐怕連美軍自己也沒底。
熱心網友
體制決定一切
熱心網友
一點還是不明白,如果說只是“花生那么大還是芝麻那么大的問題”這個問題,那也就是說他無論如何也是能被發(fā)現的。只不過就看飛行員視力好不好了。我覺得一定不是這么簡單的,我覺得肯定是一個在多少距離之內被發(fā)現的問題。如果象樓上所說“對F/A-22的探測距離為13.7公里和8.2公里”,那就相當危險了,拿肉眼都差不多能看見了吧。而且在這之前也以經歷了對方的遠,中,近三輪打擊了。想要活下來實在太難了。
熱心網友
樓主這都想不明白啊,F-22所謂“隱身”只不過是在雷達上顯示的目標小而已,但它的速度是不能隱身的,就算它在雷達上顯示只有一只小鳥大小,你見過用音速飛行的小鳥嗎?
熱心網友
有道理
熱心網友
不是發(fā)現不了,而是花生那么大還是芝麻那么大的問題
熱心網友
F-22是否關閉雷達,與蘇-30火控雷達能否發(fā)現它,這兩者并沒有直接關系,因為戰(zhàn)斗機的火控雷達不是靠對方的雷達來發(fā)現對方的。 雷達的探測距離與目標的反射截面積是成平方反比的關系。也就是說,目標的雷達反射截面積減少到1/4,探測距離會減少到1/2;目標反射截面積減少到1/9,探測距離會減少到1/3。 因此,如果F/A-22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只有0.1平方米,一般戰(zhàn)斗機是20平方米,那么我國戰(zhàn)斗機發(fā)現它的距離會縮小到1/14。不過在很多情況下,介紹機載雷達探測距離時,一般選擇的目標雷達反射截面積都不大于5平方米。比如說F-8IIM的火控雷達,對3平方米的目標,上視距離大于75km,下視距離大于45km。以此推算,它對F/A-22的探測距離為13.7公里和8.2公里。 這個距離確實很危險,不過也沒老兄說得那么玄。
熱心網友
當年U2也號稱是高空高速,連SA2都夠不著,但最終還是有辦法的。現在誰還怕U2了?F22也一樣。哲學上有個道理,矛盾的道理。
熱心網友
很高興您能有這樣的危機感,so do i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F-22“猛禽”(Raptor)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先進戰(zhàn)術戰(zhàn)斗機,是美國空軍下個世紀初的主力機種。80年代初,美國空軍提出了先進戰(zhàn)術戰(zhàn)斗機(ATF)計劃,用以在下個世紀初取代現役的F-15戰(zhàn)斗機,1985年9月開始招標,1986年10月31日宣布洛克希德公司YF-22和諾斯羅普公司的YF-23作為候選方案,YF-23于1990年6月首飛,YF-22同年9月首飛,1991年4月23日美空軍選中裝普。惠公司YF110發(fā)動機的YF-22A進行全尺寸發(fā)展,生產型編號為F-22。ATF計劃要求飛機具有低可探測性,高機動性和敏捷性、能以軍用推力進行超音速巡航、超視距作戰(zhàn)能力,以及在作戰(zhàn)過程中先敵發(fā)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的能力。F-22是繼F-117和B-2飛機后的第三代隱身飛機,它主要得益于F-117的設計,采用正常式外傾雙垂尾布局,成功地將隱身外形設計技術、低超音速波阻技術、大迎角氣動力技術和非定常前體渦控技術等融合在一起,在隱身性能和機動性能之間取得了很好的折中。F-22采用了推重比為10一級的發(fā)動機,機身結構大量采用先進的復合材料,以及按“寶石柱”思想設計的航空電子系統,使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優(yōu)良性能,成為第四代戰(zhàn)斗機的典型代表。該機于1991年8月進入工程制造和發(fā)展(EMD)階段,首架EMD飛機已于1997年4月9日出廠,同年9月7日首飛。美國空軍共訂購了442架F-22飛機,預計首批生產型飛機于1999年開始生產,并于2004年11月形成初始作戰(zhàn)能力。該機單價為7170萬美元(不計研制費)。 主要機載設備 威斯汀豪斯/德克薩斯儀表(Westinghouse/TI)公司的AN/APG-77A電子掃描相控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具有良好的空對空和空對地作戰(zhàn)能力。休斯公司的通用集成處理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雷達告警接受機、TRW公司的通訊/導航/識別(CNI)系統、以及通用電氣/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電子光學傳感器系統(EOSS)、桑德斯/通用電氣公司的AN/ALR-94電子戰(zhàn)子系統等。 動力裝置 兩臺普。惠公司的F119-PW-100先進技術加力式渦扇發(fā)動機,單臺靜推力97。9千牛,加力推力155。7千牛。帶有全權數字式控制系統。二元收斂擴散噴口可以提供繞俯仰軸正負20度的矢量推力控制。 武器 內置1門20毫米M61A2機炮,備彈480發(fā),炮口有鉸接口蓋。3個內置彈艙,兩個側武器艙可各掛1枚AIM-9近程空空導彈,主武器艙可帶4枚AIM-120A或6枚AIM-120C先進中距空空導彈或2枚AIM-120C和2枚GBU-32 JDAM1000聯合直接攻擊炸彈。另外機翼下還有4個可承載2268千克的外部掛架。 尺寸數據 機長:18。92米機高:5。05米翼展:13。52米機翼面積:78。00平方米展弦比:2。4 重量及載荷 空重(YF-32):13608千克/(F-22目標)14365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7216千克。 性能數據 (YF-22,試飛值)最大平飛速度(超音速巡航)M1。58,(開加力,高度9150米)M1。7升限15240米限制過載+7。9g(F-22A設計目標值)海平面最大平飛速度1482千米/小時限制過載+9。0g。 可以說任何一種武器都有它的弱點,F-22也不例外,一是它的價格是任何一個國家也大量裝備不了的。二是除非F-22不進行攻擊,只要它進行攻擊它的彈倉就會打開,先進的雷達就會發(fā)現它進行捕捉,哪怕是幾秒的時間雷達就會指引導彈進行攻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