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契丹的起源契丹族源于東胡后裔鮮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為鑌鐵的“契丹”一詞作為民族稱號,來象征契丹人頑強的意志和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歷史文獻最早記載契丹族開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戰敗于鮮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興安嶺一帶,成為蒙古人的祖先室韋。而南柔然避居今內蒙古的西喇木倫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區,以聚族分部的組織形式過著游牧和漁獵的氏族社會生活。此時八個部落的名稱分別為悉萬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連。在戰事動蕩的歲月中,各部走向聯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經過了大賀氏和遙輦氏兩個部落聯盟時代。遼代的歷史唐朝末期,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即可汗位。他先后鎮壓了契丹貴族的叛亂和征服奚、室韋、阻卜等部落,聲勢浩大不同凡響。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國號契丹。公元925年遼太祖率兵親征服渤海國,改渤海國名為東丹國,冊立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國王。公元938年,后晉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人民割讓給契丹。遼太宗為籠絡漢人改國號契丹為大遼。遼圣宗文武韜略杰出非凡,對宋戰爭屢屢得勝。公元1104年遼與宋朝訂立澶淵之盟,并與西夏結好,從而形成遼、宋、西夏三足鼎立的政治割據局面。遼共有九個帝王,政權統治時間長達210年。其疆域幅員遼闊,東至于日本海,南到天津市、河北省霸縣、陜西省雁門關一線,北達今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遼在與中原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融匯眾長,卓有成效地促進了契丹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的迅速發展。公元1125年遼被女真族的金所滅。耶律大石率部西遷至中亞,建立西遼政權(即黑契丹Karakitai)。西遼于公元1218年亡于蒙古帝國。遼在較短的時間內從部落氏族社會過渡形成奴隸制度社會,并在向封建社會躍進的同時統治了中國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間的聯系,促進了融合。為開發蒙古地區和中國東北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留下了契丹輝煌的歷史。契丹的后裔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國北方的民族,如漢族、女真族、蒙古族等。據考證,目前的達斡爾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另外在中國西南有家譜的家族中,有根據家譜記載,是隨蒙古軍隊出征而留在當地的契丹后裔,已經漢化和當地居民融合了。。
熱心網友
契丹人沒有滅亡。遼國被金滅亡后,剩余的遼國部隊在耶律大石的帶領下向西進發,定都八剌沙袞(別稱虎思斡耳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東南),建立了西遼國,西遼曾經興盛一時,但最終又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所滅。之后,契丹的殘余勢力又在今天的伊朗南部建立了起兒漫王朝,但不久還是在黃沙彌漫的異國他鄉銷聲匿跡了。專家們利用DNA技術先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志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樣;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在完成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后,終于得出了準確的結論: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系,為契丹人后裔;而云南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很可能是蒙古軍隊中契丹官兵的后裔。
熱心網友
契丹人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一直在遼河上游一帶游牧。五代時,強盛起來,建立自己的政權--契丹(也就是遼)。契丹被金滅亡后,一部分西遷,在今天的新疆至中亞一帶建立了西遼;一部分接受了金的統治。蒙古興起后,許多契丹人依附了蒙古,隨蒙古軍隊南征北戰,足跡遍布亞洲及歐洲,其人也漸漸融合到各個地方的民族之中。所以,現在要找真正意義上的契丹人是找不到的。
熱心網友
這個民族已經消失了!
熱心網友
契丹人是我國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一直在遼河上游一帶游牧。五代時,強盛起來,建立自己的政權--契丹(也就是遼)。契丹被金滅亡后,一部分西遷,在今天的新疆至中亞一帶建立了西遼;一部分接受了金的統治。蒙古興起后,許多契丹人依附了蒙古,隨蒙古軍隊南征北戰,足跡遍布亞洲及歐洲,其人也漸漸融合到各個地方的民族之中。所以,現在要找真正意義上的契丹人是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