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不要“顧左右而言他”,請直接回答。不要說不可說,可說!沒有不可說的事,所謂不可說,只是不能盡說,好,說個80%,哪怕60%也行。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得到解答,那佛教的邏輯和基督教的原罪觀就一樣了。基督教說你要信上帝,要懺悔,要贖罪,為什么要贖罪呢?因為你有原罪,為什么有原罪,因為人類始祖犯了罪,人類始祖犯罪和我有什么關系?所以,這個罪是你人為規定出來的,不是通過能令人信服的理論推導出來的,是為了恐嚇人們信教采取的手段?,F在你告訴我,眾生本來就是佛,那怎么變眾生了呢?變眾生是因為妄認四大為為自身相等等等等,那么,一個佛會著相嗎?不會吧,那怎么會變眾生呢?所以說眾生不識本心也是人為規定出來的,因為你沒給出一個眾生不識本心的原因,佛不會著相,也就不會變眾生。還有一種借口,說佛,眾生,這些統統沒有,好,先算沒有,那么,既然沒有,我也沒有了,就不用修了嘛,都是空嘛,我也沒有業力了,我不存在嘛,業力沒有憑附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熱心網友
你的前提是錯的。雖然佛教界有“眾生本來是佛”的說法,但并非是正宗佛教教育的說法。包括什么“本心”這類的概念,也不是。這多是中國的一種禪風,說是“談玄說妙”也不為過。情識未盡,談什么佛、本心,我覺得沒有多少好處。作為我們初學者,如果在這些容易誤導的概念里面打轉,恐怕難以領悟佛教的真諦。以下是對uhaa師兄評論的答復,由于評論文字限制,只好放在這里。uhaa,你評論中談到如來藏問題。我現在要提醒你,同時還有輕聲細語等經常舉出法相唯識和如來藏見地來說法的師兄們注意《解深密經》中很重要的一段開示:“……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于心意識秘密善巧。然諸如來不齊于此施設彼為于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廣慧,若諸菩薩于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廣慧,齊此名為于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為于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解深密經 心意識相品》當時我讀到這一段時,才恍然明白為什么佛家傳有浩瀚的般若經典,為什么《無量義經》以無相為無量義,為什么宗喀巴大師抉擇“應成中觀見”,為什么禪宗由早期傳習《楞伽經》后轉變為《金剛經》,為什么傳承法相唯識的玄奘法師要完全翻譯《大般若經》……試問,我們研習法相唯識和如來藏教理的人們,如何警醒而不落入“恐彼分別執為我”的誤區呢?對uhaa師兄評論的再答復:您問為什么我引《解深密經 心意識相品》上的開示來說明對如來藏見地的抉擇問題,茲回答如下:大乘瑜伽系(法相唯識、慈氏學)和如來藏系基本源出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可以統稱為“三時學”~這類大乘經典一般均以“第三時”了義教形式出現,這個系統的經論主要有:《解深密經》、《楞伽經》、《大法鼓經》、《密嚴經》、《勝蔓經》、《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等等。你說的《大方廣如來藏經》應該和《楞伽經》是理脈一致的。這個系統的早期先出“如來藏”說,后來系統化為法相唯識說,形成“瑜伽派”。此派和源出般若經的“中觀派”構成文殊、彌勒二大乘修學軌道,相輔相成。一般持“瑜伽見”的人中一部分也持“如來藏見”~以“凈識”為如來藏性。既使是“如來藏見”和樓主說的“本來成佛見”也完全兩碼事,“本來成佛見”純粹是中國禪宗中一部分人的說法,也不能代表全部禪宗見地。那么為什么叫“第三時”呢?這是瑜伽派的一種判教方法,將世尊一代時教,表面上按說法時間次序,實質上按教理建立規律,判為三個階段:第一時: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原始佛教教義。第二時:般若、方等等大乘密意(密意的意思是方便曲折的教法,“解深密經”要解的“密”就是其實底)教義。第三時:以《解深密經》為代表的“了義”教義。這種“瑜伽派”的判教方法被玄奘創立的中國“法相唯識宗”所繼承。但天臺、華嚴、三論等另有自己的判教方法,所以我們還不能把瑜伽派的判教方法執為絕對真實。而上面我引的《解深密經》中關于“勝義了義菩薩”標準,也基本就是“中觀派”(包括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應成中觀見”)以般若見地為“了義”的心要之處。另外在《無量義經》(在天臺宗的“藏、通、別、圓”判教中判為一乘圓教)和多部經典中都強調般若經的見地應“持為法印”,這個深意要體會。為什么佛教“三法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盤???如果持“瑜伽見”為了義,則三法印應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佛性本有。但事實上,一切佛教宗派公認“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盤”為三法印,或“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盤,有漏是苦”是“四法印”。所以,以般若中觀見為了義見地,才可以完整總持世尊一代時教,以“八不中道”對治在修學中一切妄執,才可以方便建立一切教法,才可以更準確地領受“三時學”的“了義”,而不是增益我執、增益法執。所以,對于大部分佛教弟子、特別是初學者,應以般若教化導~以對治情見為要,而不是急于建立“如來藏”緣起、“阿賴耶”緣起的新知見。所以般若經典和依止般若的方等經典最為浩瀚。末學認為這正是上偈中“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的大意。==================================與uhaa的再討論:就您再次發布的議論的評述如下:第一,關于您所說的“原教旨入手”的提法~這跟我以前的認識相似。如果您真想從原教旨入手,那你其實應該重視以“阿含部”為中心的原始佛教經典。其他的經典實際上都有一個依哪個宗派的判教問題,或者按照理性、或者按照師承、或者按照信仰的感情來選擇自己依止的判教系統,否則理不出頭緒的,不信您找一些老修行問問。第二,關于您的修行原則,逐條評論如下:“1。深信凡夫擁有象如來一樣的寶藏,可以成佛”~~如果你的意思限于“可以成佛”的“潛在可能性”的話,那是對的,應該持此見;但如果你說的“寶藏”涵蓋佛陀一切功德證量,那么則接近“本來成佛見”,何異于“妄語”~因為你未證得,不是現前的真實,所以也為大多數宗派所不許?!?。解悟佛法是不二法門:禪凈不二、顯密不二、佛道儒、乃至一切教法但凡對機均是不二佛法”~~這么說“不二”并不表示你就領悟了《維摩詰所說經》的“不二法門”,從現在實際修學看,你能做到“佛教與外道”不二的理與行嗎?做到煩惱與涅盤的不二相嗎?而且既使是實修門路,也有不同宗趣,豈可混同,各宗祖師都是吃白飯的庸人自擾?“3。找到自己對機易行的方便?,F在看來修行不乏簡單易行的辦法,困難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怎么好像跟沒說一樣?難得就是堅持,堅持就是正勤,是三十七道品的一個成分,所以事實上沒有便宜的辦法。您下面的話我表示隨喜。但我不算什么博學,說老實話,沒看過幾本書。所以,連我這么懶惰的人竟然被人認為博學,可見人們是多么容易被“文字所纏縛”??!也說明佛家的智慧廣大,汲取一滴,足可受用一生,而且還不知不覺糊弄了別人,哈哈哈哈~。
熱心網友
佛,梵語佛陀的簡稱,華譯為覺者,也就是正覺和遍知的大覺大悟者。遍知是說對于宇宙事理無所不知覺,正覺是說所知正確真實而無外道那樣邪見妄執的錯誤,所以佛的另一尊號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覺。覺有三義,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是自己遍知正覺以超越三界凡夫;覺他是先覺覺后覺,以修菩薩行而超越二乘,使眾生皆得如自己一樣的大覺大悟;覺行圓滿是自他兩覺兩利功德圓滿,以超越菩薩而完成究竟的佛果。我們說佛的功德圓滿、智慧圓滿等等。而眾生因為無明、因為所知障、煩惱障還在六道苦海中輪回,假如眾生本來是佛,那怎么會倒退到現在這個地步?做十惡業的眾生比比皆是?請問佛會造惡業嗎?這個被無明屏蔽的“佛”是什么佛?有人說:“這一尊佛暫時出了毛病,就好像一個人原本很健康的,他現在生病了;眾生是帶著病的佛,諸佛如來是健康的佛,就這么回事情?!痹噯枺横屽饶材岱鹪诘玫街螅惺粳F生老病死給我們,讓眾生不要執著,有沒有表現一下“貪、嗔、癡”呢?用腦袋好好想一想。所謂“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的觀點完全是印度外道梵天的觀點。我們說眾生有佛性,佛性就像一個種子,但種子能否長成大樹還需要陽光、雨水、空氣等等很多條件,佛性不等于佛。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可以用釋迦牟尼證道成佛所說的一句話來回答,釋迦牟尼究竟說了一句什么話呢,他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由此可知,眾生之所以不識本心,只因為有妄想執著,所以不能成佛,如果眾生去掉了妄想執著,自然會認識本心。
熱心網友
“既然眾生本來就是佛,怎么會不識本心?”。。。。。。。。。。。。。。。。。。。。。。。。。。。這個問題有意思,邏輯上也通,但有兩點疑問:1。 是否把眾生皆有佛性當作眾生是佛?2。 最早的時候眾生以前到底是不是佛?我也不知道,我幫你問一問我的朋友。。。。。。。。。。。。。。。。。。。。。。。。。。。。。。。。。。。。。。。。。。。。。。。。。ZWZ00999答:眾生本來是佛,此“佛”是指法身佛,非是究竟佛。法身佛就是自性清靜心,人人具足,各各本具。然眾生雖自性心本來清靜覺相,但因無始以來無明遮障客塵染污,不能究竟成佛。比如,眾生是礦中金,佛是赤足純金。礦中金和赤足純金體性不異,只是礦中之金有礦渣纏覆,不能盡顯金性和金用。因此,《勝縵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云:佛即隨喜:“如是!如是!自性清凈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凈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余聲聞,唯信佛語?!庇秩缡雷鹈餍囊娦砸?,而作是言:咦,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別不能證得。成佛之道/十方論壇( 。
熱心網友
我的看法,這個命題有矛盾之處。。因為,如果眾生本來就是佛,就不用修煉了,不論識或不識本心。你直接去西天凈土好了。但實際不是這樣,原因是眾生其實不是佛。佛教認為眾生皆有佛性。這和眾生本來是佛有原則的區別。眾生皆有佛性是指眾生都有成佛的基本條件,在這個基本條件上,通過自己的修煉和努力,就可以實現涅磐,達到成佛的目的。如果沒有佛性,沒有這個基本條件,無論怎么修煉,也不能成佛。比如大海中的水,它沒有佛性,就沒有成佛的條件,就無法成佛。既然眾生皆有佛性,那么就全靠自己的努力了,有佛性而不認識,不知修煉,就不能成佛,因而佛性也就不能有什么作用。所以識與不識本心,全在于自己。
熱心網友
佛說:本心是佛亦是魔所以一念成佛如:善男子善女子發心愿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此人已是地藏菩薩莊?婪鵒?亦一念成魔如:惡男子惡女子發心愿說此仇不報誓不成人此人已成惡魔了上傳相關文件:?d地藏菩薩莊?婪鶼?
熱心網友
眾生是如何變成眾生的呢?眾生不識本心是不是要有一個原因呢?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你問的這些問題,佛的弟子們都問過,而佛在不同場合對不同弟子都作過回答。佛是如何回答他們的呢?三藏十二部經,流傳幾千年的智慧,為什么不自己去研讀一番?如果用佛經上的譬喻來說,眾生和佛好比都是身懷無價寶珠的人,在這一點上,他們是沒有區別的。不同之處在于,佛發現了身上的寶珠,并且知道運用它的價值。而凡夫卻是雖身懷寶珠,但不知曉它的存在,也從不相信它的存在,因而流于貧苦。世界會變化,平靜的大海有風時就會產生浪花。浪花是有生滅的,最后回歸海洋。浪花原來就是海水,來于海,回歸于海??衫耸侨绾螐暮W兂衫说哪??如果說因為風是助緣,那在四大作用下,虛空變化出萬有世界,包括人類,又有什么原因可說呢?佛,眾生,通通沒有。要知道,這話對與不對,要看是對誰說的!本質上這話沒錯,但對你來說,這話不對機,因為你無法以此切入。讓我來作一個比喻,如果晚上你在作夢,你的夢境是哪里來的,有還是沒有呢?對你來說,只要沒有醒來,夢里的一切世界以至喜怒哀樂都是真實可見的。而對醒著的人來說,夢里沒有一樣東西是存在的。所以,“通通沒有”,是覺悟的人說的,不是陷在夢中的凡夫說的。同樣用這個夢這個比方來回答你問的眾生與佛的區別,那就是,醒來的就是佛,夢著的是凡夫,但醒著的人和夢著的人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那醒著的人是如何會變成夢中人呢?:)-----------------------------2005。11。30 感謝并回復秦少龍學姐感動少龍學姐慈悲再次回復。由于評論的篇幅所限,只好借此繼續向學姐請教,也許下次我們可以采用電子郵件或QQ之類的,以免聊得太遠了,讓樓主看得郁悶。學姐的知識淵博,且慈心傳播佛學知識,末學恭敬且隨喜。學姐在回復中提到宗派,尤其是唯識派,大概是因為末學提到了“如來藏”三個字。實在的說,末學心里倒并沒有強烈的宗派觀念,僅僅是引用佛經而已。不過提到宗派,末學就有產生了一些問題,想要請教學姐:先說說末學自己:盡管末學對各宗派充滿崇敬,但末學愚見自己初學便從宗派研究入手有一定風險,就是容易流于知識性和文字的荊棘。畢竟在佛智慧本身是超越派系以及名稱語言的,所謂一切文字,皆是漏言。在末學眼里,所有的宗派不過是不同人在不同方向伸手指月亮,手指的大小粗細顏色有別,甚至連指的方向都不同,但月亮只有一個。所以末學根據自己的淺薄根器,選擇了先從原教旨入手,有困惑時再參考各派前輩的教法,以取與自己對機的法門。對于見地來說,由于末學尚未開悟,所以末學奉行的原則是:1。深信凡夫擁有象如來一樣的寶藏,可以成佛2。解悟佛法是不二法門:禪凈不二、顯密不二、佛道儒、乃至一切教法但凡對機均是不二佛法3。找到自己對機易行的方便?,F在看來修行不乏簡單易行的辦法,困難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不懈。余下的就是如法修行,不圖此生速成,但求經劫常入佛道,常隨佛學,直至證果。待到開悟的一天,自然知曉如來藏也好,阿賴耶識也好,乃至J、Q、K識,一切名稱都不重要。末學想請教學姐的是,深入經藏是一個多聞的過程。學姐自己這么博學,作為一個修行者,在浩如煙海的文字、歷史、以及知識的研究和學習中,該如何分辨正偽,保護自己的信念,以致于不落邊見,不失正信,不生驕慢,不為文字所纏縛呢?可能問題比較大一點,學姐莫急于馬上回復,一鍋粥咱們不妨慢慢煲,留言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5。12。1 再次留言醫生縱讀醫理萬千,不辨人病因,如何施治呢?佛子縱覽佛法無數,不識人根器,如何說法呢?凡人縱交談如山,不解人語意,如何溝通呢?識字若不識心,如何結善法緣呢。對少龍姐合掌一禮:感謝學姐寫了那么多文字給末學。此非提問,不勞作答了。最后愿少龍姐及一切有情:盡未來劫,常遇佛法,常生歡喜,常解如來真實意,得大智慧,不墮外道,不落邊見,心意柔和,不生驕慢,常行忍辱,慚愧莊嚴,智慧善巧,方便具足,于無上菩提精進不退轉。。
熱心網友
本心讓物和欲所蒙蔽才不能自識本心。而修的過程則是把這些放棄而最終識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