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關于發布《小型水力發電站水文計算規范》 (SL 77-94)的通知 水科教[1994]120號  由水利部農村電氣化研究所主編的《小型水力發電站水文計算規范》,經審查,批準為水利行業標準,其編號為SL77-94。該標準從1994年5月1日起實施。實行中如發現問題,請及時反映給主編部門:該規范由水利部水電及農村電氣化司負責解釋,由水利電力出版社出版發行。 1總則1。0。1為保證小型水力發電站(以下簡稱小水電”或“小水電站”)水文分析計算質量,提高成果的可靠性,結合小水電特點,制定本規范。 1。0。2本規范適用于裝機容量2。5萬kW以下(含2。5萬KW)各類小水電站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階段的水文分析計算,規劃階段亦應參照使用。對裝機容量小于500KM的電站,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簡化內容,放寬要求:對小于100KM的微型電站,可參照執行。詳見附錄A。 1。0。3小水電水文分析計算的基本資料應包括以下內容: (1) 水文、氣象資料; (2) 流域自然地理、河流特征資料; (3) 流域水利水電工程開發等人類活動影響資料; (4) 水文、氣象區域綜合分析研究成果; (5) 其他有關資料。 1。0。4 小水電水文分析計算必須在認真調查和搜集水文、氣象等基本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資料條件和工程特點,正確應用我國現行的中小流域水文分析計算方法和經省級以上行政主管部門審定的區域綜合分析研究成果及其配套查算圖表。 1。0。5 小水電水文分析計算報告,應按照本規范內容逐章編寫,依次說明流域情況、參證測站、引用資料、計算方法及其參數定量,明確給出分析計算結論,順序列入全部彩成果和主要圖表。 1。0。6 小水電站裝機容量、調蓄庫容、集水面積任一項指標達到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級別下限的,水文分析計算按《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SDJ214-83)和"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SL44-93)執行。  返頁首 2 設計徑流2。0。1 小水電水文分析計算,應提供以下全部或部分的基本設計徑流成果:(1)多年平均和各指定頻率或各設計代表年的年徑流、汛期徑流、枯期徑流、最枯月徑流;(2)各設計代表年的年內分配。2。0。2 設計徑流,根據不同資料條件,主要應采用以下方法:(1)當站址有足夠徑流資料時,進行頻率分析計算;(2)當站址上下游、本流域、相鄰流域或附近水文氣象相似區域內有徑流參證則站時,按集水面積比例縮放移用參證測站頻率分析計算成果;(3)當無以上資料條件時,進行區域綜合分析計算。2。0。3 在n項連續徑流系列中,按由大至小順序排列的第m項經驗頻率Pm用數學期望公式計算:Pm=m*100%/(n+1)徑流頻率曲線彩皮爾遜型;根據經驗頻率點據推求頻率曲線時,一般可采用“三點法”,或由電子計算機擬合。 2。0。4 實測徑流資料不足時,應首先考慮插補延長徑流系列后進行頻率分析計算;用于頻率分析計算的連續徑流系列一般不應少不于20年;插補延長拚流系列的相關參數至少應有5年左右連續或不連續的同步實測系列。 2。0。5 徑流系列插補延長,可根據上下游、本流域、相鄰流域或附近水文氣象相似區域內資料情況,采用集水面積比例、水位流量相關、降水徑流相關、徑流相關或其他經過檢驗論證的方法。 2。0。6 采用集水面積比例縮放的方法移用參證測站頻率分析計算成果和插補延稱徑流系列,應符合以下要求: (1)相比擬流域的地質、地形、植被條件、人類活動影響基本相同或相似; (2)集水面積相差一般不超過50%; (3)同時用多年平均降水量或相應降水量比例進一步修正集水面積比擬成果。 2。0。7 進行區域綜合分析計算,除按1。0。4條的原則使用現行的區域綜合圖表外,還應根據資料條件、工程設計需要和工作濃度進一頻道分析綜合以下關系: (1)區域天然年徑流和集水面積關系; (2)區域年降水和年徑流關系。 2。0。8 必須對已確定使用的年徑流系列進行代表性分析和一致性分析。 分析年徑流系列代表性的主要方法,應是直接作出流域內、水文氣象相似區域內或氣候一致區內長系列雨量站年降水量過程線及其10年滑動平均曲線,分析年降水周期變化規律,對比其長系列和與年徑流系列同步的短系列的統計參數。 分析年徑流系列一致性的主要方法,應是分析流域年降水徑流關系的年際變化,或是調查了解流域水利水電工程歷史發展情況。 2。0。9 年徑流系列代表性和一致性分析,除一般地評價外,還應具體定性或定量地確定: (1)人類活動對年徑流和影響; (2)系列均值水平; (3)未來徑流形勢; 2。0。10 根據電站設計保證率和資料條件,豐、平、枯三個設計代表年年徑流頻率可分別取為5%~25%、50%和75%~95%。 2。0。11 設計代表年年內分配和各月內分配,根據經驗頻率接近設計頻率的實測典型年(設計典型年)同倍比縮放確定;設計典型年應選擇年內月內實測徑流資料完整或比較完整且對電站未來運行較為不利的典型。 2。0。12 實測徑流資料短缺時,應按不同的降水和徑流資料條件,采用以下方法確定設計代表年年徑流量及其年內或月內分配: (1)按集水面積比例趨勢或經綜合后移用參證測站資料。 (2)應用已有的徑流區域綜合圖表。 (3)從降水量參證測站幾個相近頻率的年降水量設計典型年年份中,選取有實測徑流資料的年份作為年徑流設計典型年;相應的設計代表年年徑流量用區域綜合等方法確定。 (4)無以上資料條件時,在降水量與徑流二者的年內分配有較好關系的地方,設計代表年年內分配可根據降水量參證測站設計典型年各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數,加上適量基流后確定。 2。0。13 在相關分析中,不香進行輾轉相關,一般不必計算相關系數和選配回歸方程。相關關系好壞,可直接由相關圖目估判斷;在對個別突出點據分析處理后,可徒手定線、圖上讀值。 2。0。14 站址以上流域人類活動影響較大時,一般不宜進行年徑流還原計算;但無人類活動影響或影響較小且需要移用徑流參證測站資料時,則應考慮參證測站天然年徑流還原問題。 2。0。15 受人類活動影響圈套的徑流系列,一般不宜進行頻率計算,應根據受流域水利水電工程等 較大影響前后第列的長短,采用以下方法定量確定反映現實情況的實際徑流特征: (1)實測徑流資料短缺時的徑流計算方法; (2)分析對比流域年降水徑流關系的變化; (3)直接統計分析受到較大人類活動影響后的實測徑流第列。 2。0。16 除人類活動外,小水電設計徑流應注意復雜的地形地貌(如極不均勻或極端不穩定河道)、特殊的地質條件(如喀斯特)和突發的自然事件(如洪水潰堤)等對徑流的影響。 2。0。17 小水電梯級電站、灌渠電站、抽水蓄能電站和跨流域引水的電站,一般可按本章設計徑流。梯級電站的上級電站對梯級水文情勢影響較大時,應按電站泄引水方式、區間集水面積大小和有關資料計算各級電站徑流。  返頁首 3 流量歷時曲線3。0。1 小水電水文分析計算,應提供電站引水口斷面、壩址斷面或入庫斷面等設計斷面的日平均流量歷時曲線。3。0。2 推求日平均流量歷時曲線,根據不同資料條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應用豐、平、枯三個年徑流設計代表年的全部日平均流量,分級或不分級排隊統計;(2)按集水面積比例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比例直接縮放移用徑流參證測站的日平均流量歷時曲線;(3)綜合區域日平均流量歷時曲線。3。0。3 實測徑流資料短缺時,根據不同的資料情況,也可用以下方法推求日平均流量歷時曲線:(1)不經過同倍比縮放,直接統計分析豐、平、枯三個設計年徑流設計典型年的日平均流量;(2)僅統計分析年徑流平水代表年或接近平水代表年的平水典型年的日平均流量;(3)先推求月平均流量歷時曲線 ,然后經徑流參證測站的或區域綜合的日、月平均流量歷時曲線的對比分析,將月平均流量歷時曲線轉換為日平均流量歷時曲線。3。0。4 推求日平均流量歷時曲線,應有徑流分析計算工作成果基礎上進行,所應用的設計徑流成果必須以過系列代表性、一致性和人類活動影響等分析。3。0。5 流量保證率仍采用經驗頻率的數學公式(2。0。3)計算。3。0。6 根據資料條件和電站規劃設計的需要,可進一步推求或綜合以下形式的流量歷時曲線:(1)各設計頻率的日平均流量歷時曲線;(2)枯期日平均流量歷時曲線;(3)“日平均流量∽多年平均流量(或集水面積)∽保證率關系曲線。 3。0。7 圖示流量歷時曲線,應根據流量變幅、流量歷時曲線的形式和實際分析計算工作的需要,分別選用合適的普通格紙或對數格紙或對數格紙繪制。  返頁首 4 枯水分析4。0。1 除枯期徑流和流量歷時曲線外,小水電水文分析計算應根據資料條件和工程設計要求,提出以下全部或部分內容的枯水分析成果: (1)年內枯水一般規律和異常變化,包括平水年(或多年平均)、枯水年、特枯年枯期、連續最枯三個月或兩個月和最枯月徑流量用最小日平均流量: (2)年際枯水是般規律和異常變化,包括枯水年、特枯年和邊疆枯水年段發生的周期規律; (3)人類活動對枯水徑流和影響; (4)未來枯水徑流形勢評估。 4。0。2 枯水分析,應在徑流分析計算和推求流量歷時曲線工作成果基礎上進行;除應結合洪水調配和站址勘察調配枯水外,還應在枯期進行專門的枯水調查。 4。0。3 專門枯水調查中的野外工作,可選擇在年內枯季長期干旱無雨的時期進行。除一般描述外,調配的主要內容應有:調查時的河道枯水水位、流量;歷史枯水的年份、發生時間、水位、流量、持續歷時,或河道干涸斷流的年份、發生時間、持續歷時;人類活動對枯水的影響。 4。0。4 調查時實測的枯水流量水平,應根據流域代表性雨量站或降水量參證測站的年、枯期降水量系列和當年相應的年、枯期降水量或干旱無雨情況,對比分析確定。  返頁首 5 設 計 洪 水5。0。1 小水電水文分析計算,應根據資料條件和工程設計要求,提供以下全部或部分的設計洪水成果:(1)各設計頻率的年最大洪峰流量;(2)各設計頻率的分期最大洪峰流量;(3)各設計頻率的年和分期設計洪水過程線。5。0。2 小水電設計海外僑胞水,應按《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的主要原則、內容和方法進行;但可結合小水電特點,適當降低要求和簡化。5。0。3 小水電站廠房、引水輸水建筑物、擋水泄水建筑物的設計洪水標準,應符合《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標準》(“山區、丘陵區部分”和“平原、濱海部分”,SDJ 12-78和SDJ 217-87,試行)及其〈〈補充規定〉〉的規定,按具體情況分別確定或綜合選定。5。0。4 當站址或其上下游附近有足夠實測洪水資料時,應按《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有關章節規定,進行頻率分析計算,根據實測洪水資料直接推求設計洪水。5。0。5 當站址或其上下游附近實測洪水資料短缺時,主要應根據經審定的全國和各省(自治區、市)暴雨和產流匯流區域綜合研究成果用其配套查算圖表(以下簡稱“暴雨洪水查算圖表”或《圖表》),由設計暴雨間接推求設計洪水。5。0。6 由設計暴雨推求設計洪水時,設計雨量應根據暴雨洪水查算圖表確定;設計雨型、產流匯流參數和設計洪水過程線,除應用暴雨洪水查算圖表的區域綜合成果外,凡有條件的,都應根據參證測站實測暴雨洪水資料分析綜合選定。5。0。7 小水電設計成洪暴雨歷時一般可取為24h;但應根據站址流域集水面積的大小和參證測站實測暴雨洪水資料的分析綜合成果,合理確定設計雨型中同頻率控制的短歷時成峰暴雨時段。5。0。8 為方便和準確確定各設計短歷時暴雨量,可根據全國和各省(市、自治區)長、短歷時暴雨等值線圖的查算數據,在雙對數格紙上作出設計流域的“暴雨歷時∽頻率∽雨量關系”線。5。0。9 當站址或其上下游附近實測暴雨洪水資料短缺、又無法確定設計流域暴雨洪水參數時,也可在雙對數格紙上,作出本區域各參證測站的“實測和調查大洪水洪峰流量模數(M)∽集水面積(F)∽重現期(N)”關系線,用區域綜合法估算小水電設計洪水。 5。0。10 小水電設計洪水,必須考慮調查的歷史洪水。可靠或較為可靠的特大或較大的歷史洪水,除應當用來參與頻率計算、或驗證由區域綜合成果確定的設計洪水、或輔肋推求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外,當資料條件十分困難時,可直接作為設計洪水。 5。0。11 當站址或其上下游附近已有調查洪水成果時,可以直接從省(自治區、市)刊布的有關資料引用,否則應當在站址河段進行洪水調查;對影響較大的電站,即使已有刊布的河段洪水調查成果,仍必須進行調查復核。 5。0。12 小水電洪水調查資料和洪峰流量計算成果,應按原水利電力部1979年頒發的《洪水調查資料審編刊印試行辦法》規定的主要內容和圖表格式進行整理,附入水文分析計算報告。 5。0。13 估算調查洪水的洪峰流量一般可采用比降法公式。條件允許時,應在距站址上下游各為100∽300m的河段內,查證兩個以上洪痕,布高兩個計算斷面,采用兩斷面算術平均或兩斷面從降法公式估算洪峰流量。 5。0。14 小水電梯級電站設計洪水,應根據梯級樞紐布置情況、電站泄水或引水方式、區間集水面積大小,估算區間設計洪水同經上級電站調節后下泄的同頻率設計洪水的組合洪水。  返頁首 6 水位流量關系6。0。1 電站設計斷面的水位8流量關系,不得直接移用河道內其他斷面的關系。當站址上下游附近有水文測站時,應通過設立臨時水尺觀測或通過調查測量,分析各級代表水位下河段水面曲線或水面比降的變化規律,修正水位后間接引用水文測站現有的水位流量關系。6。0。2 站址河段無水文測站時,應根據河段縱斷面圖和設計斷面橫斷面圖,參證主槽河底平均比降和洪、枯水調查的測時水面比降及其估算流量,采用單斷面比降法公式計算各級假定水位下相應的流量,建立“計算的”的水位流量關系。6。0。3 在初步設計階段,無論是“間接引用的”還是“計算的”設計斷面水位流量關系,都應在站址待機實測低、中、高各級水位下的流量進行驗證。 6。0。4 對于小水電站址受回水、沖淤、洪水漲落、水草生長等影響的非單一的水位流量關系,應觀測分析或實測驗證;如相關點群離散程度不大,一般可取平均關系。 6。0。5 設計斷面大斷面測量、河段河道縱斷面測量和流量測驗,一般應按我國現行的水文測驗規范進行。  返頁首 7 泥沙、 蒸發、 冰情及其他7。0。1 對河流全年多沙和汛期洪水挾沙較多的小水電站址,應根據資料條件和工程設計要求,提供以下全部或部分的泥沙計算成果: (1)多年平均和豐沙、平沙、少沙設計泥沙代表年的懸移質含沙量、輸沙量(率)及其年內分配; (2)多年平均和豐沙、平沙、少沙設計泥沙典型年的年最大斷面平均懸移質含沙量及出現月份; (3)多年平均懸移質泥沙顆粒紡配或平均粒徑、最大粒徑; (4)汛期推移質情況的定性描述。 7。0。2 小水電懸移質泥沙計算,根據不同的資料條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當站址上下游或流域內有泥沙參證測站時,直接移用參證測站的泥沙特征值; (2)當泥沙參證測站位于附近周圍其他流域,按設計流域同參證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或年徑流量的比值,縮放移用參證測站的泥沙特征值; (3)無以上資料條件時,應用已有的泥沙區域綜合圖表;必要時,臨時施測。 7。0。3 懸移質泥沙頻率分析計算方法和要求等規定,同年徑流和洪水頻率分析計算。 7。0。4 對一般水庫電站,小水電水文分析應根據流域內或水文氣象相似區域內蒸發量參證測站資料或已有的蒸發量區域綜合圖表,提供設計站址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和陸面蒸發量及其年內分配。 7。0。5 在我國北方地區,小水電水文分析計算應根據當地水文特征統計等水文、氣象資料,給出站址冰情特征,內容包括:封凍和解凍時河流形勢;岸冰出現,流凌出現,全河填充凍,融冰最早、最遲和多年平均日期;填充凍期冰厚;冰寒、冰壩和流冰大小等 情況用其可能的危害。 7。0。6 在喀斯特地質區域,小水電水文分析計算應提供站址水化學資料,內容主要是對水輪機有嚴重破壞作用的侵蝕性游離CO2和HCO3等離子的含量及其季節變化規律。  返頁首 8 成果合理性檢查8。0。1 對設計徑流、設計洪水、流量歷時曲線和水位流量關系成果,必須進行合理性檢查;沒有經過合理性檢查的單站單次分析計算結果,不行列為下式成果。8。0。2 成果合理性檢查,應利用所掌握的全部參證測站、設計站址的全部實測資料和分析計算成果,采用幾種估算、推求方法,進行多站同種方法成果的面上分布規律研究和單站多種方法成果的對比分析,按一法為主、多法比較、綜合分析、合理選用的原則確定正式成果。8。0。3 成果合理性檢查的參數或項目,最主要的應有:年徑流均值;設計洪峰流量、洪量;調查洪水洪峰流量及其比降法計算公式中的河床糙率n值;流量歷時曲線和水位流量關系曲線形狀及其特征;枯水保證流量。8。0。4 條件允許時,除工程設計指定的設計頻率或設計保證率成果外,可圖示和列表給出全部各主要頻率或保證率的成果;同時,進一步作出本流域或本區載徑流、洪水綜合圖表,為成果合理性檢查和解決無資料站址的水文分析計算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手段。8。0。5 各種方法分析計算的設計年徑流均值和設計洪水洪峰流量數據應基本相同,并應同全國或地方各種區域 綜合等值線圖、相關曲線或經驗公式基本直轄市,在流域、區域和油漆上下游、干支流等面上頒基本合理,與降水量窨變化基本相應。8。0。6 當幾種方法的成果在數值上相差較大(例如相差15%以上),或存在明顯不合理的地區分布而又無法解釋,或同降水量空間變化矛盾較大時,應認真查找原因,調整成果,必要時重新分析計算。8。0。7 應特別注意調查洪水洪峰流量估算成果的代表性檢查。檢查主要是比較:各站址同年洪水及其暴雨空間分布;同站址不同年份洪水的大小排列;一定重現期的調查洪水同流域或區域內實測和已知調查洪水的量級。8。0。8。為鑒別一定重現的調查洪水洪峰流量合理的量級范圍,可應用區域綜合的“實測和調配大洪水洪峰流量模數(M)∽集水面積(F)∽重現期(N)”關系進行檢查。 8。0。9。如果在合理性檢查中發現調查洪水洪峰流量估算值過大過小時,應首先注意檢查比降法公式中河床糙率n的取值是否合理,并應用參證測站實測資料驗證比較。 8。0。10 對流量歷時曲線,應分析、檢查各流量歷時曲線之間的相互關系和流量變幅、基流大小對曲線開頭的影響;對水位流量關系曲線,應對比、協調橫斷面特征同曲線開頭的關系。  返頁首 附錄A 裝機容量小于500kW和小于100kW的小水電站的水文分析計算A1。0。1 “對裝機容量小于500kW的電站,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簡化內容,放寬要求”,主要應用已有的區域綜合圖表和進行洪枯水調查,簡單提供以下全間或部分水文分析計算成果:(1)多年平均年徑流量及其年內分配;(2)調查枯水,包括估測的枯水流量、年內枯水月份及其一般持續時間;(3)設計洪峰流量及其相應的水位流量關系,或調查洪水洪峰水位;(4)懸移質泥沙、推移質、冰情一般定性描述,年降水量、氣溫等一般氣象情況。除洪、枯水和人類活動影響調查了解外,系列代表性分析、推求流量歷時曲線、成果合理性檢查、編寫專門的水文分析計算報告等工作內容可以省略。A2。0。1“對小于100kW的微型電站,可參照執行”。例如可查讀已有的區載綜合圖表,確定站址的多年平均年徑流量或平均流量;在站址調查歷年較高的洪水位,以確定廠房高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