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薩繆爾森(Samuelson, 1948, 1949)對HO模型中的技術特性做了如下假定。第一,每一種商品的生產函數在各地都相同,而且這些生產函數具有不變規模報酬的特征。第二,無論任一國家中工資與資本的相對價格如何,甲行業中最優的資本對勞動的比率總是固定地大于或者小于乙行業。這就是所謂的強要素密集型假定(strong factor-intensity assumption)。這個假定是不合學術規范的(not legitimate),因為最優勞動和資本的比例是內生決策變量,我們只能在解出最優決策和決策的交互作用產生的均衡后,才能判斷兩個行業中相對勞力/資本比率孰大孰小,或是否一行業的此相對比例總是大于另一行業;如果還沒有解出均衡就假定一個行業中此一比例在任何條件下都大于另一行業,這就不是經濟分析,而是一開始就假定了結論。第三個假定是每個國家永遠生產兩種產品。在分析之前就硬性假定每國都生產兩種商品,也是不符合學術規范的。每個國家是否專業化是決策的結果,我們只有解出決策和決策交互作用產生的均衡后才能判斷,在什幺參數值范圍內一個國家是生產一種還是兩種商品。在做了這些硬性的人為假定后,薩繆爾森"證明",俄林定理(Ohlin, 1933)背后的假定意味著一個更強的兩國之間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定理。。
熱心網友
薩繆爾森(Samuelson, 1948, 1949)對HO模型中的技術特性做了如下假定。第一,每一種商品的生產函數在各地都相同,而且這些生產函數具有不變規模報酬的特征。第二,無論任一國家中工資與資本的相對價格如何,甲行業中最優的資本對勞動的比率總是固定地大于或者小于乙行業。這就是所謂的強要素密集型假定(strong factor-intensity assumption)。