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這兩人是指誰?是指張懷民和蘇軾嗎?如果是這樣,本來就只有這兩個人,為什么說“如”字呢?有誰能把這句話準確地翻譯給我,謝謝

熱心網友

是啊。你理解有誤啊,“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是指沒有象他倆這樣的“閑人”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

熱心網友

哪個夜晚沒有如此美好的月色呢,哪里沒有如此美麗的月下竹柏之影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會欣賞美景的人罷了。此處表面表達與懷民欣賞月夜的自豪,實際表現的是作者被貶官的苦悶之情,別人都在施展才能,自己和懷民卻在荒涼之地只能看月罷了

熱心網友

蘇軾指的是再沒有人像蘇軾和張懷民一樣懂得夜游之趣了.天下之大,如此景色比比皆是,但是又有多少人知曉而去欣賞呢?

熱心網友

哪一夜沒有月光,哪一處沒有竹柏,為何在這尋常多見的竹柏月影中體味其中的樂趣呢?只是因為像我們這樣兩個閑人是不多見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