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能不能介紹一些外匯基礎知識。比如什么是外匯,外匯與國民經濟的關系外匯結構的問題等等
熱心網友
一、什么是外匯 概括地說,外匯指的是外幣或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 1、動態含義:把一國貨幣兌換成另一國的貨幣,并利用國際信用工具匯往另一國,借以清償兩國因經濟貿易等往來而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的交易過程。 2、靜態含義:外匯是一種以外幣表示的用于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這種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幣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價證券,如:銀行存款、商業匯票、銀行匯票、銀行支票、外國政府庫券及其長短期證券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外匯的定義為:“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所持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二、什么是外匯匯率及其標價方法1、外匯匯率的概念我們對國內貿易都很熟悉。當你去商店買米的時候,你會很自然地支付人民幣。當然米店也很樂意接受人民幣。貿易可以用人民幣進行。在一國之內的商品交換相對講來是簡單的。但是,如果你想去買一臺美國造的電子計算機,事情就復雜了。或許你在商店支付的是人民幣,但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作用,最終支付的還是美元,而不是人民幣。同樣,美國人如想買中國商品,他們最終支付的則是人民幣。這樣,我們就由國際貿易引進了外匯匯率的概念:外匯匯率就是一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例如,目前人民幣外匯比率是:100美元=828元人民幣。2、外匯幣種簡寫美元:USD 港幣:HKD 歐元:EUR 日元:JPY 英鎊:GBP瑞士法郎:CHF 加元:CAD 新加坡元:SGD 澳大利亞元:AUD中國人民幣:RMB3、外匯匯率的標價方法目前,國內各銀行均參照國際金融市場來確定匯率,通常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兩種標價方式。 直接標價法:直接標價法又稱價格標價法。是以本國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的匯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外幣能夠折合多少本國貨幣。本國貨幣越值錢,單位外幣所能換到的本國貨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反之,本國貨幣越不值錢,單位外幣能換到的本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 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反比例關系:本幣升值,匯率下降;本幣貶值,匯率上升。大多數國家都采取直接標價法。市場上大多數的匯率也是直接標價法下的匯率。如:美元兌日元、美元兌港幣、美元兌人民幣等。 間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又稱數量標價法。是以外國貨幣來表示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的匯率表示方法。一般是1個單位或100個單位的本幣能夠折合多少外國貨幣。本國貨幣越值錢,單位本幣所能換到的外國貨幣就越多,匯率值就越大;反之,本國貨幣越不值錢,單位本幣能換到的外幣就越少,匯率值就越小。 在間接標價法下,外匯匯率的升降和本國貨幣的價值變化成正比例關系:本幣升值,匯率上升;本幣貶值,匯率下降。前英聯邦國家多使用間接標價法,如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市場上采取間接標價法的匯率主要有英鎊兌美元、澳元兌美元等。 直接標價法間接標價法美元/日元=134。56/61歐元/美元=0。8750/55美元/港幣=7。7940/50英鎊/美元=1。4143/50美元/瑞郎=1。1580/90澳元/美元=0。5102/09上述的標價方法有兩層含義:(1) A貨幣/B貨幣:表示1單位的A貨幣兌換多少B貨幣;(2) A數值/B數值:分別表示報價方的買入價和賣出價,由于買入價和賣出價相差不大,因此,賣出價僅標出了后兩位,前兩位數與買入價相同。 3、外匯匯率中的“點”(基本點)指的含義按市場慣例,外匯匯率的標價通常由五位有效數字組成,從右邊向左邊數過去,第一位稱為“X個點”,它是構成匯率變動的最小單位;第二位稱為“X十個點”,如此類推。例如:1歐元=1。1011美元;1美元=120。55日元歐元對美元從1。1010變為1。1015,稱歐元對美元上升了5點美元對日元從120。50變為120。00,稱美元對日元下跌了50點。三、外匯市場的特點如果從外匯交易的區域范圍和周圍速度來看,外匯市場具有空間統一性和時間連續性兩個基本特點。 所謂空間統一性是指由于各國外匯市場都用現代化的通訊技術(電話、電報、電傳等)進行外匯交易,因而使它們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整個世界越來越聯成一片,形成一個統一的世界外匯市場。 所謂時間連續性是指世界上的各個外匯市場在營業時間上相互交替,形成一種前后繼起的循環作業格局。四、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一般而言,凡是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交易活動的人都可定義為外匯市場的參與者。但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大體有以下幾類:外匯銀行政府或中央銀行、外匯經紀人和顧客。 1、外匯銀行。外匯銀行是外匯市場的首要參與者,具體包括專業外匯銀行和一些由中央銀行指定的沒有外匯交易部的大型商業銀行兩部分。 2、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是外匯市場的統治者或調控者。 3、外匯經紀人。外匯經紀人是存在于中央銀行、外匯銀行和顧客之間的中間人,他們與銀行和顧客都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4、顧客。在外匯市場中,凡是在外匯銀行進行外匯交易的公司或個人,都是外匯銀行的顧客。五、國際上的主要外匯市場 目前具有國際影響的外匯市場基本上都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世界主要外匯市場有:倫敦、紐約、蘇黎世、法蘭克福、巴黎、東京、香港和新加坡等。除以上八大市場以外,還有巴林、米蘭、阿姆斯特丹、蒙特利爾等外匯市場,它們的影響也較大。 下表為主要外匯交易市場交易時間和對應的北京時間外匯市場當地時間北京時間新西蘭惠靈頓9:00--17:004:00--12:00澳大利亞悉尼9:00--17:006:00--14:00日本東京9:00--15:308:00--14:30新加坡9:00--16:009:00--16:00德國法蘭克福8:30--17:3015:30--00:30英國倫敦8:30--17:3015:30--00:30美國紐約9:00--16:0021:00--4:00六、影響匯率的主要因素所有外匯交易均涉及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在任一時候,實際的匯率將主要由相應貨幣的供給與需求決定。記住對于某種貨幣的需求意味著另一種貨幣的供給,同樣,當你提供某種貨幣時也意味著對于另一種貨幣的需求。有如下因素影響貨幣的供給與需求,從而對匯率產生影響。 (一)貨幣政策 當央行認為對于外匯市場的干預是有效的且干預結果將與政府的貨幣政策一致時,央行在外匯市場的參與將影響匯率。央行的參與通常是通過買入或賣出本幣以將本幣穩定在一個被認為是真實和理想的水平。市場的其他參與者對于政府貨幣政策對于匯率影響的判斷以及對于將來政策的預期同樣會對匯率產生影響。 (二)政治形勢 如果全球形勢趨于緊張,則會導致外匯市場的不穩定,一些貨幣的非正常流入或流出將發生,最后可能的結果是匯率的大幅波動。政治形勢的穩定與否關系著貨幣的穩定與否,通常意義上,一國的政治形勢越穩定,則該國的貨幣越穩定。 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例加以說明。1987年底,由于美元的持續貶值,為了維持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1987年12月23日西方七國財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發表聯合聲明,并于1988年1月4日開始在外匯市場實施大規模的聯合干預行動,大量拋售日元和德國馬克,購進美元,從而使美元匯率回升,維持了美元匯率德基本穩定。例二,如果你關注歐元,你一定注意到了在科索沃戰爭期間,連續三個月,歐元兌美元的匯率累計下跌了10%,原因之一便是科索沃戰局對歐元形成下浮壓力。 (三)國際收支狀況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將導致其本幣匯率的波動。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的一切對外經濟、金融關系的總結。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反映著該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也影響著該國的宏觀與微觀經濟的運行。國際收支狀況的影響歸根結底是外匯的供求關系對匯率的影響。由某項經濟交易(如出口)或資本交易(如外國人對本國的投資)引起了外匯的收入。由于外匯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國市場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幣兌換成本國貨幣才能投入國內流通。這就形成了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而由于某項經濟交易(如進口)或資本交易(到國外投資)則引起了外匯支出。因要以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幣方能滿足各自的經濟需要,在外匯市場上便產生了對外匯的需要。 把這些交易綜合起來,全部記入國際收支統計表中,便構成了一國的外匯收支狀況。如果外匯收入大于支出,則外匯的供應量增大;如果外匯支出大于收入,則對外匯的需求量增大。外匯供應量增大,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下降,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上升;當外匯需求量增大時,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上漲,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下跌。 (四)利率 當一國的主導利率相對于另一國的利率上升或下降時,為追求更高的資金回報,低利率的貨幣將被賣出,而高利率的貨幣將被買入。由于相對高利率貨幣的需求增加,故該貨幣對其他貨幣將升值。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以解釋利率如何影響匯率的:假設有兩國A和B,兩國都不實行外匯管制,資金可在兩國間自由流動。作為A國貨幣政策的一部分,該國利率被上調了1%。同時B國的利率水平不變。市場上存在著數額龐大的短期游資,這部分游資總在國與國之間流動以尋找最優惠的利率。當其他條件不變而A國的主導利率上調,巨額的短期游資就會流入A國以追求更高的利率。當游資從B國流出時,巨額的B國貨幣將被賣出以兌換A國貨幣。這樣對于A國貨幣的需求上升,其結果是A國貨幣相對B國貨幣走強。 實際上,在市場國際化的今天,它同樣實用于全球范圍。多年來,資金的自由流動和外匯管制的消除是大勢所趨。這種趨勢為國際短期游資(有時稱為“熱錢”)的自由流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需要指出的是,只有當投資者認為匯率的變動不會抵消高利率帶來的回報后,才會將資金調往高利率的區域或國家。 (五)市場判斷 外匯市場并不總是遵循某一合乎邏輯的變動模式。難以明了的因素,諸如個人感覺、判斷、以及對于各種全球政治、經濟事件的分析、理解均對匯率產生影響。市場上的操作人員必須正確理解所公布的各種報道或數據,如外匯收支數據、通脹指標、經濟增長率等。 但實際上,在上述報道或數據向市場公開以前,市場上已經會存在一種對于報道或數據所反映的實質的預期或判斷。這種預期或判斷將先于報道或數據公開前反映在價格中。一旦出現真實的報道或數據與人們的預期或判斷大相徑庭,就會導致匯率的大幅波動。僅能正確理解各種經濟指標和數據對于一個外匯交易員是不夠的。他必須明了市場究竟會對未公布的指標和數據作出何種預期和判斷。 (六)投機行為 市場主要操作者的投機行為同樣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外匯市場上直接與國際貿易相關聯的交易相對來說所占比例是不高的。大多數交易從實質上講是投機行為,這種投機行為將導致不同貨幣的流動,從而對匯率產生影響。當人們分析了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后得出某種貨幣匯率將上漲,競相搶購,遂把該幣上漲變為現實。反之,當人們預期某貨幣將下跌,就會競相拋售,從而使匯率下滑。 例如,二戰后一段時間,由于美國的政治穩定,經濟運行良好,通貨膨脹率低,而經濟增長在60年代初達年均5%,當時世界各國都愿以美元作為支付手段,儲存財富,使美元匯率持續上漲。但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越南戰爭、水門事件、嚴重的通貨膨脹及稅收負擔加重、貿易赤字、經濟增長率的下降,使美元的價值大幅下跌。七、外匯頭寸的概念空頭:空頭即窗少頭寸的意思,在外匯買賣上,指賣進了某種貨幣,因而窗少了那種貨幣的頭寸,又稱為短盤。作為動詞,又稱賣空,是指賣出貨幣期待貶值而盈利的活動。多頭:多頭即多余頭寸的意思,在外匯買賣上,指買進了某種貨幣,因而多了那種貨幣的頭寸,又稱為長盤。作為動詞,又稱做多,是指買入貨幣期待升值而盈利的活動。斬倉:在外匯交易中,因買入或賣出方向錯誤,造成賬面上的損失,為不使損失擴大而平倉止損,稱為斬倉。 例如,你買入一手1萬美元的USD/EUR,這時就稱你對美元做多,對歐元做空;你手中有歐元空頭,美元多頭。你可以去 的外匯學院看看。里面有很多外匯的知識。
熱心網友
我也想要一份,可以嗎?菜鳥
熱心網友
這不是一句兩句的事,多看看有好處的...
熱心網友
我有詳細的介紹,但是太長了,這里寫不下,你把你的信箱給我留言給我,我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