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演員朋友,清朝官服文,武各品級應該是什么圖案?我知到文,武官員各九品,文官圖案是鳥,一品是白鶴,武官圖案是獸,一品官是麒麟,請各老師詳細告知,謝謝
熱心網友
明清兩朝由于時代距今天最近,而且其影響深遠,先看明朝臣僚的冠服情況。 朝服:凡在大招、慶成、正旦、冬至、圣節和頒沼、開讀、進表、傳制等重要場面,均穿戴此服。頭戴梁冠,身穿赤羅衣和白沙中單,青色飾領邊,下穿赤羅裳,青邊為飾。腿裹赤羅蔽膝,大帶為赤、白二色絹,佩上革帶和綬,腳穿白襪黑靴。 朝服的重點和主要區別標志在梁冠上。其級別的體現是:一品官,冠七梁,不用籠巾貂蟬,革帶和佩均用玉,綬為黃綠赤紫四色線織成的云鳳四色花錦,下結青紗網,兩個玉綬環。二品官,冠六梁,皮革帶,綬環為犀質。其他與一品官相同。三品官,冠五梁,革帶飾金,佩用玉。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線織成云鶴花錦,下結青絲網,有兩個金綬環。四品官,冠四梁,革帶飾金,佩藥玉,其他與三品官相同。五品官,冠三梁,革帶飾銀,{钅及}花,佩藥玉,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線織成盤雕花錦,下結青絲網,銀鍍金的綬環兩個。六品和七品官,冠二梁,革帶飾銀,佩藥玉,綬用黃綠赤三色線織成練鵲花錦,下結青絲網,兩個銀綬環。八品和九品官,冠一梁,革帶飾烏角,佩藥玉,綬用黃綠二色線織成溪鳥{束力鳥}花錦,下結青絲網,有兩個銅綬環。到了嘉靖年間,對朝服進行了改造,冠梁依舊,上衣赤羅青邊,長過腰身七寸,不掩蓋下裳。中單衣為白紗青邊。下裳為七幅(前三后四),每幅三襞積,也是赤羅青邊。蔽膝綴有革帶,革帶之后佩綬,系上加以掩蓋。祭服:凡親祀郊廟、社稷,分獻陪祀等場面,則使用祭服。一至九品,全部是穿青羅衣,白紗中單,領邊為皂色。穿赤羅裳,皂色為邊。赤羅蔽膝,方心曲領。其冠、帶、佩、綬等級別樣式,均與朝服相同。公服:在每日早晚上朝奏事及侍班、謝恩、見辭等場合使用。此衣的制式為:盤領右衽袍,用?絲或紗羅絹,袖寬三尺。其品級的區別主要為顏色的不同:一至四品緋袍,五至七品青袍,八至九品綠袍。至于公服的花樣,則是:一品為直徑五寸的大獨科花,二品為三寸的小獨科花,三品為二寸的無枝葉散答花,四至五品為一寸半的小雜花紋,六至七品為一寸的小雜花,八品以下無紋。公服的腰帶制度為:一品是或花或素的玉帶,二品為犀帶,三、四品為金荔枝,五品以下為烏角。常服:在一般的日常上朝時公服叫常服。其制為烏紗帽、團領衫、束帶之式。其帶分為:一品為玉,二品為花犀,三品為金钅及花,四品素金,五品銀極花,六至七品素銀,八至九品為烏角。洪武二十四年規定了補服制度,其在官服上繡補不同的圖案,來區分官員的品級。其圖案是: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鵬,六品鴛罵,七品{溪鳥}溯,八品黃鵬,九品鵪鶉,雜職官練鵲,司法官獬豸。武官的補服圖案,將在下章介紹。明朝曾經由政府頒發命令,禁止官員或民間使用一些衣服的圖案和色彩,因為這些只有皇室成員才能使用。天順二年,就曾規定,官民的衣服不得用蟒龍、飛魚、斗牛、大鵬、像生獅子、四寶相花、大西番蓮、大云花樣等圖案,也不準使用玄、黃、紫、黑、柳黃、姜黃、明黃等顏色。下面再介紹清朝文官的冠服制度。一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有一顆東珠為飾,上銜紅寶石。補服的前后繡鶴,只有都御史繡獬豸。朝帶由四塊鏤金銜玉的方版做成,每版上有一粒紅寶石。其它與公爵的裝飾相同。 二品官:朝冠,冬天用薰貂,十一月至上元日用貂尾。冠頂為鏤花金座,中間有一小顆紅寶石為飾,上銜鏤花珊瑚。其吉服冠頂亦用鏤花珊瑚。補服的前后繡錦雞。朝帶為四塊鏤金圓版,每版嵌一顆紅寶石。其余與一品官相同。 三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飾一顆小紅寶石,上銜藍寶石。吉服冠頂亦用藍寶石。補服的前后繡孔雀,只有副都御史及按察使的補服繡獬豸。朝帶為樓花金圓版。其它與文二品官一樣。四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飾一顆藍寶石,上銜青金石。吉服冠頂亦用青金石。補服的前后繡雁,只有道臺繡獬豸。蟒袍繡著八個四爪蟒。朝帶為四塊銀銜鏤花的金圓版。其它跟文三品官一樣。五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飾一顆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吉服冠頂亦用水晶石。補服前后繡白鷴,只有給事中、御史等司法官繡獬豸。朝服用石青色,以片金縫邊,通身云緞,前后有一個行蟒,中有襞積。 領、袖部用石青妝緞。朝帶為四塊銀銜素金圓版。其它與文四品官相同。六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間飾有一顆小藍寶石,上銜硨磲。吉服冠頂亦用硨磲。補服前后繡鷺鷥;朝帶為四塊銀銜玳瑁的圓版。其它與文五品官相同,只是沒有朝珠。五品官以下,只有京堂、翰詹、科道等性質的官員可以用韶裘和朝珠;六品官以下,只有太常寺、鴻臚寺、光祿寺、國子監等機構的官員以及壇廟的執事、殿廷的侍衛們可以用朝珠。七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金座,中飾一片小水晶石,上銜素金。吉服冠頂亦用素金。補服前后繡鸂?,朝帶為四塊素圓版。蟒袍上繡五條四爪蟒。其余與文六品官相同。 八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陰紋,金頂無飾。吉服冠與此相同。補服的前后繡鵪鶉。朝服用石青色云緞,無蟒袍。其領、袖部位,冬、夏都用青倭緞,中有襞積。朝帶為四塊銀銜明羊角的圓版。其它與文七品官相同。九品官:朝冠之頂為鏤花陽文,金頂。吉服冠與此相同。補服的前后繡練雀。朝帶為四塊銀銜烏角的圓版。其它與文八品官相同。 未入流的文官冠服同文九品官。 清朝的官服中,還有下雨天穿的一種“雨冠服”。其制度為,非皇室的公侯伯子男爵和一二三品文武官員,以及御前侍衛、乾清門的侍衛,上書房和南書房的翰林、批本處的行走人員,都用紅色雨冠;四、五、六品的文武官員,用紅色青邊雨冠;七、八、九品的文武官員用青色紅邊雨冠;至于雨衣、雨裳,非皇室的爵爺、文武一品官,御前侍衛、各省的總督、巡撫,都用紅色;二品以下的文武官員都用青色;至于皇室專用的明黃色,只有領侍衛大臣、御前大臣、侍衛班長、護軍統領、健銳營翼領以及蒙受皇恩特賜者,才可以服用。 衣帶,親王以下,宗室以上,都束金黃帶;覺羅用紅帶。這兩種顏色的帶,除非皇上賜與,不得給予異姓大臣使用。 再談一談孔雀翎的規定。翎端有三眼者,由貝子以上和固倫額駙戴用;二眼者,由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用;一眼者,由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和護軍各統領、參領,前鋒侍衛、諸王府長史,散騎郎,二等護衛,均可以戴用。翎的根部全都是綴上藍翎。貝勒府的司儀長,親王以下的二、三等護衛及前鋒、親軍、護軍校,均戴染藍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