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目 前 最 大 的 安 慰 , 是 您 的 孩 子 己 成 為 幼 兒 而 不 再 是 嬰 兒 。 您 的 一 歲 兒 現 在 可 以 不 需 扶 助 站 立 , 有 1 到 8 顆 牙 齒 , 不 需 多 少 幫 助 可 以 自 己 進 食 。 但 是 , 您 的 孩 子 還 沒 有 做 好 挑 戰 世 界 的 準 備 。 繼 續 保 持 在 頭 1 2 個 月 ?泉?,培 養 出 良 好 的 飲 食 習 慣 , 至 為 重 要 。為寶寶飲食加點趣味 自 己 動 手 做 一 些 小 點 心 , 如 ?h 個 蛋 糕 , 做 起 來 不 太 費 勁 。 還 有 色 彩 繽 紛 的 水 果 盤 , 也 可 以 做 得 很 漂 亮 。 另 外 如 碎 肉 冷 面 條 等 等 , 這 些 食 物 不 僅 制 作 簡 便 , 而 且 深 受 一 歲 兒 童 的 歡 迎 。 自 己 動 手 做 蛋 糕 也 可 以 做 得 很 漂 亮 。 只 需 用 一 個 松 糕 , 將 它 橫 向 切 開 , 填 入 酸 奶 , 再 在 酸 奶 上 涂 上 抹 果 醬 , 并 以 新 鮮 或 罐 裝 水 果 條 ( 片 ) 裝 飾 起 來 , 孩 子 見 了 一 定 喜 歡 。 稀 釋 的 果 汁 、 牛 奶 或 白 開 水 , 都 要 比 含 糖 的 軟 飲 料 好 。 這 一 切 都 是 為 了 培 養 一 歲 以 前 以 至 以 后 的 孩 子 良 好 的 飲 食 習 慣 而 做 的 功 夫 。 寶寶同桌吃飯注意事項 1。 讓 您 的 孩 子 與 其 他 家 庭 成 員 同 桌 吃 正 餐 , 也 是 宜 早 不 宜 遲 。 2。 要 逐 步 給 孩 子 吃 其 他 家 庭 成 員 吃 的 同 樣 食 物 , 但 必 須 根 據 孩 子 的 咀 嚼 能 力 , 將 食 物 搗 碎 或 剁 碎 。 3。 一 次 不 要 給 太 多 的 食 物 。飲食守則 :·最 好 少 吃 多 餐 。 避 免 喂 他 煎 炸 食 品 , 也 不 要 在 準 備 食 物 的 時 候 , 添 加 不 必 要 的 脂 肪 、 糖 和 鹽 。·對 母 乳 喂 養 的 一 歲 幼 兒 , 乳 制 品 仍 是 他 飲 食 中 的 重 要 部 分 , 否 則 還 可 以 用 全 牛 奶 來 取 代 嬰 兒 配 方 奶 粉 。 幼 兒 每 天 仍 然 需 要 6 0 0 毫 升 奶 , 奶 中 含 的 鈣 對 骨 骼 和 牙 齒 的 發 育 , 是 不 可 少 的 。 但 是 , 過 量 的 奶 會 降 低 孩 子 對 其 他 食 物 的 胃 口 。 應 鼓 勵 孩 子 喝 水 , 以 額 外 補 液 或 解 渴 。·您 也 必 須 注 意 鹽 和 糖 的 用 量 , 確 保 只 添 加 少 量 。·谷 物 和 纖 維 食 物 起 越 來 越 大 的 作 用 。 B B 現 在 可 以 應 付 面 包 和 麥 片 了 , 包 括 全 麥 和 高 纖 維 面 包 。·市 面 上 出 售 的 幼 兒 營 養 粥 是 加 了 鐵 和 鋅 的 , 鐵 有 助 減 少 嬰 兒 的 缺 鐵 性 貧 血 , 而 鋅 就 有 助 嬰 兒 大 腦 和 神 經 的 發 育 。 有 系 統 地 喂 養 嬰 幼 兒 , 提 供 理 性 飲 食 習 慣 , 我 們 把 它 稱 為 「 健 康 飲 食 」 。 一 般 孩 子 的 食 物 攝 入 , 應 遵 循 下 列 安 排 : 少 量 的 脂 肪 、 肉 類 、 適 量 的 水 果 、 蔬 菜 、 面 包 和 麥 片 , 所 有 這 些 食 物 在 健 康 的 母 乳 和 嬰 兒 配 方 奶 粉 的 基 礎 上 喂 給 。 也 可 以 喂 幼 兒 粥 、 牛 奶 和 奶 粉 。 。
熱心網友
這
熱心網友
一生不斷奶,及時添輔食劉紀平 平常,我們習慣這樣問一個小寶寶的媽媽:你給孩子斷奶了嗎?一個“斷”字將不少父母引入斷掉所有奶和奶制品的誤區。實際上,人應該一生不斷奶;同時,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又必須及時正確地添加輔食。 斷奶期?換乳期? 人類不同于動物,不會從吃奶直接過渡到吃固體食物,因此,換乳期是人類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給一直靠吃液體食物(單純母乳)生存的嬰兒漸漸喂一些泥糊狀食品,讓他逐漸習慣并最終接受固體食物(成人食品)的過程,就叫換乳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斷奶期。 但是,一個“斷”字將不少父母引入斷掉所有奶和奶制品的誤區;其間也有人稱之為“轉奶期”,而“轉”字又有由奶轉向非奶之虞。提出換乳期的概念就是為了清楚地指出:斷奶并不是斷掉所有的奶和奶制品。從離開媽媽的乳房到能跟家庭成員一樣吃飯大概需要8~9個月的時間,這是一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這一階段中,乳類(母乳+配方奶或牛奶)仍是供應能量的主要來源,泥糊狀食品是必須添加的食物,是基本的過渡載體。奶和奶制品仍然是3歲以下兒童的主要食品,“中國人一生不斷奶(牛奶)”應該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為什么必須重視寶寶換乳期的營養? 充分發揮寶寶生長潛能孩子生長發育潛能的發揮有賴于不同階段食物充分的營養供應。 第1階段出生后4~6個月的母乳喂養。 第2階段換乳期及時給予適宜的泥糊狀食品。 第3階段固體食物期提供均衡膳食,保證各種營養充分提供。 人在每個階段有各自不同的時間依賴性效應。過了該階段,被壓抑的潛能就無法再充分表達。因此,這三個階段缺一不可,任何一步發生偏差均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失,也就是說,一個階段的損失在下一階段無法彌補。為了生長潛能的充分表達,我們必須重視換乳期營養。就像發射衛星的三級火箭,少了哪一級,衛星也無法到達預定軌道。 母乳已經滿足不了半歲寶寶成長的需要 隨著嬰兒月齡的增加,半歲之后,母乳所含熱能、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素已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育所需,因此必須及時補充。僅以鐵元素為例,即便半歲時每日母乳量達1000毫升,也只能提供鐵供給量的1/8,只有靠添加蛋黃、肝泥、肉泥等補充。 嬰兒營養不良往往會對腦細胞發育和智力帶來嚴重影響,錯過2歲前腦發育的關鍵年齡,提供再好的營養也無濟于事,孩子的智力很難趕上同齡兒童。換乳期營養不良還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反復感染,加之患病后“忌口”的不良習慣,愈發加重營養不良,反反復復惡性循環最終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鍛煉寶寶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嬰兒出生時消化系統未臻成熟,只能適應乳類食品。隨著月齡的增加,寶寶的胃容量逐步擴大,消化吸收功能不斷完善,但要直接接受固體食物還是不可能的。其間必須有泥糊狀食品作為過渡。因為直接進食固體食物不是發生喂養不足,就是出現喂養過度;不是腹瀉就是便秘;不是發生營養不良,就是造成單純肥胖。總之,喂養不當會造成營養失衡,并最終表現為體重偏離。 4~6個月的孩子對營養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液體食物體積大,而嬰兒的胃容量相對偏小,這個矛盾只有通過改變食物營養密度來解決。即增加營養密度,縮小體積。另外,孩子的胃腸功能、消化酶的活性均需要通過食物性狀改變,如食物顆粒漸大,硬度漸增等來鍛煉。有些孩子“胃弱”,吃的稍不合適,非吐即拉,要么就積食、便秘,這些都和從小胃腸道缺乏鍛煉有關。 可以幫助寶寶的心理發展 換乳期以完全斷母乳為終結。這是孩子邁向獨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母乳是母親與嬰兒的中間物,孩子不可能永遠靠它生存。斷母乳在心理上可減少孩子對母親的依賴,也是精神斷奶的開始。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學會父母外出時不哭,見到生人不躲……斷掉母乳還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為日后自立于社會打下基礎的。因此,“斷奶”的意義決不僅限于吃。 總之,換乳而不是斷乳,使孩子從小得到良好的營養供應;從吃輔食到吃主食,讓孩子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換乳期的時間 換乳期長達8~9個月。從寶寶4~6個月起至1歲3個月、1歲半甚至2歲才完全斷掉母乳,完成向其他奶的轉換以及完成從學吃泥糊狀食品到會吃成人固體食物的過渡。 換乳期開始的關鍵年齡是4-6個月。具體選擇哪一個月開始,可依據母親是否急于上班,母乳是否充足等因素綜合考慮。在添加泥糊狀食品的同時,有條件的母親可將母乳喂至1歲3個月、1歲半,甚至2歲。換乳期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其間食物的性狀、種類要遵循程序逐漸變化,一旦開始就要堅持添加,不可隨大人的情緒今天加,明天停,搞亂了孩子進食的規律。 提示:突然斷奶不可取 ◎事先不作準備,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擊。他會認為媽媽拋棄他,不要他了,情緒極不穩定,進而影響進食; ◎孩子沒有適應其他食物的過程,也很容易生病。 換乳期食品的選擇 嬰兒剛進入換乳期,消化功能較弱,消化酶活性低,咀嚼能力尚待學習和鍛煉,決定了他只能從學吃泥糊狀食物開始。它是嬰兒這一階段的主要食品,并可逐步替代三頓奶成為孩子的正餐食品。泥糊狀食品既包括工業制作的瓶裝或盒狀裝(米粉)類,也包括家庭制作的食品。 工業化泥糊狀食品 工業化泥糊狀食品是嬰兒理想的食品,它包括瓶裝泥糊狀食品,盒裝的各種米粉,符合下列營養學原則: ①營養齊全,比例恰當。 ②口感好,易消化,適于換乳期嬰兒食用。 ③不含激素、糖精、色素、防腐。 ④不含鹽和調味劑,不會加重嬰兒腎臟負擔,也不會造成孩子“口重”的不良飲食習慣,減少成人慢性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幾率。 ⑤工藝先進,營養素保全好。 ⑥強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米粉更是代表了主食強化這一先進的觀念,將國際先進的做法引進兒童食品的制作中。 (配圖2:工業化泥糊狀食品) 家庭制作的泥糊狀食品 家庭制作的泥糊狀食品也需要制定喂養計劃,并精心兒制作。科學的添加順序為: ◎菜水、果汁◎菜泥、果泥、肉泥(魚泥、肝泥等)◎菜末、肉末◎碎菜、碎肉等 ◎米湯、稀粥、爛面◎稠粥、面條 (配圖3:家庭制作的泥糊狀食品) 提醒:1。從營養學角度來說,用傳統的米糊糊、面粥斷奶的做法是遠遠不夠的。 2。不要把泥糊狀食品(輔食)與成人食物(副食即菜)混為一談。 在食物選擇上既要考慮營養投入又要考慮營養結局。工業化食品和家庭制作食品合理搭配,互為補充是比較合理而經濟的選擇。 泥糊狀食品添加原則 從一種到多種從少量到多量從細到粗從稀到稠少鹽不甜忌油膩 一般初次只能從一種少量開始。少量僅為1~2茶匙,可分2~3次食入,連續3~5天孩子樂于接受且大便正常,才可逐漸加量或變換,增加品種。 一般剛添加時可先吃輔食后再吃奶,待孩子適應后,為了不影響他吃奶的興趣,可先吃奶后吃輔食。 對于小于3歲的孩子,乳類仍為主要食品,即使孩子滿周歲也仍應保持每天的飲奶量為500~600毫升(母乳+配方奶)。 在半歲左右逐漸讓孩子熟悉配方奶的口味,并逐漸完成從母乳到配方奶的替換。1歲內配方奶優于鮮牛奶,它的成分更適合嬰兒。提醒:不要過早添加碳水化合物類食品 4個月以內的嬰兒淀粉酶分泌少,活性低。過早過多添加這類食物,未消化的食物會在腸道酵解產酸,刺激腸道以至于引起腹瀉;淀粉類在體內代謝中演變為糖,會影響奶的攝取量;過多糖的積累,熱卡過剩還會導致肥胖,這種虛胖的孩子體質較差、抵抗力低、易患病。 蛋黃的添加 開始添加的時間寶寶4~6個月時 制作要點 1。在煮雞蛋時為把蛋黃煮老到最佳狀態,應在開鍋后再煮10分鐘。 2。蛋黃可用少量的水或奶調制成糊狀后用小勺喂食。 添加程序 開始添加的1~2周內,每日加1/4個蛋黃,最好分兩次喂,然后才可加量至1/3,1/2,1個蛋黃,這個過程大致需要1個月。 特別提示 將蛋黃研碎后加在一瓶奶中喂的方法并不適宜。學習用小勺吃東西,改變進食方式也是學吃的關鍵環節。 2。對過敏的孩子可等待腸道發育進一步完善,對異種蛋白的屏障作用進一步加強后再添加,也就是說,過敏的孩子到7個月甚至1歲時再嘗試喂蛋黃,到那時過敏的可能性就小多了。關于兒童營養的十個說法如何讓孩子吃得更科學更有營養?在你腦袋里,或許已經有了一些傳統而且扎了根的“飲食哲學”。可它們也許并不完全正確。看一看,下面的10個說法,以及關于這10個說法的事實真相! 說法1、孩子需要吃紅肉(牛羊肉)來預防貧血。 事實:孩子的年齡越小,出現鐵缺乏的可能性越大。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1~2歲初學走路的孩子中,9%會出現鐵缺乏。在3~5歲的孩子中,該比例降至3%,而6~11歲的孩子中,該比例為2%。初學走路的孩子完全可以從他們的飲食中獲得大量的鐵,這是個好消息。很多家庭是天生的素食者或者不吃牛羊肉。何況,肉比較硬,小孩也難以咀嚼。 紅肉含有易吸收的鐵,因此,孩子適當地吃一些是有好處的。但是,初學走路的孩子,也可以通過吃強化谷類食品和面包、干果(如葡萄干)、菠菜、糖蜜、大豆、扁豆、雞蛋、魚以及家禽肉來滿足身體對各種礦物質的需要。10歲以下的兒童每天至少應攝入10毫克的鐵,這個數量很容易達到,一杯奶酪(含鐵約8毫克)和兩小袋葡萄干(含鐵約2毫克)就行。 如果你無法確定孩子是否缺鐵,可以咨詢專業醫生。他們會根據孩子的喂養史等情況,給你提供一些建議。 說法2、孩子不吃蔬菜就得不到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事實: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蔬菜,卻仍然很健康。原因是,他們喜歡吃水果。在孩子慢慢學習接受青菜、菠菜之類的綠色蔬菜過程中,水果是很好的營養替代品。 如果你的孩子不吃胡蘿卜,為了補充可能會缺乏的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你不妨給他吃一些杏或哈蜜瓜;草莓或橙子可以代替菠菜用來滿足孩子對葉酸的需要。香蕉可以代替馬鈴薯作為鉀的來源;柑桔類水果可以代替甘藍滿足維生素C的需求。 但是,不論如何,蔬菜和水果畢竟無法完全互相替代。蔬菜不僅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還含有多種促進健康的植物化學物質。所以,你一定要不斷地為孩子提供蔬菜,讓他接受并喜歡蔬菜。這一點非常重要。 說法3、乳制品會加重孩子的感冒。 事實:乳制品會增加黏液的產生或者使鼻腔分泌的黏液變稠,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孩子感冒時,鼻子和嗓子里黏液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產生。而乳制品只是粘在了嗓子眼里,讓人感到有點不舒服。當孩子感冒時,可以繼續給他提供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如果他不喝牛奶,可給他別的液體,如白開水、果汁、稀粥或雞湯,直到他感覺好些。即使孩子沒有什么食欲,也要讓他喝足夠的水,以防止脫水,并能使黏液流出鼻腔。 說法4、為了預防肥胖,應該盡早限制孩子的脂肪攝入量。 事實:對于嬰兒和剛學走路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和身體成長極其迅速,每天所需要熱量(卡路里)40%是從脂肪中攝取的。發育中的大腦對脂肪酸及脂肪中的其他成分有著特殊的需求。 因此,大部分專家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要喝全脂牛奶,而不是脫脂牛奶。大一些的孩子仍然需要從飲食中攝入足量的必需脂肪酸,以利于皮膚健康正常成長、性激素的分泌以及維生素的吸收。但在2歲后,每天從脂肪中獲取30%左右的熱量(卡路里)就足夠了。 此外,食物中的脂肪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已經吃飽了。因此,如果你過多地限制孩子的脂肪攝入量,他可能會通過吃更多的其他食物來加以補償。 說法5、吃糖多會讓孩子過度活躍。 事實:吃糖多對孩子沒有這方面的影響。事實上,研究發現,吃了高糖飲食的實驗室動物變得并不活躍。那么,這種不正確的說法從哪里來的呢?很可能是,當父母往往發現孩子吃了巧克力之類的糖果或喝汽水后變得異常活躍,而這兩者都包含咖啡因。其實,咖啡因才是導致孩子活動過度的原因。 說法6、給小嬰兒添加新食物時要特別小心,因為許多孩子都對某些食物過敏。 事實:食物過敏反應并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普遍。事實上,真正食物過敏的孩子只有6~8%。蕁麻疹、濕疹、嘔吐、腹瀉,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出現過敏性休克等,都屬于食物過敏時出現的反應。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堅果(如腰果和胡桃)、小麥、大豆、魚和貝類,90%的過敏反應是由于添加這些食物而引起的。因此,添加這些食物時,要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異常反應。如果懷疑孩子有過敏反應,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向兒科醫生咨詢,必要時醫生會為孩子進行過敏原的測試。 說法7、牛奶是強壯骨骼是必需的營養食品。 事實: 是的,牛奶的確是最好的鈣源之一。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喝牛奶,他同樣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得足夠的鈣質供骨生長發育所需。這些食物包括:酸奶、奶酪、豆漿、甘藍、豆腐、深色蔬菜以及添加鈣的百分之百純果汁(如橙汁)。 營養學會所推薦的兒童每日鈣的攝入量 1~3歲:每天需要600-800毫克的鈣 4~8歲:每天需要800-1000毫克的鈣 9歲以上:每天需要1000毫克的鈣 說法8、當孩子生病時,最好是感冒時多進食,發燒時餓著點。 事實:任何時候都不要強迫或限制孩子吃東西。生病時,孩子需要所有能得到營養的食物和液體,這樣,才能保證他有力量與病菌作戰。但如果他不想吃或沒吃完飯,你也不必太擔心。孩子生病時,應當允許他吃想吃的東西,餓了就吃,不餓也沒有必要非讓他吃。別忘了,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補充足夠的液體,比如稀粥、湯、果汁、牛奶等,以防止脫水。 說法9、果汁是健康的解渴飲料。 事實:100%的純果汁肯定比汽水更有營養,但它并不是孩子渴時要喝的最佳的飲料。相反,你必須要限制孩子的果汁攝入量。否則,喝太多果汁會降低孩子對營養更豐富的食物的食欲,并可能取代牛奶而成為唯一一種他想喝的飲料。此外,由于果汁含糖多,過量飲用可能會損壞孩子的牙齒或者引起胃部不適。 營養學家建議:初學走路的孩子,每天將其飲用的果汁限制在100毫升。更大一些的孩子,每天的果汁消耗量也不應超過200毫升。另外,不要把果汁當作解渴的飲料,當孩子感覺渴時,白開水是最佳的選擇。 說法10、白面包沒有營養。 事實:用全麥面粉制作的面包當然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因為全麥面包中的纖維素含量豐富,可預防便秘、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但這并不意味著白面包就毫無營養。白面包中常常富含鐵和煙酸、葉酸、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吃全麥面包,讓他吃白面包也無妨。至于纖維素,他還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取比如水果、蔬菜等。 譚 潭(指導專家/劉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