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了解華彥鈞和他的最主要作品的朋友談談對他這部作品的看法和感受謝謝!

熱心網友

一個可憐的民間藝人,一個無可奈何的盲人,一個名不副實的道士,多少60年代的人因他的一首《二泉映月》而流淚。它陪我走過整個青春直到中年!每當我獨奏起這首曲子,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傷感……阿炳?。?1世紀的太陽,還照著你的墳頭嗎?

熱心網友

要真正欣賞一個作品 先要了解作者和背景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無錫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親華清和(號雪 梅)為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當家道士,母親秦氏出身農家,曾嫁與秦家,婚后不久便守 寡,與華清和的結合遭到族人痛罵,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來就被 父親送至無錫縣東亭鎮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撫養,8歲后帶回道觀,取學名華彥鈞,小 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讀書。   華雪梅精通各種樂器和道家音樂。而阿炳幼時便表現了罕見的音樂天賦,在他10 歲那年,父親便教他迎寒擊石模擬擊鼓,練習各種節奏(后成為當地有名的司鼓手)。 12歲那年,阿炳開始學吹笛子,父親經常要他迎著風口吹,且在笛尾上掛鐵圈以增強 腕力,后來索性將鐵圈換成了秤砣;阿炳在學二胡的時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 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繭,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壯得多,這與他常年 練習分不開的。17歲時,阿炳正式參加道教音樂吹奏,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 嗓子,被人們譽稱為“小天師”。  ?。保梗保茨?,華雪梅去世,阿炳成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與堂兄華伯陽輪流主管雷 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經營不善,阿炳又染上惡習,生活逐漸潦倒,在他34那年, 雙目相繼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頭,賣藝為生。1939年,阿炳與江陰農村寡婦 董彩娣結為夫婦。  ?。保梗担澳晗?,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為阿炳演奏錄音,此 時阿炳已完全荒棄音樂達三年之久,經過三天的練習,分兩次錄音,共留下《二泉映 月》《聽松》《寒春風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琵 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  ?。保梗担澳辏乖拢醒胍魳穼W院民樂系擬聘阿炳為教師,但當時他已身患重病,無 力應聘,12月4日與世長辭,葬于無錫西郊山腳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 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樂上的成就,遠遠超越了家傳師承的藩籬,博采眾長,廣納群技,把對痛 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過音樂反映出來。他的音樂作品,滲透著傳統音樂的精髓,透露 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滿著強烈的藝術感 染力。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最開始為無標題目音樂,是阿炳經過長期的修改演繹, 結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發展形成,是我國民間音樂的精華之一,現已在國內外廣為流 傳。阿炳經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 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為動人。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象鵝毛似的 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凄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 。。。。。。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 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 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出凄厲欲絕的裊裊之 音?!?  這首曲子開始并無標題,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賣藝時并未演奏此曲,阿 炳曾把它稱做“自來腔”,他的鄰居們都叫它《依心曲》,后來在楊蔭瀏、曹安和錄音 時聯想到無錫著名景點“二泉”而命名為《二泉映月》(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 第二泉”),這時方定下曲譜。賀綠汀曾說:“《二泉映月》這個風雅的名字,其實與 他的音樂是矛盾的。與其說音樂描寫了二泉映月的風景,不如說是深刻地抒發了瞎子阿 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無錫舉行的一次音樂會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 博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1951年,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 10周年國慶時,中國對外文化協會又將此曲作為我國民族音樂的代表之一送給國際友 人。從此,此曲在國內外廣泛流傳,并獲得很高評價。1985年,此曲在美國被灌成 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國樂曲中名列榜首。我是學二胡的(業余哈),這個曲子不是最難的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曲子拉起來是最有感覺的這種感覺不但在于曲調,更在感情。當然聽和拉完全是兩種感覺,還是說聽吧~~對二泉映月 有無數好評與贊美那些都說得很好,但是我覺得這支曲子那些評價顯得淺薄了些,我不是音樂家,連一個音樂人也不算上,但是,聽了這支曲子,不自覺地就會想到:此曲只應天上有……“悲”貫穿全曲,但不是那種陡然,突兀的它有完美的鋪陳,有完美的過渡讓人聽著是黯然淚下……不論我在什么時候,不論那時我有多煩躁、亢奮、激動,每當我聽到二泉映月,總就在瞬間平靜下來這就是音樂的力量~!我覺得真正的依據評價是:這是要跪著聽的音樂。可能震撼人心靈的音樂還不算少,但是 如《二泉映月》般能震撼人靈魂的音樂卻寥寥無幾……………………另外: 這是對全曲通評《二泉映月》以一聲長嘆開頭,這是人類之嘆,象初生嬰兒的哭聲,懂了事,通了人情的人不能不嘆,你要發展要完美就遇到坎坷,你不能不嘆!這一聲長嘆是超人之嘆,亦是常人之嘆。為什么嘆?下面的第一主題就演釋一股泉水在幽暗、曲折、深邃、崎嶇的山谷中嗚咽地奔突,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一股在山谷奔突的泉水,曲折而艱難。如華彥鈞這樣的人生是奔突在禿山寒石荒漠中的流沙,連水的滋潤都沒有,每步都是苦難,都是掙扎,都是突圍,都是把生命抻得很細很長欲斷的程度,有時又壓得很扁很小,擠壓炸了沒了的程度。但是,生命就是生命,他苦難而不屈服,歷經磨難而更加堅韌,失敗后更激起昂揚斗志,這才是生命的價值和華彩。而如賈寶玉似的生命,他也有煩悶、有苦煩,他的生命泉水如在蘇州園林假山石中奔突的泉水,雖曲折變幻而凜冽潤澤,有韻有聲!《二泉映月》第一個主題是生命嘆息后對生命的形象描繪:這樣路途險阻的山路,這樣奔流不息的水流,這樣游刃有余堅韌耐磨的生命,正是在忽明忽暗忽高忽低忽平忽險忽堅忽柔的山谷中歷練呀!華彥鈞抓住了生命的真諦,先用音符形象地描繪他在苦難中的煉獄過程,這是對真生命的如實描摹,用音符描摹得如此逼真透徹每個人的心靈、骨髓、魂魄,確實前無古人。第二樂章是對生命的頌歌。這個頌歌用稍有變化的音符重復6次,反復詠嘆歌吟,其意是生命如此艱辛、生命如此可愛、生命如此多變、生命因艱辛多變耐磨、而可愛可親,生命于人只有一次,無論怎么艱辛苦難也讓他發光煥彩,在詠嘆歌吟的音節中時時跳躍著顯示清風明月、流水飄花的美艷篇章,展示著大自然的華美,美麗的大自然既能撫慰受苦的心靈,又能激勵人向上……。世間的音符在華彥鈞手指下變幻出如此迷人的音色,《二泉映月》的音色是美麗動人至深的,她的微妙旋律能震撼、敲擊每個人的心靈牽扯的每一絲神經撥弄出每個人的情之所鐘,身之所感,心之所盼,神之所嘆!那種娓婉、那種纏綿、那種沉郁、那種不棄不舍的追求、那種如泣如訴的哀怨、那種含著淚水的昂揚和笑臉,表現了華彥鈞雖歷經苦難折磨而對生活依然熱戀的情感、嘆息、傾訴、描繪苦難、惋嘆生活、品味苦難、超躍苦難、熱戀生活、希望生活、戰勝生活、哀而不悲、怨而不怒,如在陰晴互變的天氣中行在山陰道上,風光旖旎中有一種昂揚柔韌的高雅情調。

熱心網友

比較喜歡他的作品

熱心網友

如果說憤怒出詩人的話,那么只有痛苦才能出音樂人.他記錄下的不僅是一段不朽的音樂,同時記錄下的是一段中華民族痛苦的歷史.只有用任何語言文字都無法表達時所產生的音樂才最打動人心。如果你忘記了歷史的話,那么,就請聽聽阿炳的音樂吧!記住,一定要用心去聽!

熱心網友

他可憐了(從他的音樂中聽出的),不過他的音樂風格和別人很不相同.所以他是我的偶像.

熱心網友

《二泉映月》很小就聽過,太感人了!他的身世讓我對他更敬佩!

熱心網友

你查查我上傳的資料,上面寫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