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么不造航天飛機,是國力不行嗎?
熱心網友
樓主理解的不錯。不造航天飛機,就是國力不行!航天飛機技術極端復雜,比登月的難度大的多!!!老美60年代末期就能登月,但直到80年代中后期航天飛機才能正式上天,而且到目前為止老美的航天飛機依然面臨可靠性不高的難題。航天飛機技術不但需要比一般飛船技術更高的航天技術,他還需要特有的飛機技術。目前世界上能掌握這種特殊飛機技術的國家很少,再加上航天飛機特有的重復火箭技術難度就更大。而再將這些技術整和到一起成為航天飛機的技術難度更大的多啦。我國綜合國力不夠,別說航天飛機所特有的飛機技術還僅僅處于理論探討階段。而且連一般民用飛機技術都難實用化。我國目前的飛機技術在國際上有這類技術的國家依然處于中游水平,實現航天飛機還需要相當大的努力才行呀。最后要說,目前老美的航天飛機,從多年情況看,基本是不很成功的。其商業價值很一般,與一次火箭競爭商業發射的競爭力明顯不足。航天飛機還需要在技術上有極大改進才能逐步替代傳統火箭。所以,目前的航天飛機技術不是各國未來航天技術的發展重點!!!這點上老美也不例外。
熱心網友
隨著中國航天器載人飛天成功,中國也逐漸進入航天強國行列。那么,中國何時像美國、俄羅斯那樣研制航天飛機又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據專家透露,我國暫無研制航天飛機的計劃,原因是就現有的任務,“神舟”系列航天飛船已能勝任。 專家介紹,航天飛機與航天飛船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可以回收并多次使用,而后者雖然可以回收,但不能作下一次發射。無論是航天飛機還是航天飛船,在返回地球經過大氣層時,都會與大氣層劇烈摩擦,產生大約2000℃到3000℃的高溫。為了降溫,美國航天飛機一般將“隔熱瓦”貼在航天飛機上,這就容易脫落,造成危險。而我國的“神六”則采用隔熱涂料,沒有掉落的危險。此技術為我國獨立開發研制,效果超過隔熱瓦。朱毅麟: 航天飛機,還有很大的特點,它可以坐七個人。現在的飛船,本身重量是7、8噸,能夠裝載人也就是一兩噸東西。航天飛機可以裝30噸,特別是航天飛機有很大的貨艙,有4。6米的直徑,可以裝好幾個衛星。另外像現在正在建造的國際空間段,大的長段,只有靠航天飛機送上去。哥倫比亞航天飛機失事之后,大的空間艙基本上沒有辦法運上去,處于維持狀態。只有等美國航天飛機重新飛行以后,再把它帶上去。 朱毅麟: 現在還有好幾個大的艙段,美國自己的生活艙,俄羅斯的實驗艙,日本的實驗艙,航天飛機從技術上來說是最先進的,但是它也非常復雜,一個很大的儲箱,兩個運載火箭,然后像一個大飛蛾一樣的大的飛機,構造很復雜。另外它的飛行過程,控制、氣動力帶來很多問題。再一個,每次發射之前,這些準備工作實際上很復雜,起碼得兩三個月時間。最后落實到,因為時間長,人工復雜,每次飛行,就得四到六億美元。拿俄羅斯的神舟火箭來說,大概三千萬到五千萬,大概是不到十分之一。 朱毅麟:總的來說,俄羅斯的東西是比較便宜,可以大量生產。這樣一比較,各有優勢,從可靠性來說,東西搞得越復雜,這個航天飛機上,比方有100萬個部件組成,百萬部件容易出問題。我這個飛船可能是幾萬個部件,那出問題的機會就少。我們平時使用照相機,功能多的話,往往你這里卡住,那兒卡住。簡單的傻瓜相機很方便。從這個角度來講,它非常復雜,也很先進,但是出問題,技術要高一點。從這兩種比較來說,飛船比較簡單,投資也比較少,研制時間和費用降低一些。 主持人 郭桐興:研制神舟系列的飛船,也是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 朱毅麟: 1987年我參加國家863航天技術專家委員會,由七個委員組成,當時主要任務是研究下一步我們中國搞載人航天走哪條道路,因為在這之前,蘇聯也成功了,載人飛船,美國人的航天飛機也成功了,到底走哪條路,后來專家們經過很多次討論,我們最后確定走載人飛船這條路比較符合我們的國情,一方面是經濟因素。一方面是從可靠性。 朱毅麟: 另外我們國家的基礎比較好,最主要我們國家有返回式衛星,在世界上除了俄羅斯、美國以外,還沒有國家能夠把衛星從軌道上返回。衛星上天,經過大氣層的摩擦,溫度很高。另外我們在飛船以內,機構、機械這方面的分析,這樣繼承過來比較方便一些。航天飛機,基本上要另起爐灶,而且有些地方要繼承航天技術。我們專家委員會的航空專家經過研究以后,最后認為,走載人飛船的道路是比較可行的。最后由中央決定,就搞載人飛船。 主持人 郭桐興:目前這樣理解,我們國家搞的神舟系列飛船,跟美國航天飛機相比較而言,各有優缺點,各自有各自的優勢。我們國家返回衛星技術,回收技術是處于領先的地位。 朱毅麟: 衛星的返回技術和飛船的返回技術是比較接近的,容易繼承。如果航天衛星回來,更多繼承大氣層的滑翔這方面的技術。因為有運載火箭多年的經驗,最后采用運載火箭發射載人飛船的道路。 主持人 郭桐興:這個也是我們國家等于是揚長避短,發揚我們的優勢,回避我們的弱勢。 朱毅麟: 我剛才講兩種航天,最后一種是空間站。我想說一下,我們的載人飛船,它到底是干什么用,我們不說它在政治上的問題。航天本身做什么用,主要是起一個天地往返的運輸工具用的,它真正的任務是怎么樣從地面把航天員把物資送到軌道上,給空間站對接,空間站是一個比較大的航天器,里面至少可以住三個人,國際航天站住六個人,像一個實驗室或者是招待所一樣,在軌道上不回來,人住進去,就做實驗,可以在里面生活、工作。人不能老呆在天上,上去、下來,靠什么呢?兩種,一種是航天飛機,每次7個人,他帶的東西比較多,他按照我們現在用的載人飛船,把兩個人,三個人,送到軌道上去,同空間站對接,貨物也是這樣,把貨物送到空間站。航天飛機說到底是一個運輸工具。如果你繼續要搞載人航天的話,下一步就是造空間站,如果空間站不造的話,飛船就沒有太大用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