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道形勢與政策課的問題,請大家幫忙解答!
熱心網友
以和諧發展鞏固穩定大局 創設安定的社會條件,不僅要建立以利益調節為核心的整合機制,引導人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更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機地統一起來,并將其作為推進改革、制定政策、分配利益的根本指針。 當前,我們的社會雖說總體上是和諧與穩定的,但在改革向縱深推進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問題。要正確看待和處理這些發展道路上的不和諧音符,就必須深入重溫和領會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義。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在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同時,還提出了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有效體制機制之要求。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綜合運用黨的發展理論、發展理念和發展思路,進一步提出了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之構想,把和諧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從而將發展的理念提升至一個更高的層次,即和諧發展觀。 這種新型和諧發展觀包含三個相互聯系又層層遞進的層次內容:第一個層次內容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即低層次的和諧發展。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與自然的關系息息相關,然而人類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往往忽視自然界的自身發展規律,不計后果無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其結果導致生態失衡、環境惡化,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發生尖銳的沖突,進而導致人類自身的發展難以為繼。為了防止出現片面的、畸形的發展局面,以及避免人類社會在與自然界的沖突中彼此都走向毀滅的狀況出現,就必須將人類自身的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發展相適應和協調,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第二個層次內容是人與人的和諧發展,即中層次的和諧發展。由于人類社會發展的總體進程各不相同,各地區、各部門、各行業、各個人群在發展的進程中所能享受到的發展成果也各不相同,這就造成了社會貧富不均現象的出現。為了防止社會貧富不均現象對既有社會秩序的沖擊和破壞,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就必須建立體現公平和正義的社會財富再分配體系和必要的社會保障體系,以進一步調節現實生活中日趨緊張的人與人的關系,從而將人的發展置放于一個相對和諧發展的環境中。 第三個層次內容是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即高層次的和諧發展。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人只有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即在社會中才能找到其存在的價值。因此,不同的人通過組成不同的社會組織,結成一定的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文化關系,來參與經濟生活過程、政治生活過程和文化生活過程,從而體現人自身的價值。這種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組織的自主發展的良性互動。這種新型和諧發展觀的內在邏輯在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人與人的和諧發展、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是一個“三位一體”的有機統一體,三者共同推動了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當前,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深化,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分化態勢進一步加劇,中國社會在總體發展進程中出現了諸多不和諧的因素,如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如故、地區差異和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分配不公現象比較突出、社會保障體系比較薄弱、在改革進程中普通民眾利益受損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由就業問題、腐敗問題、分配不公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社會問題引發的各種社會不穩定、不和諧狀況時有發生,嚴重地影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歷史進程的順利推進。有鑒于此,我們就必須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樹立新型和諧發展觀方面有所作為。 首先,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方面,必須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防止出現“為發展而發展”,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自然界的自身發展規律之現象。這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是要建立體現和諧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干部實績考核評價體系,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等“軟性”考核指標納入干部績效考評體系之中,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創設基礎性條件。 其次,在人與人的和諧發展方面,要妥善協調和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整合不同的利益群體,始終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與人的和諧發展創設安定的社會條件。從此意義上講,在制定和出臺各項政策的時候,不僅要建立健全社會利益的溝通渠道和協調機制,建立以利益調節為核心的社會整合機制,引導各個利益群體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而且更為重要的是,要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有機地統一起來,并將其作為我們推進改革、制定政策、分配利益的根本指針。與此同時,抓緊建立社會財富的再分配體系,建立與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與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化解現實生活中各種利益矛盾和問題的有效措施。 最后,在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方面,要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趨多樣化對社會組織發展的重要性,創新社會管理體制,重塑社會微觀主體,大力發展公民社會。通過社會自治組織的良性發展,尋找不同利益群體的利益交匯點,將不同的人群組織到各類社會組織之中,充分發揮這些社會自治組織在協調利益、表達訴求、化解矛盾、增進認同感、提供自我服務的強大功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這種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的理想境界,就是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組織的自主發展與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