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熱心網友

普通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尺寸很難做到40英寸,在超過40英寸的領域,平板顯示器已顯出優勢。目前,平板顯示裝置市場群雄紛爭、新品迭出,但標準缺位。與其他電子新產品的宣傳一樣,平板顯示裝置概念及其技術用語布下的迷陣,也在有意無意干擾消費者的選擇。問題是,平板顯示裝置與傳統電視的分野具有劃時代意義,前者取替后者也已經確定無疑。如果消費者對平板顯示裝置缺乏了解,或者對市場競爭一無所知,一來影響電視機升級換代的選購,二來可能落入“以次充好”的陷阱?! ☆櫭剂x,平板顯示裝置外觀像板狀,主要有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兩種,它們的厚度往往只有幾英寸。等離子電視是利用屏幕上無數個小惰氣燈泡發光原理組成圖像的。相對于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通常會大于40英寸。其價格比較便宜,清晰度也較差。液晶電視是通過電流對每一個液態晶體的形態控制來達到不同的發光效果。其清晰度、亮度等指標比等離子高,但價格較貴?! ≡谌蚣夹g界,誰是傳統顯像管電視的真正接班人,“液晶論”與“等離子說”基本上各自為戰。等離子優點在于畫面可以做到50英寸甚至更大,且屏幕越大,圖像景深和保真度就越高。等離子成像過程沒有電子束運動,不產生磁場,也不會出現打手機干擾畫面問題。等離子的缺點是高耗電和使用壽命不足,也難以在海拔2500米以上正常工作?! ∫壕э@示的優點是壽命長、低能耗,運行噪音也小于等離子電視。在現有市場上,等離子在價格和大屏幕方面占優勢,液晶則依賴中小屏幕薄型電視市場。隨著40英寸至65英寸大屏幕液晶顯示器問世,加上液晶電視技術是從電腦顯示屏延續過來的,市場占有率原本比等離子電視大,其在競爭中的優勢進一步顯現。但不管是等離子電視,還是液晶電視,在顯示上均以點的方式來實現,有利于與數字電視的高清晰度“接軌”,代表了未來電視技術的發展方向?! ∪蚱桨屣@示裝置中等離子的份額一直比較小。種種跡象顯示,等離子和液晶的電視標準之戰,開始從技術轉到價格方面,如日本市場上等離子價格,只比同規格液晶電視便宜5%左右。  那么,國產貨與進口品牌相比質量如何?據一份國家質檢中心對國內4個主流品牌和國外4個主流品牌液晶電視8個關鍵指標的檢測報告,國產品牌在亮度、對比度、水平高清晰度、固有分辨率、功耗、高清格式兼容性等6項關鍵指標優于進口品牌。不過液晶或等離子電視的關鍵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中國電視企業沒有顯示屏生產能力。  與高清電視標準相似,我國平板顯示裝置行業標準尚未出臺。有報道說,上海市場上平板電視品牌共有16個品牌,而電視品牌一共僅有22個,“誰都可以做平板”成為電視市場的一大景觀。從技術上看,相當一批廠家液晶屏的出處不明,混淆液晶屏和電腦屏。為此,信息產業部已經決定正式成立國家“平板顯示技術標準工作組”,專門負責制訂國家平板顯示產品技術標準工作。  在等離子和液晶電視的競爭中,液晶電視是否就穩操勝券了呢?那也未必。一方面許多電視機廠家“腳踩兩只船”,另一方面是三星、三洋、先鋒等企業仍在推出高畫質的新型等離子電視。而我們國內電視大廠像創維、海信、長虹等都是既有液晶也有等離子?! ∈袌稣{查表明,2004年我國生產了4460萬臺液晶顯示器,超過了傳統顯像管式顯示器產量。日本2004年度的平板顯示裝置增幅達11%,預計今年的銷量也將超過顯像管電視機。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經過幾年技術和市場的雙重積累,國內外彩電已開始向平板顯示裝置演變,新一輪產業升級運動正愈烈愈烈?! ∨c此同時,在液晶和等離子標準之外,一些國家和公司又在研發“第二平板”顯示器技術。第一種是佳能、東芝的表面傳導型電子發射顯示器———SED,號稱是新一代的大屏幕超薄型電視,與等離子、液晶等其他方式的薄型顯示器相比,在高速響應性和色彩重復性方面優勢明顯,因此備受業界關注。第二種是有機發光顯示器,該技術可以制造出俗稱的“可以折疊的電視”,也被稱為下一代顯示器。當前有機發光顯示板主要用于小屏幕顯示器,只在日本等地有少數產品問世。 。

熱心網友

普通的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尺寸很難做到40英寸,在超過40英寸的領域,平板顯示器已顯出優勢。目前,平板顯示裝置市場群雄紛爭、新品迭出,但標準缺位。與其他電子新產品的宣傳一樣,平板顯示裝置概念及其技術用語布下的迷陣,也在有意無意干擾消費者的選擇。問題是,平板顯示裝置與傳統電視的分野具有劃時代意義,前者取替后者也已經確定無疑。如果消費者對平板顯示裝置缺乏了解,或者對市場競爭一無所知,一來影響電視機升級換代的選購,二來可能落入“以次充好”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