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講一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的詳細情況,謝謝!
熱心網友
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是我國四大工程南水北調――如何實現市場經濟下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經過專家長期、科學的論證,南水北調工程分西線、東線、中線三條調水方案。西線方案是從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引水入黃河,以解決西北地區的缺水問題;東線方案是從長江下游揚州三江營江面抽引長江水,沿著京杭大運河蘇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東東平附近穿過黃河進入河北、天津;中線方案由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經過河南、河北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如此宏偉的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罕見的。 南水北調工程的偉大意義,在于它是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水資源的一次帶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結構調整。這項工程完工后,它將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流域相連相通,統一互用,構成我國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新格局。南水北調工程全部建成以后,每年的調水量相當于在北方再造一條黃河,將從根本上扭轉中國水資源分布嚴重不均的被動局面。 ■西氣東輸――西部的天然氣資源能否保證供應 自黨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氣東輸工程因其項目投資巨大、涉及面廣,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西氣”主要是指我國新疆、青海、川渝和鄂爾多斯四大氣區生產的天然氣;“東輸”主要是指將上述地區的天然氣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同時也包括輸往西寧、蘭州、北京、天津和湖南、湖北地區。 “西氣東輸”有廣義和狹義兩個概念。從廣義上講,我國中西部地區有六大含油氣盆地,包括塔里木、準噶爾、吐哈、柴達木、鄂爾多斯和四川盆地,預測天然氣資源量為22。4萬億立方米,占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38萬億立方米的58。9%。 根據天然氣的資源狀況和目前的勘探形勢,國家決定啟動西氣東輸工程,加快建設天然氣管道,除了已建成的陜京天然氣管線,還要再建設3條天然氣管線,即塔里木-上海、青海澀北-西寧-甘肅蘭州、重慶忠縣-湖北武漢的天然氣管道,以盡快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滿足東部地區對天然氣的迫切需要。從更大的范圍看,正在規劃中的引進俄羅斯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管道將與現在的西氣東輸大動脈相連接,還有引進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天然氣管道也正在規劃,這兩條管道也屬“西氣東輸”之列。從狹義上講,西氣東輸又是特指新疆塔里木至長江三角洲的輸氣工程。 外界認為,如此巨大的天然氣需求量,如何保證“不斷氣”十分關鍵。按照國際慣例來看,一個探區內控制天然氣形成的基本地質條件清楚,特別在已經發現大型或特大型氣田、探明儲量達到30年總需求量的50%-60%、并有一定的控制和預測儲量后,就可以啟動輸氣管道項目。這樣可以避免大量先期投入的資金長期在地下積壓。塔里木盆地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190億立方米,占30年儲量總需求7200億立方米的58%,因此已具備了項目啟動的條件。但目前已探明儲量與穩產30年所需量還有差距。 ■西電東送――西電送到東部如何使價格具有競爭力 西電東送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十五”期間,西電東送將形成北、中、南三路送電格局:北線由內蒙古、陜西等省區向華北電網輸電,5年后將向京津唐地區送電270萬千瓦;中線由四川等省向華中、華東電網輸電;南線由云南、貴州、廣西等省區向華南輸電,5年后將向廣東送電1000萬千瓦。我國首批“西電東送”工程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于去年11月8日在貴州同時開工。在此前后,天生橋至廣東第三回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云南寶峰至羅平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重慶萬縣至三峽電站5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和云南宣威60萬千瓦火電項目也相繼開工建設。首批7個“西電東送”項目橫跨云南、貴州、廣西、重慶、湖北等省、市(區),基本構成了南方電網“西電東送”的主骨架。像這樣大規模、跨省區的電力建設同時開工,在我國電力建設史上還是第一次。 有關人士指出,“西電東送”戰略最大的制約因素在于市場,即省際間電力市場壁壘嚴重,西電價格競爭力不足。國家經貿委電力司負責人說,目前一些地方寧可用自己價格高、有污染的小火電,也不用來自西部的水電,近幾年一些大型水電站已出現棄水。將來西電能否進入東部,取決于西部電站的成本,電價的競爭力,也取決于電力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在“省為實體”、發輸配供電一家的傳統體制下,東部缺乏使用西部電力的動力。對此,國家計委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指出,“西電東送”工程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建立電力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機制。他說,在項目的前期規劃階段,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宏觀調控,使東部地區為西部地區電力開發騰出一定規模的市場空間。但是在真正實施時還得靠市場化運作。 “西電東送”顯然不是簡單意義的西部賣電、東部買電,以高于本地價格購買西部電力是行不通的,即使政府以指令性計劃方式也不可能持久。如果西電不能根據季節高峰滿足市場需求,東部就不會考慮用西電。據他透露,目前“西電東送”的主力電廠經濟效益都比較好,成本相對較低,在東部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據了解,目前已有一些國外大公司對“西電東送”工程表示了投資意向,隨著電力體制的改革,今后電網公司采取上市、股份制改造也是可能的。 ■青藏鐵路――凍土帶上建鐵路如何保證穩固 規劃中的青藏鐵路由青海省會西寧市至西藏首府拉薩,全長1925公里。青藏鐵路之所以引起全世界關注,因為它是全世界最高的鐵路,在全長1118公里的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上,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5公里。 據悉,青藏鐵路擴能改造通信工程線路主體工程近日已完工。鐵路建成后,在貨運方面,將為西藏交通增加經濟、快速、運能大、全天候的運輸通道;在客運方面,將適應旅游業快速增長的需要,為廣大游客提供更加方便、安全、舒適、價廉的運輸方式,大大促進這一地區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青藏鐵路的建設,將使我國已經形成的縱橫交錯、干支結合的鐵路運輸網絡更加完整。東、中、西部,南方、北方,互為溝通,聯結更加緊密。源源不斷的物流、人流將通過鐵路大動脈,到達祖國的四面八方。出席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鐵道部副部長孫永福透露,興建青藏鐵路的巨額投資將全部由中央政府承擔。 隨著青藏鐵路建設的啟動,人們最想了解的是: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高原缺氧、凍土施工、環保等一系列難題如何解決?尤其是在凍土層上施工,鐵路的質量如何保證? 據了解,目前專家已經確定,在修建青藏鐵路時要根據不同的工程地質條件采取相應的不同設計原則:在年平均地溫較低的穩定型多年凍土區,采取保持地基凍結狀態的設計原則;在年平均地溫較高,含冰量較少,路基沉降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地段,采用施工及運營期允許融化的原則;在極不穩定的凍土地段,采用鋪設保溫層、通風路基、清除富冰凍土、熱樁、以橋代路等綜合技術措施;在不融沉或弱融沉的少冰凍土、多冰凍土地區,可采取不考慮建筑物熱力影響的常規設計方法;在各類凍土地區都必須加強對凍土的環境保護,對取棄土場、路基填筑方式等制定嚴格的技術要求。專家同時指出,青藏鐵路穿過的凍土區有550公里,實際上真正的凍土地段不到400公里,而在這400公里中,屬于較不穩定、不穩定多年凍土地區的不會超過190公里,其中極不穩定高溫凍土地段則在100公里之內。把青藏鐵路也帶上 這也挺重要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