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從某種角度來看,由于人們已做的工作畢竟有限,因此 不應對這幾次月球探險抱有過多的指望。我們已做到的,充 其量只是在相當于南北美洲總面積那樣大的月球上,從相距 很遠的六個地點挖得了一些月面物質而已。宇航員每次來至 月面上,都會有一些驚人的發現,但是,這離解答月球之謎 可以說還相隔十萬八千里呢! 何況,天文學家和地質學家也只不過剛剛著手工作。對 月球上巖石的研究需要進行好幾年。這一課題可能會有很大 的用處,因為在這些巖石中,有一些是在太陽系開始存在的 最初幾億年里生成的,它們已有四十億歲上下了。在地球上, 迄今仍沒有找到這種早期生成、并且無變化地保留了下來的 物質。 由于人們對月面物質化學成分進行研究的結果,有一點 已經很清楚了,這就是:月球上各種元素的分布與地球上有 顯著的不同。同地球相比,月面巖石中那些傾向于形成低熔 點化合物的元素——如氫、碳、鈉、鉛等等——的含量很少; 而生成高熔點化合物的元素——如鋯、鈦和各種稀土金屬 ——在月殼中的含量則比地球多。 用推理的方法對這一現象進行解釋時,我們可以假設月 球表面曾有過很高的溫度,而且這一高溫時期相當長,以致 低熔點化合物大部分蒸發散逸掉了,高熔點成分則原封不動 地留了下來。由于在月球上發現大量的玻璃狀物質——這似 乎表明月面大部分曾熔化過,后來又重新凝固起來——這種 推論就得到了進一步的支持。 但是,這些熱量是從哪里來的呢?可能來自早期大隕石 對月球的撞擊,也可能來自火山的大噴發。如果熱源是這兩 者,熔凝效應會是區域性的。但是,到目前為止,人們得到 的證據表明這一現象在月球上是普遍存在的。 也許,這一效應的產生是由于太陽曾有過一段很長的高 熱時期。如果真是這樣,地球過去也會處于同樣的高溫之中。 盡管地球與月球不同,有大氣層和海洋保護著它,但也應該 能在地球上找到這一高熱時期的證據。目前尚未發現這種證 據,不過,這可能是由于地球上沒有一塊巖石能從太陽系歷 史的最初幾億年就一直無變化地保存下來的緣故。 第三種可能性是月球曾一度比現在離太陽近得多。起先, 它可能是具有狹長橢圓軌道的行星,軌道的一端離太陽就象 水星離太陽那樣近。這時,月球表面就會受到太陽的強烈焙 灼。 在軌道的另一端,它可能離地球的軌道比較近。在過去 的某個時候,也許就在十億年前,這種狀況使得它被地球俘 獲過來,因而把它從行星變成了衛星。 不管是什么原因,月球的這種被烘烤過的表面有一點使 人們很失望:它增大了在月球表層幾公里深度內不會有水分 存在的可能性,這意味著在月球上建立移民點要比有水源時 困難得多。。
熱心網友
月球上有大量的氦的同位素氦3,可以作為核聚變燃料。解決地球上的能源問題。
熱心網友
人類先后6次登月,對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使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宇航員們放在月球上的地震儀記錄表明,月球和地球一樣,也有一層外殼,其厚度為40——60公里。這個數據是在風暴洋和弗。拉摩洛等地區測定的。月殼下面是月幔。月幔大致又分為三層。上層月幔厚240公里左右,主要由古代“巖漿海”里沉淀 下來的較重物質構成。中層月幔達480公里以上,這里大概還保存著混沌時代形成原始月球的“胚胎物質”。上述兩層都是固態的,但具有可塑性。內層月幔處于局部熔融狀態。月球的中心部分是月核,其溫度約為1000攝氏度,遠遠不如地核那么熱(地核溫度為5000——6000攝氏度)。月核很可能是熔融的,可能是由低熔點的硫公鐵物質構成。對月球的探測還發現月球的質量分布不均勻,月球近側存在幾個“質量瘤”的重力異常區。還發現了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的次數比地震少得多,釋入的能量也遠遠小于地震。月震很弱,最大的月震為1-2級。除了隕星撞擊引起的震動之外,當月亮離地球最近或最遠的時候,由于地球的起潮力作用,常會出現月震。還發現了60多種礦物,其中有6種地球上沒有。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對宇航員帶回的月巖樣品進行了多種項目的共同研究。經實驗室分析得出:月巖中已發現近60多種礦物,其中有6種在地面上尚未發現;在月巖和月土中發現了地球上的全部化學元素;沒有發現可生存的月球有機物,也無古微生物的證據;在某些月巖中有微弱的剩余磁性;月球樣品中存在許多太陽活動事件蹤跡;根據樣品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月球年齡約46億年。 在大部分被月塵和巖屑覆蓋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員看到各種形狀、大小、出現頻率不一的巖石,還發現月球表面散布著一些具有光澤的玻璃物質。月塵在各處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幾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到達月球的宇航員在漆黑的月空中看到大而發光的地球。月球探測器還在月球空間拍下地球的照片以及繞觀月球和地球隊的照片。月球上的地球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明亮8倍多。
熱心網友
科學家建議再登月球研究隕石坑發掘地球歷史 -------------------------------------------------------------------------------- 2002年07月24日 14:16 南方都市報 (圖片:阿波羅17號登月行動總指揮Eugene Cernan拍攝的照片。月球漫游者在前景左邊,大巖石旁是登月艙駕駛員HarrisonSchmitt。阿波羅17好于1972年12月7日發射升空,12月11日在月球著陸。) 本報綜合報道 在月球背離地球的一面有一個巨大的隕石坑,它大概是太陽系里最古老最著名的隕石坑了。有科學家建議再進行一次登月旅行,目的是到這個隕石坑收集巖石樣本 。 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距今已經33年。在前后共6次登月旅行中,人類帶回地球842磅重的月球材料樣本。今天人們對月球的認識有98%歸功于這些采集回來的樣本。但有科學家認為關鍵的信息仍然缺少,強烈建議再一次登月,到月球南極的Aitken盆地采集樣本。 來自Aitken盆地(一個直徑1553英里的隕石坑)的巖石樣本能夠告訴科學家月球數十億年前遭遇隕石雨襲擊的確切日期和持續時間。幾次阿波羅登月行動采集回的Aitken盆地巖石樣本顯示,39億年前,隕石撞擊產生的巨大能量曾使巖石熔化。隕石坑的深處受到撞擊時可能觸及月球核心,這里的巖石可能會揭示年代更久遠的撞擊事件。 本周,美國宇航局(NASA)計劃召開科學工作會議,討論其“新前線計劃”(New Frontiers)的系列任務,登月采集樣本也是參加討論爭取資金的項目之一。 月球地球歷史相連 地球和月球的歷史緊密相連。月球的地理活動不活躍,因此這里的隕石坑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但在地球上,地殼板塊的移動、火山活動、河流風沙侵蝕擦掉了隕石撞擊的痕跡。 休斯頓月球和行星研究中心的Paul Spudis說:“月球和地球被隕石襲擊的頻率接近,但地球上已經沒有任何那個時期的巖石保存下來,我們相信生命幾乎就是在同一時期開始出現的。”他補充說:“阿波羅巖石樣本已經革新了我們對整個太陽系的認識。我們登月原本不是出于科學的動機,但阿波羅計劃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地球生命演進和太陽系進化的觀點。登月行動使我們認識到,宇宙物體撞擊是太陽系演化最基本的過程之一。” 。
熱心網友
除了沙子就是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