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下當時(春秋時期)的傳統(tǒng)文化好嗎?對當時的文化自己很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熱心網(wǎng)友
春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大變動時期.這是把握這一時期文化特點的基礎(chǔ).從文化上看,西周建立起來的反映奴隸制社會特點的東西都地要求變革,社會上的各種勢力都紛紛提出自己的主張,于是就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說這一時期的傳統(tǒng)文化,我不知該怎樣理解你的意思,是這一時期的文化特點還是這一時期的文化對后來的影響,還是這一時期對前期文化繼承了多少.從這一時期來看,社會文化的變革還是源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變化.人們都在尋找一種能夠適應當時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文化,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提供復古,進取.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文化主張回歸自然,此外還有墨家\法家等等.他們最終的希望都是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熱心網(wǎng)友
春秋時期魯國的史官把當時各國的重大事件,按照年月日記載下來,一年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編寫,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稱為“春秋”。孔子根據(jù)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孔子編訂的《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魯襄公十四年(公元前841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記歷史的起止年代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fā)展時期大體相當,所以歷史學家就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始于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的那一年(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年戰(zhàn)國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