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 濟 法 作 業 題:結合以下材料,從相關角度談談你對經濟法產生和存在必然性的認識 [材料1] 2003年春季,SARS疫情的出現使一些地方的中藥材、防護用品以及部分基本生活食品的價格出現迅猛上漲,比如金銀花每千克由80元上漲到522元,貫仲每千克由18元上漲到168元,消毒藥水、除菌類藥物肥皂、口罩等也銷售火爆,價格升勢凌厲。這種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根據《價格法》的規定,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如將金銀花、消毒藥水等列入價格干預商品,在生產和流通環節分別控制利潤率、差價率和實現最高限價,啟動基本生活品的價格監測,對違規的經營者予以制裁,同時,積極組織貨源,增加供給。在政府的努力下,價格暴漲勢頭很快得到遏制。 [材料2] 近年來,我國私人小轎車的擁有率隨著收入的提高而不斷上升。雖然轎車產業是一種競爭性產業,小汽車是一種競爭性商品,人們是否愿意花較多的錢購買這種比較奢侈的消費品被認為是個人的事,但汽車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強勁的,所以,我國目前實行的基本是一種鼓勵消費的政策。然而,私人擁有小轎車在提高車主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同時,也帶來了明顯的外部效應——空氣污染、道路擁塞、噪音污染、交通事故等,有人推算,2000年北京市每輛機動車的年均外部成本約為8000元人民幣,其中,因空氣污染造成的損失為人民幣4700元。據此,不少人指出,應采用合理的金融法、稅法以及產業政策法措施調控汽車消費市場,這些措施包括汽車信貸規模、利率調節,消費信用控制,使汽油稅反映污染、噪音等外部成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