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問”10月17日的提問中有一道題“為什么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采納的答案中有沒有什么問題?
熱心網友
我覺得在“下雪不冷”上還有補充:下雪不冷一方面是相對于下雪冷來說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在下雪的時候,空中有大量的云,會使得大地向宇宙中反射的能量減少鄙人補充完畢。
熱心網友
如果下雪時比化雪時冷的話那么 化雪時的雪應該不會化掉才對啊。沒錯,形成雪時,要釋放出一定的熱量,化雪時需要吸收更多的熱量,但這兩個熱量放出和吸收的地方不同,形成雪時在空中,化雪時在地面,直接影響氣溫和人的感覺,其實化雪時沒有感覺更冷,只是下雪時是受暖濕氣流控制而異常的熱,相對的,化雪時就冷了。其實,真正的下雪過程熱量分析是這樣的,水蒸氣上升或被冷空氣抬升到高空,這時水蒸氣都凝成了小冰晶,所以放熱的過程就到此結束了,此時是形成云的階段,下雪還早呢,接著,冰晶,落下來的過程中不斷相互結合,部分融化,形成雪,這個下雪的過程實際還是吸熱的。
熱心網友
只有在暖空氣形成低氣壓時,氣流上升,水蒸氣才能在上升不斷降溫直到飽和;然后凝結致雨(雪)。氣溫低時水蒸氣下降,反而不會降雨(雪)。溫度高低是相對而言的,不要鉆牛角尖。
熱心網友
化雪在下雪后,溫度還沒有回升,而化雪時又要吸收大量的熱,所以比下雪時更冷
熱心網友
同意‘金師傅’的話,是因為雪融化會吸收大量的熱。
熱心網友
這句話應該理解為:冬天下雪很冷,為什么化雪時更冷? 因為化雪時有一個固體溶化為液體的過程,這個過程要吸收大量的熱,從而使周圍的溫度變得更低。所以化雪比下雪更冷。 “下雪不冷”是相對于“化雪”而言的,我曾經看見初二學生回答時,說下雪時空氣的水分變成固體雪時要放熱,所以不冷還暖和。真想不透,北風怒號,雪花飄飄,竟然不冷還暖和! 初二的物理中,只考慮地面上的物態變化,不考慮天氣情況。因為人們首先感受到的是地面上的冷空氣,而不是半天云的什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