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周圍的海洋會不會發生海嘯?我國有很長的海岸線,會不會發生海嘯呢?

熱心網友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后,震蕩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里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劇烈震動之后不久,巨浪呼嘯,以催枯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越過田野,迅猛地襲擊著岸邊的城市和村莊,瞬時人們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設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濤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灘上一片狼藉,到處是殘木破板和人畜尸體。 地震海嘯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控制它們的發生。海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英語中海嘯一詞來自日語“津波”(TSUNAMI),意思是海口的波浪。這也顯示出了日本是一個經常遭受海嘯襲擊的國家。目前,人類對地震、火山、海嘯等突如其來的災變,只能通過預測、觀察來預防或減少它們所造成的損失,但還不能阻止它們的發生。海嘯的形成海嘯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地震規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在海底附近傳播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海嘯在海洋的傳播速度大約每小時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鄰兩個浪頭的距離也可能遠達500到650公里,當海嘯波進入陸棚后,由于深度變淺,波高突然增大,它的這種波浪運動所卷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并形成“水墻”。由地震引起的波動與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層波動,而地震所引起的水體波動是從海面到海底整個水層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發,土崩及人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嘯。[編輯]印度洋海嘯:不僅僅是物質損失印度洋海嘯可能滅絕一些印度洋島嶼上的原始部落。居住在印度部分熱帶島嶼上的有6000多年歷史的原住民部落,都會遭到滅頂之災。該地區的一些世界文化遺產也遭到破壞,包括加勒古都、太陽神廟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稱,在海嘯中死亡的兒童占死亡總數的三分之一,許多獲救者都難以擺脫災難留下的恐怖陰影。如此看來,災區重建需要的時間遠不止5年。[編輯]預測及預防在某種情況,當海嘯快要遇上大陸時,海位將會下降而露出海底。若是淺海,海位有可能下降到超越八百米。不知道這是海嘯來臨前征兆的人,可能因好奇或想抓海類而逗留在沿海地帶,結果喪失性命。此見,記著海嘯的征兆,及因采取的行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某些可能受到海嘯威脅的沿海地帶,以裝置海嘯警戒系統,以通知民眾海嘯何時會來臨,而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往安全地帶逃跑。雖然海嘯的來臨是無可避免的,但有些國家嘗試把它的危害減低。例如日本,在人數繁多的沿海地帶,建了能高達4。5米的“海嘯墻”。雖然如此,它的可靠性受到猜疑,因為普通海嘯的高度,能遠遠超過“海嘯墻”的高度。[編輯]紀錄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就?琢嗽?0%。而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滋窖蟮卣鷙Pサ?0%左右,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并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最近造成較大規模的海嘯有: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蘇門達臘外海發生芮氏地震9級海底地震。海嘯造成斯里蘭卡、印度、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15萬多人喪生。參見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998年7月兩個7。0級的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亞新幾內亞約2100人喪生。 1992年9月尼加拉瓜發生海嘯。 參見:海洋災害 。

熱心網友

有日本擋者,不怕。

熱心網友

會,不過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