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在些儀式上看到師傅會上一些短香,我想知道這些短的香和我們平時一般上的長的香有什么區(qū)別呢?有什么特別的意義呢?感謝:)
熱心網(wǎng)友
那個叫“上檀香”,在大供桌前面有個小桌,上面有個小香爐,里面燃的是劈開檀木條。有些地方?jīng)]有檀木流通,就用一種以檀香粉加工成條柱狀的短香代替。其實(shí),佛教中最原始的“香”就是指檀木條,而并非是現(xiàn)在燒得最多的那種長的線香~線香是中國特色的東西,儒、道、民間信仰上用的香基本只有這種。據(jù)說,佛祖釋迦牟尼于菩提樹下成道后開始弘揚(yáng)佛法,講經(jīng)傳道。當(dāng)時正值印度炎熱的天氣,信徒皆昏昏欲睡。于是佛祖叫人遍尋能發(fā)出散發(fā)香氣的木頭(其中一種就是旃檀木)拿來燃點(diǎn),木材散發(fā)出的香味白天可提神醒腦、振奮精神,到了晚上還能驅(qū)除蚊蚋。后來,因?yàn)椤度A嚴(yán)經(jīng)》主張“法供養(yǎng)”為最上供養(yǎng)~就是以真實(shí)的修行和傳播教義為供養(yǎng);據(jù)此精神,佛教先賢又給檀香賦予了“法義”~象征意義。檀香的象征意義主要有:1、象征持戒精嚴(yán)、梵行無染,梵行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這種梵行又可以感召他人離諸穢惡。比如,香贊云:戒定真香,虔誠修供養(yǎng),普令聞熏,善根皆增上。2、象征佛法的傳播。比如,香贊云: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香氣心光,悉遍滿十方。3、象征佛菩薩與眾生間的心靈感應(yīng)。比如,香贊云:誠意方殷,諸佛現(xiàn)全身。誠感佛慈,加護(hù)恒吉祥。另外,香的種類主要有: 原態(tài)香材 香料經(jīng)過清洗、干燥、分割等簡單的加工制作而成。原態(tài)香材能保留香料的部分原始外觀特征,如檀香木片、沉香木塊等。(檀木條就是此類) 線香 常見的直線形的熏香,還可細(xì)分為豎直燃燒的“立香”,橫倒燃燒的“臥香”,帶竹木芯的“竹簽香”等等。 盤香 又稱“環(huán)香”,螺旋形盤繞的熏香,可掛起,或用支架托起熏燒,有些小型的盤香也可以直接平放在香爐里使用。 塔香 又稱“香塔”,圓錐形的香,可放在香爐中直接熏燒。 香丸 豆粒大小的丸狀的香。 香粉 又稱“末香”,為粉末狀的香。 香篆 又稱“香篆”、“印香”、“百刻香”,用模具將香粉壓制成特定的(“連筆”的)圖案或文字,點(diǎn)燃之后可順序燃盡。 膏香 又稱“香膏”,研磨成膏狀的香。 涂香 又稱“涂敷香”,涂在身上或衣服上的香粉、香膏等。 香湯 又稱“香水”,以香料浸泡或煎煮的水。 香囊 又稱“香包”,裝填香料的絲袋,有絲線可掛于頸下的稱為“佩香”。 香枕 裝填香料的枕頭,可安神養(yǎng)生。(出自: 以下是比較完整的漢傳佛教上香禮儀,請參考:①將香點(diǎn)燃后,②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桿,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③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圣像,④再舉香齊眉,⑤之后,放下如第三動作,⑥開始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時默念:“供養(yǎng)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念“供養(yǎng)歷生父母師長。”(注:本篇拈香之法全為在家居士所寫,故與出家眾所觀想默念者不同。但出家眾如是個人敬香禮佛,則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念:“供養(yǎng)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 插香的第二種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后中,念:“誓度一切眾生。” 插香的第三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和第一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單,第一支香插中間,念:“供養(yǎng)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yǎng)法。”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yǎng)僧。”總括而簡單。 插完香,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華云,直達(dá)三寶所(或念:“直達(dá)諸佛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 如果是上環(huán)香,就要以點(diǎn)燃之處向佛,兩手像持長香的方式一樣,舉香時,只要口中默念:“供養(yǎng)十方三世三寶。”愿此香華云,直達(dá)三寶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即可。 要是上檀香(即檀木劈成之小枝)時,就要用雙手大指和食指拿著香的兩頭,中指、無名指、小指都張開伸直,高舉齊眉,前后放進(jìn)香爐;第一根檀香用左手拈起,右手接過送入;第二支則利用右手拈起,左手送入;第三支又和第一支一樣。觀想默念的方法都要和上長香時一樣。(出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