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說,作者為了需要,著意地杜攥幾個人物和編造一些情節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尤其象《紅樓夢》這部作品人物眾多,內容又極其復雜,你如果一定要將作品中的人或事與現實中一一相對照,這無疑是徒勞的,就拿賈元春這個人物來說吧,俞平伯先生如何找都沒有在當年的清史檔案找出一位曹姓妃子,看來元春入宮這件事只是曹雪芹的杜攥而已,何其芳先生早就批判過當年那些頭腦冬烘的“索隱派”,所以說,劉心武先生嘔心瀝血地在為秦氏找原型,也只能是徒勞而已。所謂秦氏者,即“因情而逝也”。是說她的死是為情所累。所謂秦可卿者,即“可親”之人也,她是為了情或性而來,又是為了情或性而去,這,曹雪芹先生已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了,除此之外我們再也看不出在秦氏的身上還承載著那么多的與政治有關聯的影子。劉心武先生一廂情愿地硬是想把觀眾帶進他自己設置的途徑,卻又找不出點滴的可靠依據,到頭來不免讓大家似乎都有點上當的感覺,就好象一位導游告訴游客們說:翻過前面的大山,將是如何的風光無限。可是大家登上山頂一看,眼前所見原非他所說的那個樣子,這個時候,這位導游怎么說呢,他只好說,反正我覺得是很美的,你們覺得不美,是因為你們的審美水平太差了而已。要想推翻前人的陳案,要想獨辟蹊徑,獨樹一幟,必須要有足夠的學識與勇氣,看來,劉心武先生的勇氣是有的,遺憾的是,學識差了點。
熱心網友
不是評過了嗎?不喜歡他這個人。
熱心網友
兄弟,我已經問過劉心武的情況了,我給了一百分,你怎么還問呢?請你看看右邊的高分問題,有好幾十人參加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