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就像為什么1是1 ,而不會(huì)1是3一樣!

熱心網(wǎng)友

以前慕名去北京都一處吃燒麥,看到店堂里的一塊牌子店堂看到上說。“燒麥”原寫作“稍麥”,皮是半燙面做的,兩面撲上熟面粉,這樣蒸熟的燒麥青白透明,褶紋整潔清晰,頂端泛著白霜,酷似叢叢將熟的麥穗,所以得名“稍麥”。說實(shí)話我也沒見過青白色的麥穗是什么樣子,到底跟這“燒麥”象不象,只好硬記住這說法,后來在別的資料里看到說這種小吃其外形束折如花,皮薄餡嫩。各地又寫作“燒麥”、“燒賣”、“稍梅”、“燒梅”等。都是同一樣?xùn)|西。我想大概是說它樣子象“麥”“梅”之類的挺象的吧。

熱心網(wǎng)友

自明代以來,燒麥即為著名的風(fēng)味小吃。燒麥狀似石榴,以皮薄餡爽、芳香撲鼻、令人垂涎而得名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燒麥皮為面粉制成,吃時(shí)又要“趕燒”,便叫“燒麥”。原料:面粉500克,地瓜粉300克,豆腐4塊,花生油、瘦肉、香菇、墨魚、小蔥、明筍干適量;麻油、醬油適量。做法:面粉500克,清水300克,用水拌和成團(tuán),搓成長(zhǎng)條,再切成丁,用手壓扁,用搟面杖加工成很薄的面皮。筍干洗凈,下鍋煮熟透,剁成“筍泥”,瀝干水;然后將瘦肉、香菇、明菇干、墨魚等配料切成小粒,小蔥切成蔥花,一起放入油鍋中炒熟,加入精鹽醬油,用盆盛起。豆腐、地瓜粉拌勻,連同其他熟料共制成餡心盛盆待用。把加工好的面皮,包上餡心做成石榴狀,放入蒸籠,旺火蒸20分鐘,即可取出裝盤,邊裝邊淋上熟食油、麻油。特色:清香可口、皮薄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