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歲四個月,平時在家活潑聰明,自治力也強,自己能洗臉,并能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如吃飯時能幫助拿碗筷,自從上幼兒園后(已有一個月),發現孩子每天回家總是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從,就哭個沒完.并且不愛說話,自己的事情也不積極去做了.請問該如何幫孩子改掉不良習慣?
熱心網友
建議家長到孩子的幼兒園去聽聽課,多和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多觀察孩子幼兒園的教學,有可能幼兒園的某些教學細節的疏忽讓孩子變成這樣,或某個老師的不當方法傷害了孩子。總之,你去幼兒園多做全面考察,確定這個幼兒園是否合適你的孩子。如果排除了這個因素,我們分析其他的原因。家長要做的是要去幼兒園了解原因。
熱心網友
跟老師有關
熱心網友
這說明你沒有提前做好工作。我要孩子快上幼兒園的時候,總帶她到幼兒園附近玩,讓她看幼兒園的孩子們玩游戲,并且跟她說,只有好孩子才能上幼兒園,讓她從一開始就覺得上幼兒園是個好事情,是件快樂的事情。所以,等到她上幼兒園的時候,她非常高興,而且從來沒有因為不想上幼兒園而哭鬧。對于你目前的狀況,你需要認真對待,用各種方法讓他體會到上幼兒園是高興的事,千萬不要他不上幼兒園就逼著他去,讓他覺得上幼兒園是一種懲罰,這樣他就更不想去了。
熱心網友
跟孩子多聊聊幼兒園發生的有趣的事,這樣一來孩子就有動力
熱心網友
1、 做陪伴游戲對大哭大鬧還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建議不管在他吃飯、睡覺的時候,還是他哭著要保姆的時候,教師都不妨采用“做游戲”的方式來轉換他的注意點,在游戲過程中,孩子會和教師親近起來了,這有助于消除孩子對教師的恐懼和陌生感。當三四個星期以后,孩子著急的時候,不再喊保姆的名字,而是脫口而出喊老師,這時,他的攻擊性行為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2、 扮演媽媽對特別依賴媽媽的孩子,教師不妨有意識地扮演媽媽角色:每天都到校門口接孩子,用媽媽平日常說的話迎接他;讓孩子直接稱呼老師“媽媽”,老師也可稱呼他“寶貝”,讓孩子感覺一切如常,好像在媽媽身邊一樣;老師可時常像媽媽一樣抱他、親他,用觸覺上的溫情消除孩子與媽媽分離的恐懼、焦慮和不安。
熱心網友
先與老師溝通一下吧,看看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如何。是否受到過老師的批評。也要多和孩子聊天,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另外,孩子在幼兒園可能不如在家喝水多,春天了比較燥熱,上火了身體不舒服也容易發脾氣。晚上回來要給孩子多補充水分。祝你的寶寶盡快適應新的生活。
熱心網友
很大原因可能是因為上幼兒園后,孩子覺得缺乏安全感。本來在家好好的,現在卻被送到幼兒園去,所以他會變得比較敏感,另外,媽媽一定要跟老師多溝通,看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如何,是否合群,另外,還得從側面了解老師對孩子怎么樣,孩子是否在幼兒園受了委屈。作父母的一定要抽出時間多陪孩子,多跟他聊天,別讓他覺得,是因為爸爸媽媽不喜歡他了,才讓他去幼兒園。希望孩子會快樂起來!
熱心網友
三歲多的孩子你讓她表達自已的感受,可能并不現實,建議你與老師多溝通,可能是在幼兒園里小朋友比較多,老師沒有照顧到她,回到家里,她只是想引起你的關注而已,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了.
熱心網友
有可能是孩子在幼兒園并不快樂,建議你多與孩子進行交流,同時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讓孩子能放松地講出他心理所有的喜悅和困惑、恐懼、失望、壓力……鼓勵他說出自己所有的想法,甚至包括對你的不滿。這會幫助他把你當成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還能培養他自我表達的能力--這可是很重要的一項生活能力啊!相信通過你與孩子真誠的交流,孩子會為你敞開心扉的,一旦思想通了我相信孩子會回復原來的樣子并快樂起來的。祝你的孩子開心快樂!
熱心網友
想辦法打開其心結,多加引導就沒事了。祝你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