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中正常睡覺稱為_躺著睡覺稱為_,坐著睡覺稱為_
熱心網友
眠 寢 寐 現代人說的“睡覺”,連小孩子都懂,就是進入睡眠狀態了。但在古漢語里,“睡覺”的意思卻是睡醒了。例如唐人白居易《長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意為:楊貴妃剛睡醒,頭上云髻偏到一邊,花冠還沒整理好,就走下堂來。宋人程顥《偶成》詩:“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意為整日閑暇,沒有不從容為之的事,一覺醒來,已是紅日映窗了。 原來,在古漢語里,“睡”與“覺”分別是兩個詞。“睡”的原始義是打瞌睡,例如“將吏被介胄而睡”,意為將官們都穿著鎧甲打瞌睡;“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意為衛鞅不停地陳說自己的主張,可穆公卻常常打瞌睡,根本就沒聽見。這里的“睡”都是打瞌睡,決非躺在床上睡覺的意思。至于“睡”表示睡覺、睡著的意思,是后起的意義。“覺”有兩音,讀jué音當省悟、發覺、啟發、使覺悟講;讀jiào音當睡醒講,如《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憂,尚寐無覺。”意為:自我出生之后,連續遭到各種憂患,最好是沉睡下去不要醒來。《莊子·齊物論》:“覺而后知其夢也。”意為睡醒以后才知道那是一場夢。 “寢室”“臥室”“夢寐”“安眠”這些詞語中,各包含著“睡”的一個同義詞:“寢”“臥”“寐”“眠”。其中“寢”“臥”二詞的古今詞義,仍有細微的差別——“寢”古漢語指躺在床上休息,不一定睡著;現代漢語則指睡覺;“臥”古漢語指趴在矮桌子上睡覺,現代漢語則指躺下。“寐”“眠”二詞,古今義同,都是入睡、睡眠的意思。
熱心網友
兩個過程睡 躺下睡眠覺 JUE 需要第二天能醒過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不叫睡覺而叫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