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恩殲8二是殲8的改進型,算是新推出的吧,所以叫新型

熱心網友

垃圾飛機,據說是借鑒了MIG-23的技術

熱心網友

F-8Ⅱ型飛機是沈陽飛機研究所和中國沈飛工業集團在F-8的基礎上發展和生產的雙重任務戰斗機,主要用于國土防空、截擊、奪取制空權、保持空中優勢,以及對地攻擊。該機于1980年9月開始研制,1984年5月完成主要試驗,并于同年6月12日首飛。該機在F-8的基礎上對部分機體進行了重新設計,該機采用兩側進氣,增加了安裝航空電子設備的空間,同時改進了火控系統、武器系統、機載電子設備和動力系統,換裝了功率更大的WP-13A發動機,使該機具有很好的中低空作戰能力和全天候攔射攻擊能力。該機除裝備中國的空軍和海軍外, 還準備出口。動力裝置2臺WP-13A渦噴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42。7千牛,單臺加力推力65。9千牛。主要機載設備儀表著陸系統,無線電羅盤,雷達高度表,自動駕駛儀等。  武器:1門23毫米雙管機炮,翼下可掛裝紅外空空導彈,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以及火箭彈和炸彈等。尺寸數據翼展9。34米,機長20。53米,機高6。01米,機翼面積42。2米2。重量及載荷空重982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43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5288千克。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M2。2。 1960年代,蘇聯和中國都開始研制一種強調高空高速戰斗機,為甚末呢,因為兩者作為社會主義大國,在幾十年來領空頻頻受到侵犯,在攔截U2和火蜂無人高空轟炸機的過程中,都創下了好的戰果,但是,更多的是無奈和犧牲。利用原有的蘇15,米格21,和殲7,殲6都很難攔截,不斷有失速發生,同時新一代的高空音速轟炸機的出現,都促使兩個國家需要更高,更快,更好的攔截機。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兩者過于強調高空高速(中國稱為雙2)機動性差,電子設備差,都是落后的。但是生活在我們這一年代,對SU30,F15,F22津津樂道的人很難理解當時的氣氛,核戰爭!也就是說,在第一時間攔截對手的轟炸機(洲計導彈當時規模較小,主要是空基核力量)最為重要,只要能少讓對方的一架轟炸機到達目標,就能拯救上萬,上百萬人的性命,就是對祖國和人民的巨大貢獻!   這兩種飛機就是米格25和殲8,米格25成為一代名機,能以3馬赫速度高空巡航,而它的偵察轟炸型更激使美國研制F15,而當時中國工業水平低,航空發展晚,技術儲備不足以及文革10年沖擊,出世較晚,性能也遠不及米格25,與米格23各有所長。   就實際看來,殲8與其說象蘇15,倒更不如說象米格25的前身YE152驗證機,兩者不僅形似,連性能都相似,但說中國仿制或者偷了蘇聯的技術,那也不現實,米格25研制是絕密,連格列維奇大師都隱了身,中國如何搞到?蘇15也很少出口,以中蘇交惡,中國也很難弄到手。況且蘇15已不能滿足要求。   YE152驗證機和殲8的思路可說不謀而合,都是以米格21為藍本的放大與性能提升,機頭進氣,加長進氣道,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同樣的三角翼。后來都發現機頭進氣方式不能裝大功率雷達,進行重新研制,YE152很快換兩側進氣,兩臺強勁的曼圖斯基發動機,變成米格25。而殲8就可憐多了,文革十年白白浪費,80年代初才參考米格23,利用CAD技術,改裝為殲8二。   應該說,殲8和殲8二亞音速機動性不足,天生腿短--航程近,但是存在必然有合理性,中國空軍直到80年代末,一直準備對抗超級大國入侵,全面發展不現實,只能采用一種防御戰,也就是說,類似于前蘇聯國土防空軍的角色,在無數的導彈高炮與地面雷達支援下殲8,殲7分管高中低空進行地帶防御的刺猬戰術,不追求美國似的多性能,高航程。 殲8和殲8二現在性能落后,但必竟是20年前自行研制的高空高速戰機,綜觀第三世界同時代,我們可以發現所自行研制的戰機只為低檔對地支援機,如強5,印度風神(德國設計),南斯拉夫SICA鷗式等,幾乎從來沒有這種技術難度(雙二)的飛機,尤其從殲8到殲8二,只用1年另3個月,更說明了設計研發能力的提高。   。

熱心網友

算是后出的類型.算是新型吧!

熱心網友

殲8M因該是更好才對的!!不過新的推出才叫新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