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 文科綜合(政治部分) Ⅰ。 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由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的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Ⅱ.考試內容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測試既反映學科和學科間的聯系,又注重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據此,本大綱擬訂了"文科綜合能力測試"的考核目標與要求。其中"考核目標"即綜合測試的能力目標,"要求"是分別對每一考核目標不同層次和水平的界定。目標\要求 Ⅰ Ⅱ Ⅲ 獲取和解讀信息 獲取試題提供的信息,理解試題要求以及考查意圖。 提煉信息的有效內容和價值,并對其進行分析與整合。 組織和應用相關學科的信息,形成綜合性的信息解讀。 調動和運用知識 將所學知識與試題的形式和內容建立正確的聯系。 準確地運用相關知識和有關信息,認識和說明問題。 體現學科滲透,運用相關學科的知識原理分析問題。 描述和闡釋事物 正確表述事物的現象,準確描述和解釋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正確的闡釋。 辯證地、歷史地考察事物,對事物進行學科的和跨學科的描述與闡釋,意義完整。 論證和探討問題 運用判斷、歸納、演繹、比較、概括等方法論證問題。 在論證中觀點明確、表述清晰、邏輯嚴謹。 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論證和探討問題,體現創新性思維。 二、考試范圍  (一)政治 第一部分 經濟常識  1.商品和商品經濟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經濟的含義     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的價值量  (2)貨幣     貨幣的產生和本質     貨幣的職能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3)價值規律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價值規律的作用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制度     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確立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     國家宏觀調控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3.企業和經營者  (1)企業是市場的主體     企業及其作用     公司是企業的一種重要形式     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     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企業的經營者     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地位     企業經營者的素質  4.產業和勞動者  (1)三大產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擴大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勞動合同制度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5.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1)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     國民收入的分配     財政收入和支出     財政的巨大作用  (2)稅收與納稅人     稅收及其基本特征     我國稅收的性質和作用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6.銀行和儲蓄者  (1)我國的銀行     銀行的產生     銀行的分類及其職能     銀行的業務和作用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2)公民的儲蓄     存款儲蓄及其作用     債券與商業保險  7.商品服務市場和消費者  (1)商品服務市場     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和特點     市場交易原則  (2)家庭消費與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家庭消費的內容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8.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  (1)當代世界市場     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世界性貿易與金融組織     經濟全球化     外匯和匯率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  (2)對外貿易     對外貿易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內容     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與作用     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第二部分 哲學常識  1.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物質     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     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     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     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的意識的關系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辯證法  (1)聯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     把握因果聯系的重要性     事物之間聯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  (2)運動和發展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運動和發展的普遍性     正確理解發展的實質     要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要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學會創造性思維  (3)規律     規律     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認識和利用規律     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     科學發展觀  (4)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是正確對待矛盾的前提  (5)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內因和外因     內因和外因     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7)量變和質變     量變、質變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辦事情     堅持適度原則  (8)事物發展的趨勢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     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9)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3.認識論  (1)發揮主觀能動性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管觀因素的制約  (2)透過現象看本質     現象與本質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      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分析與綜合相結合     創造性思維、合理想像在認識中的作用  (3)實踐     實踐的基本特征     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觀和價值觀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個人和社會     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     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作用     反對極端個人主義,保護個人正當利益     在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中應提倡誠信  (4)人生價值     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     走出人生價值觀的誤區,反對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  (5)理想與現實     樹立崇高理想     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6)社會實踐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群眾利益高于一切     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     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第三部分 政治常識  1.我國的國家制度  (1)我國的國體     國家的性質和職能     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     我國的國家職能  (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權利和義務     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     "一國兩制"的含義、內容和意義  (3)我國的國家機構     國家機構及其組織體系     我國國家機構的設置     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依法治國  (4)我國公民與國家     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公民應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     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  2.我國的政黨和政黨制度  (1)政黨與政權     政黨的特征     政黨和國家政權的關系     當代政黨制度的類型和作用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地位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方式  (3)加強黨的領導,改善黨的領導     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3.我國的民族和宗教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我國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本質和社會作用     我國的宗教政策     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反對封建迷信   4.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  (1)當代國際社會     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     主權國家及其權利     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     國際法的概念和作用  (2)當今時代的主題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  (3)我國的對外政策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第四部分 時事政治  1.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 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Ⅲ.命題指導思想  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Ⅳ.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1.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2.考試時間為150分鐘。試卷滿分為300分。  3.題型    試卷一般包括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等題型。  4.內容比例    三科的內容比例與中學階段課程計劃規定的三個學科的總課時數比例大體相當 。  5.試題難度    試卷包括容易題、中等難度題和難題,以中等難度題為主。  6.組卷  試題按題型、內容等進行排列,單純的選擇題在前,非選擇題在后,同一題型中同一學科的試題相對集中,同一題型中的不同題目盡量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 。

熱心網友

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

熱心網友

看這些文章了,比較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