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臺風來的時候都會有個名字,象“埋莎”“龍王”這些名字是怎么來的
熱心網友
臺風都有個名字,比如十四號臺風“云娜”,現在又是“鲇魚”,臺風是怎么命名的呢?最早開始為臺風命名的是一些歐洲國家,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不過當時的命名比較隨意。一開始,歐美各國氣象學家喜歡用女人的名字。某年臺風季節,墨西哥灣同時跳出兩個臺風,分別取名為“艾麗絲”和“巴巴拉”,這對“小姊妹”引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結果,反對用女性名給臺風取名的運動風起云涌,直到1979年的賽西爾颶風,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用男性名字命名的臺風。中國最初是給臺風編號的。比如“8807”就是1988年7號臺風。編號命名簡潔、通俗、易記,但同一個臺風,各個國家叫法都不一樣。為了便于交流,世界氣象組織臺風委員會提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方案,決定由這一帶易受臺風影響的14個國家和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經批準后循環使用,一共是140個。其中除中國的香港和澳門各提了十個外,中國大陸提供的名字是:龍王、玉兔、風神、杜鵑、海馬、悟空、海燕、海神、電母和海棠。新的熱帶氣旋命名方法是從2000年1月l日開始執行的,所以2000年以后的西北太平洋一帶生成的臺風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不過,如果某個臺風犯下滔天大罪,有關成員可以向臺風委員會提出換名申請,把壞名字踢出名單。至今被踢出名單的已有四個,比如2001年給新加坡帶來強風暴雨的“畫眉”和2003年引起廣東、廣西損失慘重的“伊布都”。現在看來,“云娜”下次可能也不會再有出頭的時候了。。
熱心網友
因一個熱帶氣旋常持續一周以上,在大洋上同時可能出現幾個熱帶氣旋,有了名字,就不易混淆。據說,首次給臺風命名的是20世紀早期的一個澳大利亞預報員,把熱帶氣旋取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借此,氣象員就可以公開戲稱他。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熱帶氣旋命名始于1945年,開始也只用女人名,以后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2000年1月1日起,西北太平洋地區啟用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命名表,它們均采用由WMO所屬的臺風委員會成員的14個國家和地區所提供的亞洲名字,新名表有兩個與其他地區熱帶氣旋命名表顯著不同的特點,一, 極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花、動物、鳥、樹甚至食品等的名字,有些還是描述性的形容詞,二,名表沒有采用名字的字母順序,而是按提供名字的國家或地區的字母順序。每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十個名字,名表中共有140個名字。一般情況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順序年復一年的循環重復使用,但遇到特殊情況,某些名字有可能從名表中“退休”。原來當某個臺風造成了特別重大的災害或人員死傷后,成了公眾知名的臺風,為了防止它與其他臺風同名,便從現行名表中將這個名字刪除,以后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