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進的醫院被描繪為,醫生在電腦鍵盤上操縱手術刀,這是如何實現的?
熱心網友
我國到處都有在開展,大到腦外科,小到一般的腹腔鏡、胃鏡、膀胱鏡等等,原理很簡單,就是將計算機和機械有機的結合.這種最大的好處還是以后能夠遠程會診,其他沒什么的,都還是要備皮、消毒等等,準備工作比一般的手術還麻煩的多.
熱心網友
微創手術就是在電腦前操作手術刀的。關于內鏡微創手術說起開刀手術,人們就會聯想到長長的手術疤痕、流血和痛苦。然而,一種只需在手術部位打幾個小孔就能做大手術的方法,即內鏡微創手術,近年來在許多醫院開展起來。內鏡微創手術包括腹腔鏡、胸腔鏡、關節鏡、膀胱鏡、喉鏡等內鏡手術。1987年,一位法國醫生施行了首例內鏡下膽囊切除術,1991年,我國(包括浙江省人民醫院)也開展了此項手術。內鏡微創手術改變了傳統的外科手術方法,不必切開患者的腹腔或者胸腔等,在人工充氣條件下,用器械代替外科醫生的手,通過內鏡和電視,在熒屏顯示下完成手術,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和術后疤痕小等優點。例如傳統膽道手術,通常術后三四天后才能恢復飲食,7天后才能出院;而內鏡微創膽道術后,6小時即可進食,一兩天后即可出院。內鏡微創手術后切口感染、腸粘連、腸梗阻和心肺等并發癥遠較傳統開腹手術為少。內鏡微創手術主要依賴于現代高科技的成果。由于現代高清晰度電視、計算機、光導纖維、精密加工、生物材料等技術被廣泛運用于醫療設備制造領域,各種高精密度和小型化的多功能手術器械、內鏡吻合器的誕生,使得一些外科手術可以用機械手代替人工手,操作也變得簡單易行。目前內鏡微創手術已涉及普外科、婦產科、泌尿科、胸外科、骨科、神經外科、五官科及整形科等。
熱心網友
道理很簡單,就和玩電腦游戲.
熱心網友
微創手術
熱心網友
你說的是頭部伽瑪刀 頭部伽瑪刀并不是真正的手術刀,而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放射治療設備,其全稱是:伽瑪射線立體定向治療系統。它將許多束很細的伽瑪射線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照射進人體,并使它們都在一點上匯聚起來形成焦點。由于第一束射線的劑量都很小,不會對它穿越的人體組織造成損害;而許多束射線匯聚的焦點處則形成很高的劑量,只要將焦點對準病變部位,就可以象手術刀一樣準確地一次性摧毀病灶,達到無創傷、無出血、無感染、無痛苦、迅速、安全、可靠的神奇療效。 伽瑪刀是瑞典人于1968年首先制造成功的,經過大量的動物實驗,70年代開始應用于臨床。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各地已經裝備頭部伽瑪刀100多臺,累計治療病人五萬多例,在某些疾病方面,已呈現出取代傳統外科手術的趨勢。 頭部伽瑪刀是一種價值昂貴的大型設備,每臺價值人民幣2000多萬元,因此它的治療收費也比較高,依治療情況不同,國內收費每人每次治療為人民幣1。5-2。5萬元左右。頭部伽瑪刀的治療過程 頭部伽瑪刀要由一組經專門訓練的人員操作。病人經過一系列檢查,確定系頭部伽瑪刀適應癥后,即可進行治療。治療前,須給病人頭部安裝立體定位框架,在此過程中,對病人枕額部進行消毒和很小的局部麻醉。然后,病人帶著頭架進行MRI或CT掃描,以獲取治療計劃所需的圖像。 之后,病人休息,醫生將已經取得的圖像數據等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自動制定治療方案并將該治療方案傳輸給頭部伽瑪刀控制系統。 治療開始,病人進入治療室并仰臥于治療床上,固定好病人頭部并做好敏感部位的保護后,啟動控制系統。控制臺按照接受到的治療方案在計算機自動控制下對病人進行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病人清醒、無疼痛和其它不適感。醫生可通過攝像對講系統觀察及詢問病人的情況。 治療結束后,控制系統自動將病人退出,病人卸下立體定位框架。大部分病人隨即可以離開醫院,有些病人需觀察1-2天,便可出院。 。
熱心網友
就是微創手術啊,通過屏幕觀察體內的操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