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臍橙,金燦燦、香幽幽,贛南物產之瑰寶。一流的品質,120多萬畝的種植規模,令世人對贛南臍橙刮目相看。 然而,若問贛南寶藏幾許?或許多數贛南人會脫口而出:鎢、稀土、螢石……唯獨難以想到這司空見慣的臍橙。 其實,臍橙是贛南最為珍貴的寶藏。它不像鎢、稀土、螢石等礦藏那樣,以有限的實物形態存在于崇山峻嶺中,而是無形地深藏于贛南獨特的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里,實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寶藏”! 市委、市政府把贛南臍橙作為唯一的農業產業列入“四大產業集群”加以培植,無疑是個目光遠大的戰略決策,一個貫穿了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抉擇!這一決策的實施,必將引發贛南臍橙業的轉型升級,描繪出這一產業發展的新畫卷! 就臍橙產業集群建設的相關問題,記者最近走訪了贛南臍橙發源地信豐,全國著名的臍橙之鄉安遠、尋烏,以及正在奮起直追的“三南”、贛縣。 一路采訪,一路壯景,一路激動與沉思。看不盡奇跡般的滿山臍橙園,聽不完傳奇般的興果富民事。所見所聞,令記者強烈感受到:打造起百億元臍橙產業集群的決策,必將進一步喚起千萬果農開發臍橙的極大熱情,臍橙產業目標的完成有把握如期實現! 在贛南臍橙的發祥地信豐縣,百里臍橙果滿枝頭,臍橙節氣氛在城鄉日見濃烈。行伍出身的原縣委副書記郭森,從脫下戎裝到前些年退居二線,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到現在,他一直是引領信豐臍橙發展的“擎旗人”。他認為,決策者的思路,決定著一個產業發展速度、質量和方向。贛南山多地少。山水之多,讓外人無法想像;地之少,更讓外人難以置信。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國內柑桔權威、華中農業大學教授章文才把從遙遠的異國帶回的臍橙種苗,滿臉珍重地送到信豐安西園藝場,點燃了贛南臍橙產業發展的星星之火。1980年,黨中央、國務院向贛南派出了陣容龐大的中國科學院贛南山區綜合考察隊。是他們用科學眼光,透視出深藏贛南大山的“綠色寶藏”——柑桔,尤其是臍橙。他們斷言:贛南發展臍橙種植業的氣候、土壤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臍橙的最適宜種植區。此外,贛南地處粵、閩、湘、贛四省交匯處和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圈的圓心位置,處于我國高檔柑橙鮮果消費市場的最前沿,在與美國等國外臍橙競爭時,可就近占領市場。 不冷不熱,獨特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盆地丘陵特有的溫差,肥沃深厚的土壤,牢牢地構成了贛南臍橙品質的核心競爭力,別的地方無法效仿、無法替代。這種天造地設的優勢,豈不是上蒼賜予贛南的無盡寶藏? 然而,贛南臍橙幾十年發展道路并不平坦。“山上再造”工程之后,贛南臍橙的發展被冷落了幾年,直到本世紀初,市委、市政府確定把贛南建成中國一流、亞洲最大、世界著名臍橙主產區的目標,又把臍橙開發推向了一個高潮。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3至5年內把臍橙培植成超億元產值的產業集群,為這一產業大踏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決策保障與政策支持。 信豐縣果業局局長王慶盛、龍南縣果業局局長廖智慧等認為,培植臍橙產業集群,把贛南臍橙做成品質最優、效益最高的產業完全有可能。 首先,一流的產品質量、120多萬畝的種植規模,日益完善的產業體系,構成了良好的贛南臍橙產業基礎。其次,市場定位明晰,前景廣闊。由于贛南臍橙品質比美國新奇士毫不遜色,甚至略勝一籌,深得消費者喜愛。贛南臍橙的消費群體為國內大中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果品已開始走出國門,進入東南亞和歐盟,出口量占30%強,在國際市場上頗具影響力。其三,產業規模已經形成。贛南已有14萬農戶憑借熟練的栽培技術規模種植臍橙,而且因此邁入了小康。受其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將進入這一產業。 規模、市場和技術三大產業基礎,將牢牢地支撐起贛南臍橙這個大型產業集群。從2005年開發年度起,全市每年可開發15萬畝以上。至2010年,就可達到或超過200萬畝,為美國現有面積的1。33倍。到那時,投產面積可達160萬畝。按畝產2噸計,總產可達320萬噸。按鮮果每噸售價2400元計,總產值可達76。8億元。再依照美國臍橙產業四個“四分之一”(即果農鮮果銷售額占1/4,包裝運輸業占1/4,批發商賺1/4,零售商賺1/4),那么產業集群產值就可達300多億元。試想,在贛南,還有哪個產業可與臍橙產業爭高低?在全球,又有哪個國家哪個地方的臍橙可與贛南稱伯仲?! 實踐即將作出證明:世界臍橙之“牛耳”,非贛南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