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說,可到底是什么意思?

熱心網友

形而上學就是“純哲學”。那么,什么可稱之為純哲學呢?實際上,當人們問到“所有的存在者從何而來”時,哲學便已產生。當問到“作為所有存在者的最后根據的那個終極的存在者”時,人們不外乎有三種回答:一是世界、或者“物質”之類;二是上帝、或“天”;三是人的先驗的“性”。但它們實質上都是先驗的主體性、實體性,如黑格爾所言:“實體即是主體。”進行這種思考和工作的可稱之為哲學家,而這種追求實際上就是形而上學。形而上學就是追問作為所有存在者的最后根據的那個終極的存在者,亦即追問作為所有的物的“本”“體”的那個物。《易·系辭傳》:“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學是關于“道”的哲學,“形而下學”是關于“器”的科學技術、倫理道德、制度安排等等。或者上網站“ ”看一下。

熱心網友

形而上學的原初含義是什么呢?就是哲學。幾乎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歷程都把形而上學看做是哲學。為什么要把形而上學看做是哲學?形而上學和哲學在什么意義上是等同的?我簡單地講一下。形而上學研究什么呢?研究“形而上”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實際上有兩種對象,是雙重化的對象。一個是有形的對象,我們一般從宗教來講把它稱之為“有”。“有”的對象就現代性來講越來越多。我們為什么愿意忘記“形而上”的東西呢?因為形而下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充斥到我們面前,而且后現代的一個主要觀點,就是把形而下的東西不斷地以時尚的方式推到在座各位的面前,因而當我們經歷、描述形而下的時候,“形而上”的已經被淡化了。然而,人類存在的另一個對象是“形而上”。“形而上”是什么呢?“形而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內容。第一,它應當是一種思想。思想實際上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思想在現實客觀過程中確實起到作用,但思想卻是以無形的方式表現出來的,那么面對有形的東西它就是形而上的東西。所以黑格爾強調,精神應當是最高的形而上。  第二,它應當是一種對人生的終極解釋。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永遠只是暫時的存在,所以叔本華面對生命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當我們永恒地追求生的時候,我們為什么不可避免地面對死?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從人生暫時的存在中尋找一種終極解釋。結論可能不一樣,但是終極解釋的尋求應當是必然的。因為只有終極解釋才能在自己波動的人生中有一個使人安身立命的東西。就這個意義來說,它追求的應當是一種終極解釋。我們怎么能夠達到終極解釋呢?不論從邏輯上、理性上還是歷史條件上,我們都達不到終極解釋,但是人類就要有這樣一種追求,追求一種終極解釋,它總是要形成所謂的最終結論。所謂的最終結論對哲學家來講,他本人不可能把它看做是一種永恒的真理,但是他認為至少給人類提供一個問題、提供一個結論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它表現為觀念的沖突。一個人安身立命總要設定一種觀念,一個時代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要設定一個觀念。比如亞當·斯密寫《國富論》,他設定了一個經濟人的假設,這是資本主義最大的一個理論假設,這個假設實際上并不能概括所有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在哲學中,有一個概念提出,則必然有另一個概念與之相對立,這一點和科學、和我們的經驗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形而上學就其詞源學來講,metaphysics,即物理學加前綴“meta”。“meta”這個詞非常重要,但是一般把它作為一個專有名詞來理解。表面上看起來,形而上學是這兩個詞加在一起,實際上,理解這個詞非常重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哲學的性質實際上是對物理學的一個依附關系的表現。這個依附關系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physics這個學科,我們簡單地把它稱之為物理學。實際上,這里的物理學不僅僅代表物理學,而是代表一種實證知識體系。如果“meta”和物理學這個詞單純是依存性關系的話,問題變得十分好理解。問題的關鍵是meta在解釋實證知識的時候,它的依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這種復雜性意味著哲學本身的性質不是通過一種關系、一種規定來加以確定的。這個詞最早的形成,實際上是后人加給亞里士多德身上的。亞里士多德曾經寫過物理學,當他寫完物理學以后,他寫了關于哲學第一實體、第二實體的一些手稿。這些手稿在亞里士多德死了若干年之后被人發現,并且發現這些手稿沒有題目,后人給它加了一個meta,然后變成“形而上學”。后人解釋他的物理學研究的是形而下的,一加上meta,研究的便是形而上學。在這個意義上,這種解釋似乎就成了一個天經地義的解釋。這種解釋方式是將meta 前綴加到物理學上,實際上哲學被看做是“物理學之后”,這是它的第一層含義。查韋伯斯特的詞典能看出這種含義,可以看出meta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按照這樣一種方式來探討的話,哲學、形而上學應當是在物理學之后的知識,我們才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個結論正好是黑格爾總結了古希臘哲學一直延續到他談哲學時產生的一個結論,就是形而上學和哲學應當是科學之科學,應當是科學之后所形成的一種學科。英文的標準翻譯不是“科學之科學”,而是把哲學看做是科學的母體,這是解釋的一個方向。這種解釋方向認為科學在下、在基礎性上來起作用,哲學應當高于科學。。

熱心網友

該不是高中政治書上提到的“形而上學”吧?如果是的話好象是只講形式上的東西~~不切實際~~~~~~~

熱心網友

形而上學的原初含義是什么呢?就是哲學。幾乎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歷程都把形而上學看做是哲學。為什么要把形而上學看做是哲學?形而上學和哲學在什么意義上是等同的?我簡單地講一下。形而上學研究什么呢?研究“形而上”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實際上有兩種對象,是雙重化的對象。一個是有形的對象,我們一般從宗教來講把它稱之為“有”。“有”的對象就現代性來講越來越多。我們為什么愿意忘記“形而上”的東西呢?因為形而下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充斥到我們面前,而且后現代的一個主要觀點,就是把形而下的東西不斷地以時尚的方式推到在座各位的面前,因而當我們經歷、描述形而下的時候,“形而上”的已經被淡化了。然而,人類存在的另一個對象是“形而上”。“形而上”是什么呢?“形而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內容。 第一,它應當是一種思想。思想實際上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思想在現實客觀過程中確實起到作用,但思想卻是以無形的方式表現出來的,那么面對有形的東西它就是形而上的東西。所以黑格爾強調,精神應當是最高的形而上。  第二,它應當是一種對人生的終極解釋。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永遠只是暫時的存在,所以叔本華面對生命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當我們永恒地追求生的時候,我們為什么不可避免地面對死?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從人生暫時的存在中尋找一種終極解釋。結論可能不一樣,但是終極解釋的尋求應當是必然的。因為只有終極解釋才能在自己波動的人生中有一個使人安身立命的東西。就這個意義來說,它追求的應當是一種終極解釋。我們怎么能夠達到終極解釋呢?不論從邏輯上、理性上還是歷史條件上,我們都達不到終極解釋,但是人類就要有這樣一種追求,追求一種終極解釋,它總是要形成所謂的最終結論。所謂的最終結論對哲學家來講,他本人不可能把它看做是一種永恒的真理,但是他認為至少給人類提供一個問題、提供一個結論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它表現為觀念的沖突。一個人安身立命總要設定一種觀念,一個時代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要設定一個觀念。比如亞當·斯密寫《國富論》,他設定了一個經濟人的假設,這是資本主義最大的一個理論假設,這個假設實際上并不能概括所有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在哲學中,有一個概念提出,則必然有另一個概念與之相對立,這一點和科學、和我們的經驗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 形而上學就其詞源學來講,metaphysics,即物理學加前綴“meta”。“meta”這個詞非常重要,但是一般把它作為一個專有名詞來理解。表面上看起來,形而上學是這兩個詞加在一起,實際上,理解這個詞非常重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哲學的性質實際上是對物理學的一個依附關系的表現。這個依附關系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physics這個學科,我們簡單地把它稱之為物理學。實際上,這里的物理學不僅僅代表物理學,而是代表一種實證知識體系。如果“meta”和物理學這個詞單純是依存性關系的話,問題變得十分好理解。問題的關鍵是meta在解釋實證知識的時候,它的依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這種復雜性意味著哲學本身的性質不是通過一種關系、一種規定來加以確定的。這個詞最早的形成,實際上是后人加給亞里士多德身上的。亞里士多德曾經寫過物理學,當他寫完物理學以后,他寫了關于哲學第一實體、第二實體的一些手稿。這些手稿在亞里士多德死了若干年之后被人發現,并且發現這些手稿沒有題目,后人給它加了一個meta,然后變成“形而上學”。后人解釋他的物理學研究的是形而下的,一加上meta,研究的便是形而上學。在這個意義上,這種解釋似乎就成了一個天經地義的解釋。這種解釋方式是將meta 前綴加到物理學上,實際上哲學被看做是“物理學之后”,這是它的第一層含義。查韋伯斯特的詞典能看出這種含義,可以看出meta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按照這樣一種方式來探討的話,哲學、形而上學應當是在物理學之后的知識,我們才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這個結論正好是黑格爾總結了古希臘哲學一直延續到他談哲學時產生的一個結論,就是形而上學和哲學應當是科學之科學,應當是科學之后所形成的一種學科。英文的標準翻譯不是“科學之科學”,而是把哲學看做是科學的母體,這是解釋的一個方向。這種解釋方向認為科學在下、在基礎性上來起作用,哲學應當高于科學。。

熱心網友

老邢他兒去上學嗎,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