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欄獨佇遙望雁去雁回他鄉落日已然物是人非尋常巷陌飄搖風雨如醉泛舟五湖一縷曉煙同歸屈指算來,來愛問已近半年了。結識了很多朋友,學習到很多知識,還感受到幾分人文氣息與幾分感動。鐵馬金戈,茶軒酒肆,笑語鶯聲。在這里,十分感謝各位朋友無私的幫助。我喜歡三國,但我一直不相信,一個英雄時代會突然終結,但現在,我似乎明白了幾分。雪孩子開創了一個時代,當她離開之后,她的時代與很多朋友也一并隨之遠去了。現在,元丁二位師長也要離開,不知道愛問是否會像求老前輩所說,只會猜幾個謎語,問幾句古詩了。這是我在愛問提出的第一個一百分的問題,不知會不會是最后一個。我不知道,我應該在這個后英雄時代繼續,還是悄然隱遁。我才疏學淺,也不為各位所重視,半年來,只有區區十一票贊成和九票反對。我不能開創一個時代,但我不知道我有沒有逃避的權利。或者,由于所謂的文人氣質,只不過是徒作兒女之態,貽笑大方。各位隨便說些什么,聊獻薄酒一杯。
熱心網友
雪孩子離開愛問時我沒有感到失落,因為我不愿意因此不相信她的離去,總覺得她會回來,就像那次她五一旅游暫時離開幾天一樣。然而他真的要離開了。 在我眼里,雪孩子接近于完美。 我感動雪孩子的善。她凡事首先替別人著想,從不考慮她自己的得失。就在她離開愛問之時,還牽掛著這里的網友,擔心他們會受到傷害。她把朋友們一個一個地放在腦海中過濾,思考著誰最需要幫助,誰可以放心。我在網上第一次有幸被禮請,主人就是雪孩子。那時我同一些網友發生誤會和矛盾,我和求知狂先生被“禁止”入某個問題欄中,雪孩子怕我們受到傷害,特地邀請我和求知狂先生、天龍八步半兄、老坦克兄及各位朋友到她所設的問題欄中,以調整我們的心理狀態。別說在網絡上,就是生活中,我也很少遇到如此心地善良的人。 我難忘雪孩子的純和真。他的品格猶如她名字,潔白無瑕,又宛若一碗清水,一視見底,沒有半點雜質。她說話很直率,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更不會欺騙任何人,也不希望別人瞞騙(哪怕不是惡意的瞞騙)。她敢于堅持對的,也勇于改正錯的。元三十兄和丁哭剛來時,配合默契,把幾個欄目搞得有聲有色。不少人懷疑元、丁是否同屬一人,因為此間不乏唱雙簧騙分愚弄別人的人。有人隱諱地填了一首《十六字令》:“謎,又在東邊又在西。迎頭笑,七彩第三支。”第二句射“雙”字,第三、四句射“簧”字。我當時也隱諱地和了一首:“謎,一個姑娘立費思。杯殘缺,郎別邑長矣。”第二句隱含“不好意”三字,第三、四句隱含“不良”二字。懷疑只是存在心里而已,只有雪孩子直言相問,一旦她弄明白了,照樣敬重元丁二兄,不存芥蒂。 我佩服雪孩子的才。我初遇雪孩子是在對“天若有情天亦老”一聯的時候,雪孩子對了“月如無恨月長圓”,此下聯雖然古而有之,但不大有人知道,雪孩子也并不知道,這完全是巧合。正是這巧合,就足以展示了她的才能。當時樓主說她的對句不合平仄,其實恰恰證明樓主不懂平仄。然而雪孩子的拿手好戲是歷史學、哲學、社會學、倫理學等方面,我在這幾個方面都沒有深入的研究,加上沒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從不去問津。雪孩子的古文功底也很深厚,這從她在各欄目的設問、答案和評論可以看出。然而雪孩子從不炫耀自己,那怕是在問、答、評的字里行間,也沒有絲毫有意識的顯露,沒寫過一句半文不白的話。 雪孩子你為什么要離去?難道僅僅是因為你說的“出于身心俱疲的勞頓以及無能為力”?還是再加上“美麗學長狂笑長吟而去”,“八月姐姐、磚頭、永恒、天天相繼離去”和元三十兄、丁哭兄的告辭?還是另有原因? 要知道,你的離去,傷了一批喜歡你、敬佩你的朋友的情感。要知道,“雪孩子”已經成為一個標志,一個不僅僅屬于你雪孩子本人的而是屬于大家的標志了,你似乎沒有權利輕易抹掉這個標志啊!6月25日凌晨 在我上網接觸的人中,元三十兄是最有才華的一個。當初他設百分的對聯,也邀請我和雪孩子、求知狂先生、天龍八步半兄、老坦克兄以及各楹聯愛好者到他的欄目去,頓時勝友如云,表現出他具有極強的組織才能。此后,他那強大的號召力很快地顯示出來,在愛問的好幾個欄目中豎起了一面旗幟。 三十兄首先于此間在楹聯的創作方面吹起了一股清新之風。他的“元為朋友,有口無心,共建家園,何必動怒”一聯,巧妙地嵌入自己的姓,拆、組“園”字于其中,不落痕跡,也表示了他維護和諧環境和氣氛的愿望。拆字聯雖然古而有之,平常也不難見到,愛問中也時有出現,但此時的愛問,常充斥著無聊和低劣的對聯,要么不斷炒古人或他人的舊飯,要么化身自問自答騙積分。三十兄的對聯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這種風氣。以后他的對聯越出越多,越出越巧妙,越出越精彩,吸引越來越多的楹聯愛好者,每一題瀏覽的人次都有好幾百。以下列些隨手收集的三十兄的對聯,以見一斑:拆字組字的: ▲元某不才,脫冠取水來浣耳(浣—氵、元、冠) ▲子亥時宜賞雪去(雪孩子—雪、子、亥) ▲一葉可知秋,草木之間有世界(葉—葉—艸、木、世) ▲山王數珠峰,五岳不過山丘耳(山、王—珠、峰。岳—山、丘) ▲章貢文化贛江水,源遠流長(贛—章、貢、攵) ▲昔聞古者言,問諸求學,學求諸問(諸—者、言)巧用重字、雙關、典故的: ▲不老泉畔不老翁老翁人老志不老 ▲平凹路遙識驥才,何須伯樂? ▲莫愁湖畔莫愁女,莫愁前路無知己 ▲飽食終日,詩書不讀如空腹 ▲鉛華洗凈無怨,曲徑通幽,月伴孤影 ▲當時年少 聞得丹桂嬌媚 傲臨風 正衣袂 步青云 借酒折桂” 讀三十兄所出的對聯,我們除了感受到了一種廣博而深厚的國學功底之外,還從其在遣詞組句中看到他得心應手地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問諸求學,學諸求問”中的“諸”字,隱含著“之于”兩詞,給下聯的應對增加了難度,也提高了對聯的檔次。“平凹路遙識驥才,何須伯樂”一句,并非簡單地把幾個人名堆砌在一起,前分句暗用了“路遙知馬力”的成語,又與后分句合用“伯樂相馬”的典故,這一聯至今尚未有人對得好。 三十兄登場不久,又來了同樣才華橫溢的丁哭兄,二人酬唱默契,張弛有致,把活動推向高潮。丁哭兄活動雖不多,但所擬對聯不亞于三十兄。他在“人斜傍山行,難道路上雨雪重”中把謎語引入楹聯,又在“閑來咸來仙萊候仙來,來候八仙過海”中巧用了聲韻。 元、丁搭檔,曾引起大家的反感,懷疑是同一個人,盡管二人作了解釋,仍然不能完全消除疑云。然而事實證明元、丁二人對大家并無惡意,相反,他們給欄目帶來了生氣,給大家帶來了興奮和愉悅,大家已經不去考慮他們是不是一個人了。是一個人也罷,是兩個人也罷,反正我是把他們看作一個整體的,心里稱之為“元丁”。 元丁的才華不僅僅表現在出對聯、對對聯上,對于楹聯創作的理論也頗有研究,我也曾經答過三十兄關于對聯理論的題。 元丁的才華,還表現在哲學、社會學、歷史學、考古學、版本目錄學、民俗學等諸方面。丁哭兄在《告辭書》中說元三十原來是學外語的,我深信不疑,因為我看到過三十兄漂亮的英語翻譯答案。正是他們這種博學的內在魅力,吸引并折服了眾多的網友。 元丁并非完美無缺,尤其是三十兄,他那豪放無忌的言行有意無意地傷害了別人,曾引起別人的反感,只要看看三十兄的100只雞蛋記錄便知。但是三十兄似乎并沒有覺得首先要反省自己,以為全都出于他人對他才能的妒嫉,于是曾發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感嘆。………………(待續)6月27日凌晨補: 三十兄于5月18日在愛問“社會與文化·文學”欄目中設問:“每當看到這句話:‘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你第一個想到的是……,為何?”三十兄在題目中雖然沒有帶什么傾向性的語詞,但從他采納的答案來看,他在抱怨有人對他嫉妒和攻擊。一見這題目,我和很多回答者一樣,第一感覺是“憤然”。妒賢嫉能是人類的一種劣德,必須加以指責。但經過一陣思考,我又覺得這是“必然”,繼而覺得“當然”,因而想在答此題時勸三十兄“坦然”對待,然而來不及答題便到了時限,三十兄已經結題了。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既是一種比喻,便以比喻說之。“風必摧之”道出了現象的必然性,風是客觀存在,而風所施摧的對象,并非僅僅秀木,也包括林。然緣何獨秀木蒙殘而林無恙,秀木高于林也。高者,可能是才高,也可能是氣傲。不管如何,總是“樹大招風”,知是必然,則不必為怪。 秀于林之木何以秀?當然首先是它比林中眾木天資好,其次它能吸收更多的養分轉化成自己的肌體。但是林地中的養分是共有的,它多吸收一點養分,眾木就少得一點養分;它多長一寸,就多擋住了一些雨露陽光。因此,當它高出眾木而遇到狂風的時候,就得不到眾木的支撐。秀于林之木何以秀?又是相形于眾木而秀的,沒有林中眾木在它周圍作參照,又何秀之有? 秀林之木,不應該僅僅是高于眾木,也應該是壯于眾木,堅實于眾木。京劇《沙家浜》有一個唱段: 泰山頂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蒼穹。 八千里風暴吹不倒, 九千個雷霆也難轟。 烈日噴炎曬不死, 嚴寒霜雪郁郁蔥蔥。 那青松, 逢災受難,經磨歷劫, 傷痕累累,瘢跡重重。 更顯得, 枝如鐵,干如銅, 蓬勃旺盛, 倔強崢嶸。 這樣的木才是真正的秀林之木,這樣的木風能使之摧?換言之,遇風而靡之木,能稱得上秀木嗎? 。
熱心網友
1,首先,大失所望。很多人用一些自己沒有審核的拷貝文章灌水。很少有人用心用思想與人交流。2,抄襲別人令人厭惡。3,缺乏有意義的問題,有些問題提出來就是為了賣弄。4,有人弄虛作假,已經敗露,包括你崇拜的什么人,是在沒有意思。5,有人學孫猴子,變出幾個化身,炒賣自己,見鬼了。6,我已經過了崇拜別人的年齡,我上高中的兒子也在愛問提問,但他關心的是游戲、時尚還有稀奇古怪的事情。7,我不喜歡無味的爭論,別人接受與否無所謂;有好的觀點我很贊同。
熱心網友
在這里說又怕被踢,呵呵,其實來愛問的動機只是來看看學習上的事,再看看大家的言語,再滿足一下個人的虛榮心(積分)。但是時間長了,真的就生出一種感情,雖然遠不及學校的論壇,但愛問卻也有了近乎難以替代的地位。我覺得尤其是文學版塊,讓我很感動。包括很久以前常在這里活躍的一些人,還有這里儒雅的氣氛,跟其余一些地方很不同——這里多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相聚,這里的高分問題列表刷得可是不慢。這里的回答,很少有復制的,見到作文寫不好的,大多都不會去幫別人找或僅僅是幫助他們如何寫好,因為我不喜歡直接把復制下載的東西放到回答里(大多都是為了積分吧??),會害了孩子(寒,我也是孩子啊)。包括投票,這里的票還好,有些地方都是別人想掙積分,瞎投票,從來都是第一個答案正確,太不負責任了。這里的言論很自由,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也有許多值得感動的事情。還有就是以前偶爾去過戀愛和性話題等地方,后來不去是因為發現太可怕了。許多像我一樣的高中的學生就希望,或已經與男女朋友發生了關系,最讓我驚愕的是一些學生竟然定期都會與男朋友發生關系,并且頻率高得驚人!天啊,難道自我保護意識就那么差么?對于這種事情,生活在北京重點學校里的我實在是。。于是之后我就再不去了。。。以上的都是感觸了,還有一些就是見識了不少市面,以前晃悠頂多是在學校內,或一定年齡范圍內。在愛問上則有了相當廣泛的人,從學生到成年人,從成功人士到刑犯,說實話都見過。也許這也對我今后走上社會有幫助了吧(暈?怎么像寫作文?算了,那不寫了……)。
熱心網友
①來愛問將近半年了,最使我難忘的人還是雪孩子。她不僅學識淵博,見多識廣,而且心胸廣闊,樂于助人,在關鍵時刻為維護團結,不顧個人。曾經由于一個答案,我和姑蘇寒士學長爭執起來,當時你來我往,各不相讓。可把雪孩子急壞了,勸了這方勸那方,那種寧人息事的心情難于言表。也怪我,都退休十幾年了,本應過過安心晚年,何苦偏要來此找氣呢!②最近,熟悉的人陸續都走了,又來了一批新手。這也是后浪推前浪吧!不過我發現了一些我認為不太好(有人認為“渾然成趣”)的事:有人“提出“李白他媽媽的爸爸有外遇嗎?”“古代名人誰最花心?”甚至連月經帶都抖落出來對對聯。說實在的,我對這種既無文學價值,又不可能得到答案的題目,不屑一顧,長此下去有何意義?③這一個階段的提問中,對于怎樣能成為作家,寫出了作品怎樣投稿,寫了小說怎樣出書……越來越多。前邊已有答案他也不看一眼還是要問。想成作家,想早一天發表作品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可能經人指點幾句,就能成為作家。也沒有寫好了小說的作家,不知道如何發表。這些對于增長知識都無濟于事。④有的答案明擺著是正確的,如“什么是文學”、“曲線救國”、“天津地名的由來”……等問題,我是查了多種資料,相互印證,認為是正確的,才寫出答案。而樓主采納的卻又是另一種答案。原因不是樓主故意選錯,而是他本人也不知道什么是對。這樣不是得分不得分的問題,而是可將人引入歧途。別人誤以為采納的答案就是正確的。而愛問本身又沒有仲裁者,這是不足之處難以達到公平。如此種種,不得不使人悄然離去。先看幾天,再做最后決定吧。
熱心網友
我在這個頁面 看到了你們所說的元三十,不知道會不會是同一個人?
熱心網友
來到愛問,很偶然的事情;來得目的,也很簡單無聊的時候來看看,可以看幽默欄目,看大家的詼諧,會心一笑;想長點知識的時候,可以來看看,看到很多知識性的問題,長了很多見識(比如澄清了對新浪控股的問題)更多的時候,親身參與感興趣的問題,看到親手寫下的答案被采納的喜悅可以充實自己的心境;看到分數的慢慢增加,級別的逐漸增長,同樣也很有成就感(鄙視那種作弊加分升級的人);看到自己的答案解決了別人的問題,如同中獎一樣的高興(這也是愛問吸引人的主要方面吧)愛問就是一個平臺,一個空間,能在這里得到樂趣足矣至于人來人去也是正常的現象,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有聚會就有分離,不必傷感,能夠交到真正的朋友已經是很大的幸運,誰也不能陪誰一輩子,能夠擁有共同的時光足矣(所以寶玉喜聚不喜散,而黛玉喜散不喜聚,因為有聚必有散,何必過于執著,真正的朋友的交流不在于形式和時間)而存在一些“黑暗”的現象也不奇怪,有規則的存在,就會有違反規則的現象存在,何況在網絡這樣一個雜亂的空間中,規則的約束力是很弱的,相信真正喜愛這個空間的人自然會盡心的維護它,求仁得仁又何怨我參與,我快樂,足矣。
熱心網友
觸動最深的可以算是你。竟然拿100分來問這樣一個問題。不過我覺得挺值得的。有很多人為了拿這100分,都回答了你的問題。不論這些答案是真是假,看了這么多人的回答,應該有很大啟發和感觸吧。我看了你寫的東西。覺得你的言語間透露出一絲傷感。其實你挺有文氣的。以后多點發問哦(最好每題都懸賞100分)(說笑啦!)
熱心網友
我的回答可能很庸俗,我在關于戀愛那塊看到很多朋友的真情流露,也有一些不如意之事,但通過愛問,都能找到一個比較滿意的答案,我想這就是愛問當時辦的時候的初衷吧
熱心網友
緣分我愛你 (2005-06-19 14:58:56)也許真的就有那么的不快樂的人現在正在想明天怎么過但是做為你我,,,有想過這樣的問題嗎,,,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現在華南,,華北,,,,暴雨連綿,,,,我們又在做什么了,,,, (2005-06-19 14:58:56)
熱心網友
初來乍到,就被這個地方的某種東東吸引著,說不上是什么!只感覺在這里大家可以交流思想,共享信息,成為上網的一個好去處,何樂而不為?!:)
熱心網友
我覺得在這里我學到很多!強手如林,而且都很熱情。
熱心網友
很好呀!你能把文章,慢條斯理的講下來,真令人驚訝!!!!!!
熱心網友
是我有一次咨詢離婚的事,我說我不知道以后找什么樣的,有個人說,你先擺脫讓你不舒服的,然后再想這些問題,就象你能活多久一樣,不用多想的.
熱心網友
初來乍到,剛剛看到那個想問怎么流產的學生女孩,挺感動的,象大哥大姐對小弟小妹,因為我沒哥哥姐姐,但是卻身為大哥,很理解那種話絕對是真心的,希望那位小妹一樣感受得到,以后走好!!
熱心網友
朝鮮勞動報對于《機器貓》的評論。
熱心網友
人生本難料,相識是緣,相見也是緣,不說感觸,不說震動,只求平淡!萬事皆有定數,但求于心所安,于靜所求!
熱心網友
昨日上午,8歲的呂貽鵬揉著有些紅腫的膝蓋,怯生生地對記者說:“叔叔,我好想坐著聽課。” 呂貽鵬是宜陽縣董王莊鄉大石嶺小學二年級學生。他們全班21名學生,和小貽鵬一樣雙腿跪在堅硬的水泥地板上聽課、寫作業的學生一共有7人。 昨日11時,記者在大石嶺小學二年級教室的窗外,目睹了這些跪在地上聽課的孩子上課時的情景:剛上課的時候,這幾個孩子直挺挺地跪在水泥地上,跟著老師朗讀課文;5分鐘后,這幾個孩子開始左右搖晃;15分鐘后,孩子們悄悄拿書本墊在膝蓋下面;20分鐘后,孩子們實在忍受不了了,不約而同地換成了蹲的姿勢…… 二年級任課教師趙老師說,學校的凳子都是學生從家中帶來的,由于學校的課桌有高有低,不同年級的課桌不能混用,再加上有的學生上學時忘了帶凳子等原因,學生跪著聽課的現象時有發生。 超期“服役”的課桌 該校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條件更差,教室里沒有一張課桌,只是支著3排木板,孩子們席地而坐。教室里第二排北邊用來支撐木板的磚臺很不牢固,孩子們不小心碰到木板時,磚臺和木板就會晃動。 該校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條件稍好一些。他們用的是去年宜陽縣環保局捐贈的60套桌椅。因不夠用,雙人課桌一般要坐三四個學生。教室中間還“點綴”著一些“古董”級的課桌,這些課桌大多“缺胳膊少腿”,顯得“老態龍鐘”,使用這些課桌的孩子往往只能站著聽課。 為了應付課桌緊缺的局面,老師們把自己的辦公桌都貢獻了出來,批改作業、備課等只好在住室的床上進行。 據該校校長張喜照介紹,學校使用的課桌既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校時做的,也有1994年增加的,還有2002年新校建成后社會捐贈的。其中“服役”時間最長的課桌超過了50年。 苦熬硬撐的老師們 大石嶺小學的校舍是一座兩層小樓,這是該村最好的建筑物之一。據了解,該校的新教學樓是用財政扶貧資金和D級危房改造專項資金于2002年建成的。當時,因財政扶貧資金和D級危房改造專項資金不足,大石嶺村傾其所有,投入了幾萬元資金。所以,面對學校目前桌椅嚴重缺乏的狀況,村里已無能為力。 但老師們很知足,他們常說:“現在比過去好多了。” 五年級任課教師王老師說,他們原來的學校房頂“瞪著眼睛”,墻壁“咧著嘴”,一遇到雨天,大家都提心吊膽。后來,大家實在不敢在教室里上課了,學校就租借鄉親們的房子,這里放一個班,那里擠一個班,對離校遠的學生,老師晚上還要安排他們到村民家中住,那時候老師真操心啊! 張喜照校長說,學校的條件雖然不好,但與鄉其他學校相比還不是最差的,況且和前些年相比,教學條件改善了不少,所以老師們仍很勤奮,這幾年在鄉里舉行的各項活動中,學校的成績一直不錯。 據董王莊鄉中心學校會計周瑞杰介紹,全鄉共有21所小學,除鄉中心小學外,其余20所小學的情況和大石嶺小學差不多。周瑞杰說,近些年,在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幫助下,各學校相繼建成了教學樓,但各村也為此耗盡了財力,普遍存在“買了馬備不起鞍”的情況,各學校都缺少桌椅。 離開大石嶺小學時,那朗朗的讀書聲跟隨我們很遠。比這讀書聲跟隨我們更遠的,是8歲的小貽鵬那怯生生的聲音:“叔叔,我好想坐著上課……”我們很想搭“一座橋” 據了解,目前我市農村的許多小學都不同程度地缺少桌椅,有許多“小貽鵬”坐在地板上上課。這促使我們想搭起“一座橋”,連接起城市的您和貧困山區的小學生。 洛陽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鎮學校的辦學條件在不斷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您所在單位在搬進新的辦公場所的時候,您在搬家的時候,也許要淘汰一批舊桌椅,這對貧困鄉村的師生來說就是寶貝。。
熱心網友
我在愛問中最受觸動的人就是你,最受觸動的事就是你居然能這樣提問,還拿出100分,高人啊!
熱心網友
怎么有點傷感啊 不可能時時事事都很受重視啊 不過我感覺你很有才華的 但是我看了你的資料 感覺你還是很好的啊 很受重視啊 文人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