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藍山啊,曼特寧啊,巴西啊,炭燒啊,愛爾蘭啊什么的,很多,我都不懂,它們各有什么特色呢??請指教~
熱心網友
咖啡品味咖啡的品味一般包括氣味、味道、口感三方面。氣味有18種之多:動物味、煙灰味、焦味、化學藥品味、巧克力、焦糖味、烤紅薯味、泥土味、鮮花味、水果味、青草蔬菜味、杏仁味、酸腐味、橡膠味、辣味、煙草味、葡萄酒味、木頭味。最基本的味道有:酸味、苦味和甜味。酸味是咖啡的一個基本味道,由有機果酸引起,臺檸檬酸、蘋果酸等。其次是由咖啡因、奎寧和一此生物堿異致的咖啡品味中的苦味,這是咖啡的另一個基本味道,好的咖啡都有一定程度的苦味。咖啡中含有的蔗糖和果糖異致了咖啡中的矩味,也是描述咖啡風味的一個方面。評論咖啡的第三個方面的依據是口感。首先是濃烈感,咖啡喝下后,有的很濃烈,整個口腔有充實感,而且長時間表會消失,這是一種上乘的咖啡。有的咖啡喝起來則象一杯清開水,淡淡的一下,無任何感覺,失去了咖啡濃郁的芬芳。咖啡的另一個口感是澀味,這是個特別讓人口腔感到干燥的回味,一般人們不喜歡。黑咖啡 品味原始感受 黑咖啡是不加任何修飾的咖啡,黑咖啡帶來的是品味咖啡的原始感受。黑咖啡集合了咖啡香甘醇酸苦五味的特點,它原始而又粗獷,深邃而又耐人尋味。然而,我們對黑咖啡總是了解得太少,若即若離的距離讓黑色的它備添神秘。其實,黑咖啡就在身邊,愛上它,你就一定會找到它。 黑咖啡強調咖啡本身的香味。香味是咖啡品質的生命,也最能表現咖啡生產過程和烘焙技術。生產地的氣候、品種、精制處理、收成、儲藏、消費國的烘焙技術是否適當等,都是決定咖啡豆香味的條件。苦是黑咖啡的基本味道,有強弱和質地的區別,生豆只含極微量的苦味成份,其后由烘焙造成的糖份、一部分的淀粉、纖維質的焦糖化及炭化,才產生出咖啡最具象征性的苦味。黑咖啡也有酸味,適當的熱作用產生適度的酸味,將可使咖啡的味道更佳,讓人覺得更有深度。黑咖啡的甜味,與苦味呈表里一體關系,所以清爽的上等黑咖啡口味定帶有甜味。 咖啡豆:跳動激情因子 咖啡豆是黑咖啡的原料,它的種類有幾百種,根據品種、產地和等級的不同而不同,價格也隨之發生變化。目前在北京我們較為熟悉的有藍山、意大利、曼特寧、巴西、炭燒等種類,不少超市都可買到,大多都是經過烘焙的熟豆。由于產地不同,咖啡豆的特點也不同,有的顏色偏深,烘焙程度偏高,味道更濃;有的色澤較淺,味道稍淡。內行人選咖啡,多是抓一把咖啡豆,看每顆豆的顏色是否一致,顆粒大小、形狀是否相仿,以免買到以混豆偽裝的劣質品。此外,如果烘焙的豆子出油,則表示已經變質,不但香醇度降低,而且會出現澀味和酸味。 磨豆機:享受傾心過程 喜歡黑咖啡的人,多半在家煮。在小方幾上,擺上幾樣制作的必備品,過程像中國的茶道般。講究情調的人,會買回磨豆機,自己在家細磨慢研,享受傾心過程。目前,好一點的磨豆機大多產于日本、中國臺灣,有手工的,也有電動的,手工磨豆機大多古色古香,價格為一兩百元。但也有更貴的,如可以通過彈簧調節咖啡粉末粗細或采用時下最流行的雙輪外觀的時尚產品,300元至600多元不等。據了解,電動磨豆機很多是咖啡館和寫字樓里用的,不過現在家庭選用的也越來越多了。 咖啡壺:煮出瞬間完美 做黑咖啡有三種方法,所以有三類不同的咖啡壺:傳統濾泡式、虹吸式、電動式。傳統濾泡式是最原始,工具最簡單的做法,咖啡壺由一個漏斗、一張濾紙和下面的一個容器組成,但它對人工的手藝要求很高,如果把握得當,就能煮出味道醇正的極品咖啡來。這種壺的價格很便宜,十幾元就能買到。濾泡式咖啡壺適合手感穩定、口感敏銳的品咖啡一族。在選購濾泡式咖啡器具時,注意看是三孔還是一孔,這很重要。三孔滴漏速度較快,萃取時間短,咖啡較清淡,一孔則反之。 虹吸式利用虹吸原理,在酒精的燃燒下,下層容器中的水溫達到92攝氏度時,水流被吸到有咖啡粉末的上層容器中,通過浸泡、攪拌后,制成的咖啡再原路返回。由于多了一道攪拌工序,這種做法的黑咖啡味道較濃,但由于無需靠人工技術掌握,做法相對簡單。這種咖啡壺的市面價多為一兩百元。 電動咖啡壺的價格與虹吸式咖啡壺不相上下,它通過電力將水煮沸后浸泡,這樣做黑咖啡最簡單,但由于用沸水制作,口感稍遜一籌。相比而言,電動咖啡壺更適合小資情調、又怕麻煩的年輕一族。常見的電動咖啡壺價格從一百元到三五百元不等。 林寶堅尼的經理告訴記者,傳統濾泡式雖然最簡單,但是卻是最能煮出咖啡的原味的咖啡壺;在制作過程中,須精準把握水溫、水流大小和軌跡。均勻的水流和圓形的軌跡能讓咖啡味道自然,所以,水壺的選擇和雙手倒水時的控制非常重要,水流接觸到咖啡時,應盡量保持圓形,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周而復始,使咖啡與水流充分接觸;同時,92攝氏度的水溫則能使咖啡的香、醇、甘、酸、苦均勻而強烈,過高的水溫會燙傷咖啡,讓味道變酸、變澀;偏低則難以沖泡出咖啡的香濃。 對黑咖啡的感悟黑咖啡是不加任何修飾的咖啡,黑咖啡帶來的是品味咖啡的原始感受。用小型家用咖啡機煮出的咖啡,視覺上看得到咖啡上的泡沫,沖煮的合適的話,泡沫應該是均勻的黃褐色。如果咖啡豆成份多為阿拉比卡品種,那泡沫細密,深褐色并略帶淡紅;如果多為羅布斯塔,那泡沫松散,為深棕色帶有灰條紋。一杯香醇美味的咖啡,對黑咖啡迷來說,除了甘醇圓潤的口感之外,其最吸引人之處,莫過于咖啡在沖泡過程中所飄散出來的一種略帶神秘感的誘人芳香。因此,所謂品嘗一杯咖啡,應是自沖泡咖啡那一刻開始。 咖啡沖泡好之后,在正式品嘗前應先聞其香,再觀其色澤;唯有顏色清澈的咖啡,才能帶給口腔清爽圓潤的口感。然后是小口小口地品啜咖啡,此時先不急于將咖啡喝下,應先暫含在口中,讓咖啡與唾液及空氣稍微混合,同時感受咖啡在口腔中不同部位的感受,再輕輕讓咖啡進入胃中。如此結合嗅覺、視覺、味覺的品味與鑒賞,才能真正體會一杯黑咖啡的精華所在。如此方能享受黑咖啡中原有的香、甘、酸、苦四味的均衡口味。 香味 黑咖啡強調咖啡本身的香味。香味是咖啡品質的生命,也最能表現咖啡生產過程和烘焙技術, 生產地的氣候、標高、品種、精制處理、收成、儲藏、消費國的烘焙技術是否適當等,都是決定咖啡豆香味的條件。 以咖啡黑水化成寫作墨水 作家/鐘文音 從床上緩緩爬起,懶懶踱步洗臉,泡泡在臉上拖延光陰,沖去,水無痕。這些動作都是尋常的,只有當我踱步到黑色區塊時才有一種儀式之感。 黑色區塊就是我放置咖啡之地,圣臺上置放著濃縮咖啡機,濾紙式咖啡機,摩卡壺,滴漏式濾杯……磨豆機、打奶泡鋼杯、溫度計、保溫壺、、小刷子、瓢子、爐子……豆子、肉桂粉、巧克力粉、香草粉、豆蔻粉、奶球、牛奶、榛果糖漿、黑糖塊……舀上一瓢豆,丟入磨豆機,豆子在轉動齒輪中間滲出咖啡香,此系我的晨間儀式序曲,愿歡喜無憂。鋼杯承接一杯濾過的水,倒入黑洞。等待過程,拿起長年擱置在旁的波特萊爾詩集或是聶魯達詩集,甚至唐詩,讀首詩,在等待一杯從蒸汽滾出的黑水時。 心情很普魯斯特的幽閉時,需要高壓蒸汽機器所煮出來的濃縮咖啡,咖啡因滲透侵蝕我的骨本,但卻滋養打開我那塵封的心門。若是當日需外出,那咖啡不要太濃,一杯濾杯咖啡足矣,屬淡輕風味。若心境處在情人莒哈絲式的欲望云端,那將好整以暇地打打奶泡,做一杯卡布其諾,灑上醒鼻吻舌的肉桂粉。若是下雨陰天,煮滾壺內熱水,將水注入濾紙杯,開放蒸散方式將咖啡香充斥在木頭家具與釉木地板的間縫里。 ‧ 沉浸你的生活儀式 咖啡注入不同大小的杯子,喝咖啡心情和方位有關。趕稿時,咖啡端到長書桌,常常只啜飲幾口便一頭栽入書寫或是忙忙敲打鍵盤。晨光若閑,在窗前邊飲咖啡邊眺望河水則幾乎是每日的重要儀式。有時心情處在獨特氛圍時,會煮一大壺咖啡宴請四方,四方所在為我的供桌觀音菩薩前、父親遺照前、讀的書本前……各放一杯剛煮出的咖啡,讓咖啡以香味和我所關注的對象無言對話,此為另一種儀式。喝咖啡前,我會先喝幾口水,以沖淡辰光方醒轉的舌尖氣味,不加糖,僅搭以一顆巧克力,黑對黑,絕對純然。 這就是我美好生活的前奏曲,苦澀而甘甜的口感是我所喜歡的人生調性,一如咖啡原味。我的寫作都在咖啡香中完成,紙頁浸滿氣味的記憶,來自25度生長線咖啡園,遙遠的國度,神奇的黑水化成寫作筆端的墨水,一粒豆子化成一個文字。我遙想南美洲非洲人們,辛苦流汗栽植著咖啡豆可可豆,許多許多人終其一生未曾品過一杯咖啡、未曾吃過一粒巧克力。我在美好辰光啜飲一杯咖啡黑水,宛如飲下一杯來自圣壇釀造的圣水般。 沒有書香令人俗,沒有咖啡香令我悶。我的早晨在咖啡香的熱氣氤氳里展開,到了晚上,當咖啡香轉成花茶香,我又展開另一個人生的片段了。 咖啡品種繁多,各地出品均有其獨特之處,一般以色、香、味、酸度、酒味濃淡作為區分指標。特點過分極端不是成為著名咖啡之唯一條件,極濃可以是優點、同樣亦可能是缺點,視乎個人喜好及接受程度優良與否在于色香味之分配均衡,并能夠彰顯某方面之特色。在咖啡境界中,各種名咖啡皆有其存在價值,絕不可能出現獨霸局面。勇于嘗試、多比較各類品種,配上不同烹煮方式是享受咖啡之不二法門,你必定可以從以下介紹中找到個人心目中之咖啡皇者(排名不分先后)。(1)哥倫比亞(Colombian)----咖啡產量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巴西。咖啡豆均以人手采摘及經沖洗。最佳之哥倫比亞咖啡與牙買加藍山、哥斯達黎加咖啡齊名,并列為經典品種。其香味濃郁、酸度適中、色澤豐富、略有菲洲咖啡之酒味,故一般較易為人接受。(2)哥斯達黎加(Costa Rican)----具有咖啡應有之特質,無一或缺。味道濃郁、酸度較高。良好之哥斯達黎加咖啡會給人濃烈感覺。(3)不含咖啡因哥倫比亞(Decaffeinated Colombian)----炒咖啡豆前,去除咖啡因,避免豆內油脂分泌。(4)危地馬拉安提瓜(Quatcmala Antigua)----產于危地馬拉舊都安提瓜近郊,故以名之。其色、香、酸味較重及特殊,異于其他產地品種,為喜好濃郁咖啡者之佳選。 (5)肯雅AA(Kenya AA)----產于肯雅首府奈羅比附近肯雅山一萬七千尺山坡上。肯雅AA為該國咖啡豆中最大者,A次之,B又再次之。其特有之苦澀及酒味,最為人所稱道。濃郁之處,著名之莫加、埃塞俄比亞亦有不及。(6)摩卡(Mocha Djimma)----以位于紅海之古亞拉伯港中命名。此品種產于埃塞俄比亞,經清洗后之莫加,為低酸度、濃度適中,香味馥郁、香滑如凝脂、余味似朱古力。(7)巴西山度士(Brazil Santos)----巴西為最大之咖啡生產國,占全球百分之三十以上,故一般咖啡均冠以巴西之名,以顯其重要性。山度士為巴西咖啡之良品,只在圣保羅區種植,色、香、味極佳及酸度適中,容易為人接受。(8/9)爪哇/蘇門答臘(Sumatran and Java)印尼----印尼咖啡以味道濃厚、酸度較高著稱。其中曼達靈及安果拉(Mandheling and Ankola)咖啡均被譽為世界最優良之品種,又以曼達靈Lintong之濃烈味道,飲后齒頰留香之特色而倍受推崇。(10)印度米索(Indian Mysore)----色、香較溫和、低酸度,濃郁味道一般。(11)Maragogipe----Maragogipe為咖啡樹種類之一,果實極大、滲透性較強。酸度低、色香均適中。 (12)夏威夷康拿(Hawaii Kona)----夏威夷咖啡中最著名品種,產于Kona島近太平洋低坡地帶,以濃度適中、微酸而帶淡淡酒味、新鮮時能揮發出極芳香氣味著稱。(13)貴族咖啡(Noble coffee)----咖啡品種有一種受潮濕季候風吹拂數星期之久,其豆色帶黃、有甜味、酸味甚微。因成長過程引發無限遐想,具特殊情調,故被視為最細致品種。在季候風啡中,尤以產以馬拿巴海岸者為個中極品。(14)新幾內亞(New Guinea)----此品種植于崎嶇高山地帶,較印尼出產咖啡為淡,無論香濃及酸味均略少,可取在平淡中顯醇厚。(15)牙買加藍山(Jamaican Blue Mountain)----牙買山咖啡品質優劣分明,極優者為產于高原地帶之牙買加藍山、近年倍受推崇,為咖啡中之最前列品種,售價高昂。此品種極為色香味均無懈可擊、酸度恰可近乎完美。現時世界市場購得之藍山咖啡已經加以改良,保留傳統之色香味濃,酸度則減低,以適應咖啡愛好者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