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土耳其歷史名城伊斯坦布爾(Istanbul)位于巴爾干半島的東端,扼黑海咽喉,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人口超過1200萬(2003年)。作為歐亞兩洲分界線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從城中穿過,將這座古城一分為二,伊斯坦布爾也就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歐亞兩洲的城市。 伊斯坦布爾始建于公元前660年,當時稱拜占庭。公元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從羅馬遷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后君士坦丁堡成為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公元1453年,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此城,滅亡了東羅馬,這里又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遷都安卡拉為止。
熱心網友
是啊。看看歷史課本上的地圖就知道了。
熱心網友
是啊
熱心網友
就是伊斯坦布爾,原來是拜占庭(東羅馬帝國)的首都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伊斯坦布爾與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名城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唯一跨歐亞兩洲的海港城市﹐位于地中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有一座洲際大橋連接城市的歐亞兩部份。 這個城市原來屬于東羅馬帝國﹐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幾千年﹐當時曾經是古希臘的名城﹐被斯巴達人和馬其頓人統治過。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30年奪取這座古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個新征服的希臘文化中心﹐后來一直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首都。 公元1453年﹐所向無敵的土耳其軍隊打敗了東羅馬﹐奪取了拜占庭首都﹐土耳其的蘇丹王穆罕默德二世把這座城市改名為現在的伊斯坦布爾﹐并定為土耳其帝國的首都。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以此為全國政治﹑軍事﹑商業和文化中心﹐統治一個超大的伊斯蘭帝國﹐橫跨亞非歐三大洲。 土耳其帝國在首都伊斯坦布爾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如王宮﹑大學﹑清真寺﹐把過去希臘和羅馬的建筑特征都改為伊斯蘭式的景觀﹐成為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城市﹐清真寺的尖塔林立。 當年強大的羅馬帝國在地中海地區面臨著伊斯蘭文化的巨大威脅﹐首都君士坦丁堡位于伊斯蘭發展勢力的前線﹐從公元七世紀起﹐伊斯蘭帝國曾經多次計劃攻占這座歷史名城。 因為周圍是海岸﹐沿山有高大的城墻﹐羅馬帝國在山頭碉堡中部署重型火炮防衛﹐使這座城市防御工事固若金湯﹐任何軍隊無法強攻。 土耳其帝國為了攻破君士坦丁堡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備戰﹐從蘇丹王穆拉德二世開始﹐加強炮火兵種和海軍的訓練和演習﹐從1422年起多次攻打失敗﹐蘇丹王1451年去世。 他的兒子穆罕默德二世繼承蘇丹王位﹐這位年青的蘇丹王是一個才子﹐精通宗教知識﹐而且善于各種外國語﹐能說流利的阿拉伯語﹑法語和拉丁語。 他親自率兵攻打君士坦丁堡﹐圍城五十一天﹐終于在重炮和精兵攻擊下破城而入﹐時在1453年5月30日。 土耳其大軍入城后﹐嚴格遵守蘇丹王命令﹐禁止殺害﹐禁止掠奪﹐禁止破壞建筑和古跡﹐以禮貌善待所有俘虜。 穆罕默德二世遷都到君士坦丁堡﹐并且把這座歐洲文化古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奪取這城市后﹐集中帝國財政實力進行了三十年的建設﹐除王宮和宮苑之外﹐還建造了三百多座清真寺﹐最大的一座寺命名為穆罕默德二世清真寺﹐以及五十多所學校。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歐洲盟軍1918年占領土耳其的首都﹐1923年遷都安卡拉。 伊斯坦布爾仍舊是土耳其國土上的城市﹐但是失去了昔日政治﹑宗教和穆斯林文化的風采。 。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
熱心網友
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熱心網友
君士坦丁堡是古時候拜占庭王國的王都,是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熱心網友
是的,它是拜占廷王國的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