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國債受“涼” 投資者可慧眼識金電子屏幕上閃爍著記賬式國債的交易價格,而關注的人甚少。今年8月底,深圳工行在深圳首家推出了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記賬式國債柜臺交易。工行深圳分行資金營運部的交易員把清淡交投的緣由歸咎于近期國債市場的震蕩,及投資者對國債交易的生疏。對于是否投資國債恐怕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但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人們在適當的時候把握機會。為此,記者專門走訪了有關專業人士。交易國債與存款:誰更劃算?專家以7年期、年利率為2%的記賬式國債為例,算了幾筆賬。從票面利率看,該期柜臺債券7年期,利率僅2%,低于5年期定期存款,似乎不劃算。但柜臺債券流動性高于定期存款,只要不是持有到期,就不見得不劃算。假如,1萬元存5年期定期存款,滿1年遇急用錢時,提前支取,銀行只按活期存款利率付息,實際利息收入為10000×0。72%×(1-20%)=57。6元。但若買入柜臺債券,滿1年后賣出,實際利息收入為10000×2%-0。06×10000/100=194元,比前者多收入136。4元,相當于3。4倍的收益。因此,只要存在提前支取的可能性,存定期不太劃算。又例如,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52%,扣除利息稅后為2。016%。持有柜臺債券3年,票面利率為2%,但每年付息一次,3年平均收益率為2。04%,高于3年期定期存款。可見,即使不提前支取,3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也不如柜臺債券。該人士還假設,未來3年內利率下調一次,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雖然不需下調,但債券價格卻隨之上升。他告訴記者,柜臺債券流動性類似于銀行定活兩便存款,假如存3年期定活兩便,滿3個月支取,利率按3個月利率1。71%打6折計算,實際收益率為10000×1。71%×60%/12×3×(1-20%)=20。52元。而持有柜臺債券3個月,將獲得收益:10000×2%/12×3-0。06×10000/100=44元,多收入23。48元。不過專家警告投資者,還應注意柜臺交易存在的風險。它的主要風險來自于利率變化。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成反比,利率降低,債券價格上升,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若投資人在買入債券后,遇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此時賣出債券將產生損失(高買低賣)。選取恰當買賣時機記賬式國債的交易類似于買賣股票,買賣時機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專家指出,投資者只要遵循以下3點。首先,若債券賣出凈價未發生變化,投資人任何時候買入債券都沒有差別。全價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只表明債券內含的利息在增加,投資人按全價支付的資金增加了,但增加的部分通過債券內含利息返還給投資人。因此,凈價不變,投資人成本沒有增加。其二,買賣有價差,當日買當日賣必然會虧本,因為銀行的買入價低于賣出價。因此,應計算一個不虧本的最短持有天數,即持有期間的內含利息減去買賣價差后的收益應高于存活期的稅后利息。以銀行日前報價為例,100元面值債券買入凈價99。95元,賣出凈價100。01元,價差為0。06元,應計利息0。22元,100×2%/365×天數-0。06≥100×0。72%/365×天數×(1-20%),計算結果,天數≥15天,這意味著投資人只要持有15天以上,肯定比存活期劃算。該人士總結,柜臺債券有很強的流動性,投資者沒有必要把它當作長期債券看待,可以把它看成是享受高于定期存款收益的“活期存款”。專家稱,若投資人預計利率將降低,可大量買入債券,待利率真正降低,導致債券價格上漲時,賣出債券即可獲得高于利息的可觀收益。若預計利率將上升,投資人可賣出手中債券,先獲利,待利率真正上升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時,再買入債券,這時的債券實際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深圳商報記者李欽實習生熊林歡)鏈接國債的凈價與全價行內有句話叫“行情看凈價,結算按全價”。凈價是指扣除按債券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后的債券價格。全價等于凈價加上應計利息。凈價交易是以凈價掛牌,而實際的資金收付按照全價計算。凈價能真實地反映債券價值的變動情況。。

熱心網友

國債受“涼” 投資者可慧眼識金電子屏幕上閃爍著記賬式國債的交易價格,而關注的人甚少。今年8月底,深圳工行在深圳首家推出了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記賬式國債柜臺交易。工行深圳分行資金營運部的交易員把清淡交投的緣由歸咎于近期國債市場的震蕩,及投資者對國債交易的生疏。對于是否投資國債恐怕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但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人們在適當的時候把握機會。為此,記者專門走訪了有關專業人士。交易國債與存款:誰更劃算?專家以7年期、年利率為2%的記賬式國債為例,算了幾筆賬。從票面利率看,該期柜臺債券7年期,利率僅2%,低于5年期定期存款,似乎不劃算。但柜臺債券流動性高于定期存款,只要不是持有到期,就不見得不劃算。假如,1萬元存5年期定期存款,滿1年遇急用錢時,提前支取,銀行只按活期存款利率付息,實際利息收入為10000×0。72%×(1-20%)=57。6元。但若買入柜臺債券,滿1年后賣出,實際利息收入為10000×2%-0。06×10000/100=194元,比前者多收入136。4元,相當于3。4倍的收益。因此,只要存在提前支取的可能性,存定期不太劃算。又例如,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52%,扣除利息稅后為2。016%。持有柜臺債券3年,票面利率為2%,但每年付息一次,3年平均收益率為2。04%,高于3年期定期存款。可見,即使不提前支取,3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也不如柜臺債券。該人士還假設,未來3年內利率下調一次,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雖然不需下調,但債券價格卻隨之上升。他告訴記者,柜臺債券流動性類似于銀行定活兩便存款,假如存3年期定活兩便,滿3個月支取,利率按3個月利率1。71%打6折計算,實際收益率為10000×1。71%×60%/12×3×(1-20%)=20。52元。而持有柜臺債券3個月,將獲得收益:10000×2%/12×3-0。06×10000/100=44元,多收入23。48元。不過專家警告投資者,還應注意柜臺交易存在的風險。它的主要風險來自于利率變化。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成反比,利率降低,債券價格上升,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若投資人在買入債券后,遇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此時賣出債券將產生損失(高買低賣)。選取恰當買賣時機記賬式國債的交易類似于買賣股票,買賣時機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專家指出,投資者只要遵循以下3點。首先,若債券賣出凈價未發生變化,投資人任何時候買入債券都沒有差別。全價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只表明債券內含的利息在增加,投資人按全價支付的資金增加了,但增加的部分通過債券內含利息返還給投資人。因此,凈價不變,投資人成本沒有增加。其二,買賣有價差,當日買當日賣必然會虧本,因為銀行的買入價低于賣出價。因此,應計算一個不虧本的最短持有天數,即持有期間的內含利息減去買賣價差后的收益應高于存活期的稅后利息。以銀行日前報價為例,100元面值債券買入凈價99。95元,賣出凈價100。01元,價差為0。06元,應計利息0。22元,100×2%/365×天數-0。06≥100×0。72%/365×天數×(1-20%),計算結果,天數≥15天,這意味著投資人只要持有15天以上,肯定比存活期劃算。該人士總結,柜臺債券有很強的流動性,投資者沒有必要把它當作長期債券看待,可以把它看成是享受高于定期存款收益的“活期存款”。專家稱,若投資人預計利率將降低,可大量買入債券,待利率真正降低,導致債券價格上漲時,賣出債券即可獲得高于利息的可觀收益。若預計利率將上升,投資人可賣出手中債券,先獲利,待利率真正上升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時,再買入債券,這時的債券實際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深圳商報記者李欽實習生熊林歡)鏈接國債的凈價與全價行內有句話叫“行情看凈價,結算按全價”。凈價是指扣除按債券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后的債券價格。全價等于凈價加上應計利息。凈價交易是以凈價掛牌,而實際的資金收付按照全價計算。凈價能真實地反映債券價值的變動情況。。

熱心網友

國債受“涼” 投資者可慧眼識金電子屏幕上閃爍著記賬式國債的交易價格,而關注的人甚少。今年8月底,深圳工行在深圳首家推出了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記賬式國債柜臺交易。工行深圳分行資金營運部的交易員把清淡交投的緣由歸咎于近期國債市場的震蕩,及投資者對國債交易的生疏。對于是否投資國債恐怕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但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人們在適當的時候把握機會。為此,記者專門走訪了有關專業人士。交易國債與存款:誰更劃算?專家以7年期、年利率為2%的記賬式國債為例,算了幾筆賬。從票面利率看,該期柜臺債券7年期,利率僅2%,低于5年期定期存款,似乎不劃算。但柜臺債券流動性高于定期存款,只要不是持有到期,就不見得不劃算。假如,1萬元存5年期定期存款,滿1年遇急用錢時,提前支取,銀行只按活期存款利率付息,實際利息收入為10000×0。72%×(1-20%)=57。6元。但若買入柜臺債券,滿1年后賣出,實際利息收入為10000×2%-0。06×10000/100=194元,比前者多收入136。4元,相當于3。4倍的收益。因此,只要存在提前支取的可能性,存定期不太劃算。又例如,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52%,扣除利息稅后為2。016%。持有柜臺債券3年,票面利率為2%,但每年付息一次,3年平均收益率為2。04%,高于3年期定期存款。可見,即使不提前支取,3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也不如柜臺債券。該人士還假設,未來3年內利率下調一次,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雖然不需下調,但債券價格卻隨之上升。他告訴記者,柜臺債券流動性類似于銀行定活兩便存款,假如存3年期定活兩便,滿3個月支取,利率按3個月利率1。71%打6折計算,實際收益率為10000×1。71%×60%/12×3×(1-20%)=20。52元。而持有柜臺債券3個月,將獲得收益:10000×2%/12×3-0。06×10000/100=44元,多收入23。48元。不過專家警告投資者,還應注意柜臺交易存在的風險。它的主要風險來自于利率變化。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成反比,利率降低,債券價格上升,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若投資人在買入債券后,遇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此時賣出債券將產生損失(高買低賣)。。

熱心網友

國債受“涼” 投資者可慧眼識金 電子屏幕上閃爍著記賬式國債的交易價格,而關注的人甚少。 今年8月底,深圳工行在深圳首家推出了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記賬式國債柜臺交易。工行深圳分行資金營運部的交易員把清淡交投的緣由歸咎于近期國債市場的震蕩,及投資者對國債交易的生疏。 對于是否投資國債恐怕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但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有助于人們在適當的時候把握機會。為此,記者專門走訪了有關專業人士。 交易國債與存款:誰更劃算? 專家以7年期、年利率為2%的記賬式國債為例,算了幾筆賬。從票面利率看,該期柜臺債券7年期,利率僅2%,低于5年期定期存款,似乎不劃算。但柜臺債券流動性高于定期存款,只要不是持有到期,就不見得不劃算。 假如,1萬元存5年期定期存款,滿1年遇急用錢時,提前支取,銀行只按活期存款利率付息,實際利息收入為10000×0。72%×(1-20%)=57。6元。但若買入柜臺債券,滿1年后賣出,實際利息收入為10000×2%-0。06×10000/100=194元,比前者多收入136。4元,相當于3。4倍的收益。因此,只要存在提前支取的可能性,存定期不太劃算。 又例如,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52%,扣除利息稅后為2。016%。持有柜臺債券3年,票面利率為2%,但每年付息一次,3年平均收益率為2。04%,高于3年期定期存款。可見,即使不提前支取,3年期定期存款的收益也不如柜臺債券。 該人士還假設,未來3年內利率下調一次,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雖然不需下調,但債券價格卻隨之上升。 他告訴記者,柜臺債券流動性類似于銀行定活兩便存款,假如存3年期定活兩便,滿3個月支取,利率按3個月利率1。71%打6折計算,實際收益率為10000×1。71%×60%/12×3×(1-20%)=20。52元。而持有柜臺債券3個月,將獲得收益:10000×2%/12×3-0。06×10000/100=44元,多收入23。48元。 不過專家警告投資者,還應注意柜臺交易存在的風險。它的主要風險來自于利率變化。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成反比,利率降低,債券價格上升,利率上升,則債券價格下跌。若投資人在買入債券后,遇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此時賣出債券將產生損失(高買低賣)。 選取恰當買賣時機 記賬式國債的交易類似于買賣股票,買賣時機的把握顯得尤為重要。專家指出,投資者只要遵循以下3點。 首先,若債券賣出凈價未發生變化,投資人任何時候買入債券都沒有差別。全價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只表明債券內含的利息在增加,投資人按全價支付的資金增加了,但增加的部分通過債券內含利息返還給投資人。因此,凈價不變,投資人成本沒有增加。 其二,買賣有價差,當日買當日賣必然會虧本,因為銀行的買入價低于賣出價。因此,應計算一個不虧本的最短持有天數,即持有期間的內含利息減去買賣價差后的收益應高于存活期的稅后利息。 以銀行日前報價為例,100元面值債券買入凈價99。95元,賣出凈價100。01元,價差為0。06元,應計利息0。22元,100×2%/365×天數-0。06≥100×0。72%/365×天數×(1-20%),計算結果,天數≥15天,這意味著投資人只要持有15天以上,肯定比存活期劃算。 該人士總結,柜臺債券有很強的流動性,投資者沒有必要把它當作長期債券看待,可以把它看成是享受高于定期存款收益的“活期存款”。 專家稱,若投資人預計利率將降低,可大量買入債券,待利率真正降低,導致債券價格上漲時,賣出債券即可獲得高于利息的可觀收益。若預計利率將上升,投資人可賣出手中債券,先獲利,待利率真正上升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時,再買入債券,這時的債券實際收益率高于票面利率。(深圳商報記者李欽實習生熊林歡) 鏈接 國債的凈價與全價 行內有句話叫“行情看凈價,結算按全價”。凈價是指扣除按債券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后的債券價格。全價等于凈價加上應計利息。凈價交易是以凈價掛牌,而實際的資金收付按照全價計算。凈價能真實地反映債券價值的變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