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怎能樣理解“上善若水”這句詞句的原意? 有什么典故嗎?
熱心網友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也好像是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上善”也就是道德。人達到了上善的境界,仿佛就如同水一樣不再受形體的拘束了。水善于利用萬物,卻不與萬物相爭。水總是呆在人們不愿呆的地方,這樣的性格,幾乎和道沒有兩樣。人達到了上善的境界就會有如下的表現:“居”善于與“地”聯系起來;“心”善于與“淵”聯系起來,“與”善于與“仁”聯系起來,“言”善于與“信”聯系起來,“正”善于與“治”聯系起來,“事”善于與“能”聯系起來,“動”善于與“時”聯系起來。只有能夠做到“不爭”的時候,才算是達到了“無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